随着社会科技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变化,各行业的变革正在加剧。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是明显落后于社会行业发展,特别是专业设置方面更是有严重滞后性。

典型的例子就是从2020年开始,我国房地产行业已经发展缓慢,但是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依然大肆招生,导致如今土木建筑类专业毕业生很难就业,大量学生都需要转行。

这说明盲目跟风报考热门专业,没有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没有对行业前瞻性进行判断,很容易让自己吃亏。即使自己高考分数很理想,能报考985高校,专业出现问题,也容易失业

教育部对于全国各类专业都有规划,通过增减各类高校专业数量的方式,能够很好地调控各类专业毕业生供给量,从而稳定市场需求。但是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没有观察专业优化情况。

小鱼老师根据教育部历年撤销专业数量,各行业发展变化情况,还有各类专业技能学习和就业率等情况,预估以下6个专业会被继续优化,可能未来会消失,今年要慎重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是市场营销专业。该专业大学阶段基本都是以理论性知识为主,学生没有掌握技能,大量学生将来都是从事销售性工作,没有体现出大学期间的价值。

因此,市场营销专业已经饱受诟病,想要做好销售相关工作,更多是靠个人能力,并非是大学期间的学习。市场营销专业大概率会消失,成为某个专业的一门课程,没必要设置成专业。

第二个是广告学专业。这是属于新闻传播类里面的细分专业,主要是学校广告策划、广告投放以及广告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知识,主要是在文科类高校里面开设。

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格局已经明显变化,市场上已经没有对口工作岗位。目前更多的是网络运营、营销策划等岗位。

这些岗位基本上任何专业的毕业生都可以胜任,更多是看学生掌握的技能和实践,而并非是专业出身。这样导致广告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下降,未来消失的可能性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个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这是个非常容易混淆的专业,根据教育部本科目录显示,信息与计算科学被授予理学学位,也就是属于数学专业,并非是计算机专业。

该专业将将数学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想要培养有信息技术背景的数学人才。目前来看该专业发展前景不明朗,培养效果较差,毕业生就业不理想,已经有大量高校取消。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没有真正的规划,目前大家都是归为数学类专业,但又分散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最终搞得不伦不类。毕业后既不能成为数学老师,也没有办法到互联网企业工作。

第四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每年教育部公布的本科目录里面,都有大量高校撤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因为毕业生的就业率太差,影响到学校发展。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是考公或者考编,就业市场根本没有提供足够的岗位。许多本科毕业生最终都只是跨专业考研或者选择跨行业工作。

越来越多高校只是将公共事业管理设置成一门课程,或者放在研究生阶段,没有必要在本科阶段单独作为专业进行招生。因此,该专业未来可能会消失在本科目录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个是小语种类专业。随着AI翻译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小语种类专业毕业生能发挥的作用已经非常有限,市场上已经难以有匹配的岗位。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小语种类专业整体就业对口率只有14%,大量学生最终都是要转行业工作,唯有有部分学生考取公务员,才有机会从事对口工作。

将来翻译类人才确实会继续需要,但更多是需要高端人才,而不是普通翻译。未来趋势是部分顶尖高校会在研究生开设小语种专业,而普通高校将会陆续撤销小语种。

第六个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这是一个被教育部连续多年亮红牌的专业,每年都有超过20所高校撤销该专业,从鼎盛时期到如今,开设该专业的高校数量已经缩水40%以上。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本科阶段学习的内容很杂,不同高校的侧重点都不同。比如部分高校会授予管理学学位,也有高校会授予工学学位。

作为交叉性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却没有对应的发展行业。想要成为程序员,自身功底又不够。想要成为管理层,又没有经验。这是高校交叉学科设置专业的典型失败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估以上6个专业未来销售的可能性很大,一方面是部分高校专业没有提供技能,没有发挥大学的作用,比如市场营销和广告学。

另一方面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人工的工作会被机器所取代,小语种类专业就是典型例子。

还有部分高校盲目设置交叉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市场定位不够清晰,最终会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新兴专业都值得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