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三月柳,吹暗大同城”(明·徐桢卿《送士选侍御》)。初夏细雨,我从北京出发,怀揣诗意踏上大同这片历史土地。高铁疾驰二小时,穿越繁华与历史的距离,柳暗花明间,我感受古城微雨与夏风的清新,聆听历史回声,与大同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同,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它的独特魅力可以用“杂”与“技”两个字来精妙地概括。

“杂”的含义。大同这座城市以其深厚的历史变迁、多元的文化融合,彰显出一种全方位的“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变迁的“杂”。从春秋时期的“楼烦”之地,到战国赵国边疆的演变,再到西汉时期被匈奴占据,大同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两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在此建立北魏王朝,进一步丰富了其历史内涵。隋唐、五代十国、辽金等各个历史时期,大同都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融合的“杂”。在文化方面,大同是文化交融的典范,鲜卑、契丹与中原文化和谐共存,华严寺里的辽代塑像、石经幢,善化寺里的金代雕塑、云冈石窟等述说着历史的辉煌,长城、丝绸之路遗迹、明清万里茶道的痕迹,华夷共处南北通衢,谱写文化繁荣的新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技”的含义。一个沉重的技,一个轻巧的技,它们在大同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共同展现了这座城市的技艺之美,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沉重的技,就是精湛雕刻的“技”。云冈石窟作为北魏佛教艺术的瑰宝,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非凡才华,石刻佛像和佛教故事栩栩如生。别忘了欣赏北魏宋绍祖墓出土的彩绘陶镇墓武士俑,它们夸张的表情设计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一个甚至酷似猪八戒的形象,为这段历史增添了几分趣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轻巧的技,就是传神剪纸的“技”。广灵染色剪纸以其独特的风格、艳丽的色彩和生动的造型成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其历史可追溯至初唐,唐朝诗人李商隐的“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正是真实写照,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与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同对“杂”与“技”的理解,浸润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龙,古老深邃,集走兽矫健、飞禽轻盈、水族灵动、爬虫坚韧于一体,寓意和谐之美,融合与包容的精神,是龙文化深厚底蕴的关键,亦体现中国人海纳百川的民族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同素有龙壁之城的美称,至今还存有龙壁九座之多。其中大同市和阳街九龙壁,不仅是明初代王朱桂府邸的照壁,更是古代匠人精湛技艺的结晶。琉璃砖瓦砌合的九龙壁,光彩辉煌耀目,火辣辣的,仿佛会破壁而出,九龙壁前的一个小池,有水的时候,龙影映在水中,活像真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杂技,这一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老艺术,在大同市博物馆得到精彩的展现,一组北魏时期的杂技陶俑,将我们带回那个杂技繁荣的年代。其中,顶竿胡人俑仰首直立,竿上儿童技巧高超,动作敏捷而惊险,令人叹为观止。五位伴奏者各司其职,为这场表演奏响动人的乐章。演员与道具、观众、自然和谐共生,完美诠释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共同追求杂技的极限与美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同的杂技与九龙壁所展现的包容与融合精神相得益彰,悬空寺则如同魔术师手中的神秘道具,以其独特的悬空姿态和精湛的建筑工艺,为这座城市的艺术魅力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共同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拥有深厚龙文化底蕴的大同,如今又将杂技的精髓升华为魔术的境界,成功地将煤炭城市转变为生态之城,这一转变已然成为大同新的骄傲和闪亮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同之行中,我体验了深邃的感触。首日,细雨与夕阳交织,为这座城市涂抹上梦幻的色泽;次日,蓝天白云,绘就了如诗如画的绝美景致。

这些如梦似幻的组合,就是大同独有的杂技魔法,在现实中绽放,令人陶醉其中,思绪纷飞。特别是大同的塑像之美,正如著名文化人郑振铎在《西行书简》1934年平绥沿线旅行记中所言,踏入下华严寺,我被眼前众多且精美的塑像所震撼,它们犹如“断臂的维纳斯”,典雅而生动,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谢“第七届大同网信周末论坛组委会”和北京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创新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段继亮先生以及各位专家学者,让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山西大同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