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人口数量排第二的大国,我们中国的老百姓不仅爱吃瓜,还爱吃瓜,这里的吃瓜指的不是看热闹,而说的是每个夏天必不可少的解暑水果——西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到盛夏的时节,西瓜都会尤为的便宜,某些地方的西瓜甚至会直降到三四块一斤,而西瓜当中又含有90%的水分,咬上一口满嘴都是西瓜的清甜,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A,能满足人体一整天的所需,好吃还不发胖,这谁能不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们国家来说,西瓜根本不算做是一种稀罕物,不过在某些外国国家那里,却是价格堪比黄金的存在,就拿经济较为发达的欧洲来说,他们那边卖300g的西瓜还要2欧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25块钱一斤,不是月入十万,根本买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价格,在国内足足可以买两个大西瓜了,还是无籽巨甜的那种,由此可见,外国人的收入虽然比我们高,可东西卖的却比我们贵,并没有完全实现西瓜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说回来,我们是如何实现西瓜自由的呢?这一切都要从一个名叫吴明珠的院士说起,身为新疆瓜田试验田的负责人员,他夜以继日的研究,最终发明出了一种培育成功率高,味道还不错的瓜,名叫“8424”号瓜,就此8424号瓜火遍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之前,也就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我国西瓜年产量仅有400-600万吨,由于技术有限,并且耕地面积也有限,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瓜难求的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几百万吨的西瓜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还要当做种瓜来种植,能分到每个人头上的西瓜只有4公斤左右,换句话来说,每个人每个夏天只能吃一半个西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那个年代的人形容,即便是在经济发达的大都市,也不是随时能吃到西瓜的,需要发烧到38.5以上,凭个人身份证件,才能领取一份西瓜,少一点都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七八十年代左右,这种窘困的现状才逐渐好一点,当时的西瓜年产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千万吨数量,然而还是不能敞开肚皮吃,因此在那个年代,你经常能看见一家人拿着西瓜的粮票,去找供销社兑换西瓜的,是不少人童年里的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后来河南老乡们,发挥自己的力量,让全中国的人实现了西瓜自由,光是一年河南就能产出1300万吨的西瓜,这不仅让西瓜成为了人人吃得起的“平民水果”,还让瓜农们有了一份不错的收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每个地方的西瓜品种也不同,像是最为著名的云南黑美人西瓜,以及东三省的晚熟西瓜,价格实惠,并且口感上块大水分又足,很是受大家伙的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每一个基层百姓们的建设,光是吃瓜这一块,瓜农们就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实现了吃瓜自由,当真印证了那句话,建设国家的主人,是我们老百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