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有家长问我志愿,说增城中学的校长说感觉中考没考好就过来面试,感觉考得不错就别过来面试(通过了增中自主招生)。

最近老是听各种学校留人签人斗智斗勇,勾心斗角的故事,忽然被感动到了。所以我说,第一批你自己考虑,但你的保底值得给增中预留一个位置。

周末没有时间写文章,聊聊数语写几句。

有道是: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不少学校似乎奉为金句,招起生来套路满满

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中考的家长应该明白。如今临近志愿填报,套路更新迭代的频率也自然加快。

从前的“大胆报”,在2022年引发众怒。但公道地说,2022年的滑档潮与当年人数暴增但招生计划与划线规则没有跟上的关系最大。但家长们哪管这些,怒火砸到了到处宣称“大胆报”的各学校招生老师身上,顺理成章——也难怪,叫人650分大胆报,结果710,你跺你也麻。

去年一片太平,“大胆报”重出江湖,虽然今年大概率形势不错,但大家还是应该留个心眼。

大胆报毕竟就是你去咨询,你但凡知道分数线不是谁可以指定的,也就不会尽信,所以其实也没啥,诱惑性不强

诱惑性更强的无疑是签约。

签约从早些年的白月光,变成现在的谍战片,已经变得越来越鸡肋。所以我总是说,不要为了可有可无的签约四处奔波,非A签意义不会很大,除非自己目标坚定就是这所学校,否则不签也不会损失太多,尤其是那些“海王”学校。

如果说其他学校给你的签约只是诱惑你,杀伤力不强。那么,杀伤力更强的是一些学校对“子弟兵”的作为。

各种威逼利诱pua,着实令人大开眼界的,让小朋友们感受一下这个世界的另一面。

但是要知道,自媒体年代,套路出来了就有被曝光,被放大的风险。很多早早就做功课的家长,一早就对把某些学校列入黑名单,甚至有家长非常反感本区学校的所作所为,早早想好了必选外区的。

这些年来,我明显感受到学校压迫和洗脑越深,越是多的学生想要“逃离”本校,打死都不留

而我,坚定地和同学们站在一起。

我能理解招生的难处,招生的压力,也能理解一些合理的套路和宣传手法。但是,我非常反感以虚假话语引导学生或者家长选择自己的学校,真是坏透了。

我更欣赏务实型,而非宣讲型的学校领导班子。比起画饼,我更喜欢从细节处看学校,去感受学校的风格,去听家长和学生们对这所学校的评价——所以,自己学校有任何好评或者差评,欢迎私我!

所以我过去这几年深度介绍和推荐过的一些学校,确确实实就是我喜欢的学校,我也推荐给大家。

当然,我尽量不轻易说学校的不好,因为哪怕我不感冒的风格,也只是我的个人感受,况且招生和教学得分开来看。

学校把心思放在套路上,得来的人心只是一时,代价是长久下来失去更多人心。

唯有真情对待学生的学校,才能赢得长久的口碑。不信,你看看二中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你可以说我单纯,但我就是喜欢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