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时分,学校门口总是熙熙攘攘,家长们焦急地等候着孩子的身影。

一个略显疲惫的妈妈站在校门口,不时低头看着手表。她的儿子,脸上挂着泪痕,冲出校门,一看到妈妈便扑进她怀里,哭诉着:“妈妈,老师今天批评我了,我再也不想去上学了。”

而这位妈妈,因为喉咙发炎,说不出话,只能默默地拍着孩子的背,无声地安慰他。

小杰继续抽噎着说:“老师说我的作业是抄的,但我真的没有,我明明自己做了,为什么老师不相信我?”

妈妈心疼地抱紧他,眼中闪烁着心疼和无奈。

小杰哭了一会儿,擦干眼泪,轻声说道:“妈妈,谢谢你听我说了这么多。”

妈妈怔住了,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她真的没想到,自己的无言倾听,居然成了孩子最好的安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实际上,这种场景并不罕见。

家长们常常因为焦虑而急于说教,却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求。

很多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总是滔滔不绝地讲道理,试图通过语言引导孩子。然而,正是这些滔滔不绝的话语,常常让孩子感到压迫和不满,导致亲子关系更加紧张。

聪明的父母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学会闭嘴,倾听孩子的心声,反而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因为孩子有时候并不需要过多的说教,他们更希望父母能理解他们的情感和处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一个高中生回到家,满脸愁容地告诉妈妈:“今天的考试又考砸了,我真的很努力了,可是成绩还是不理想。”如果这时候,妈妈急着说教:

“你看,我早就说过,要好好复习,不能玩手机。”

孩子的情绪会更加低落,觉得自己不被理解。相反,如果妈妈能静静地听他说,给予一个温暖的拥抱,告诉他:“我理解你的难过,你已经很努力了。”

孩子会觉得自己的努力被看见,内心的失落也能得到缓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无关回应”,指的是当人们的回应与对方的期待不符时,会导致沟通的断裂。

孩子在表达情感时,希望得到父母的共鸣和理解,而不是一味的说教和批评。

当孩子分享一件让他开心的事时,他期待父母能一起分享这份喜悦;当他难过时,他需要的是父母的安慰和支持,而不是冷嘲热讽或不耐烦的指责。

比如有一次,我在商场等待就餐时,看到一位妈妈和孩子在玩乐高积木。妈妈不停地指挥孩子:“这样不对,那个放错了。”

孩子开始还兴致勃勃,渐渐地失去了兴趣,最终无奈地放下了手中的积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这样,家长们常常忽略,孩子需要的是自由探索的空间,而不是时时刻刻的指示和纠正。但其实,过多的干预,不仅会打断了孩子的思考,还会剥夺他们锻炼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所以说在家庭教育中,学会闭嘴,让孩子独立完成任务,是一种重要的智慧。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才能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家长过多的干预和担忧,只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变得依赖和胆怯。

正如作家三毛所说:“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庇护,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有时,家长的控制欲也会限制孩子的发展。

许多父母总想着把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强加给孩子,希望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然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爱好,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而不是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

家长不应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是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去探索和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最后,孩子需要的是被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被强制改变。

比如说,当孩子在选择洗发水时,妈妈说服他拿自己认为好的那款,孩子会觉得自己的选择不被尊重;当孩子想要去省外的大学时,家长以各种理由劝说他留在本地,孩子会感到自己的意愿被忽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父母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即使会走弯路、碰壁,那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所以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学会闭嘴,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学会适时闭嘴,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他们的选择,同时不断学习和反思,才能帮助孩子真正成长为独立、有主见的人。

不辜负孩子,发自内心的依赖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