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新闻:在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召开前,中国总理李强与韩国总统尹锡悦先举行了会谈,您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陈冰:这一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是时隔四年半后举行的,期间地缘政治发生了很多变化,参会的三国领导人,彼此间也都比较陌生。中国总理李强和韩国总统尹锡悦会面,虽然不是第一次,去年东盟系列会议上也见过面,但在韩国接待中国总理,这是第一次。也可以说,李强总理和尹锡悦总统今天的会见,是为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定调。我们从会谈内容看,可以看出中韩关系的一些走向。

一是在韩国较大幅度向美日倾斜的背景下,中方认为,中韩需要调整策略,把握两国友好互信的大方向,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坚定做相互成就的伙伴。这是对中韩关系今后发展方向的愿景。

二是中韩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嵌,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双方要携手开拓新领域、拓宽合作面,共同抢抓更多发展机遇。李强总理指出,要抵制把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是对韩国加入美国主导的所谓芯片联盟提出的委婉批评,希望韩国纠错,要看到中国进一步开放的市场,在高端制造、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加强合作,并且加快推进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

三是台湾问题,韩国总统尹锡悦说,韩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一立场没有改变,将一如既往坚定致力于发展韩中关系。尹锡悦去年妄自把台湾问题说成是一个所谓“全球性问题”,韩国要和国际社会站在一起,“反对中国武力改变现状”,受到中方的严厉批评。现在尹锡悦似乎收回了过去的一些主张,在台湾问题上显得比较谨慎。这或许与中国刚举行的围台军演有关,韩国知道中国内政是不许他国干涉和说三道四的。

四是中韩同意适时举行外交部门高级别战略对话、副部级外交安全2+2对话,适时启动中韩1.5轨对话交流机制。也就是说,中韩领导人的这次会谈,基本上做到了中韩关系止跌企稳,今后是如何向好的问题。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必须在经贸关系和安全问题上找到均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新闻:这一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被外界看作是日韩试图稳定与中国关系的努力,您怎么看?将会取得哪些成果?

特约评论员 陈冰: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日韩是要努力稳定与中国的关系,但日韩必须反思,中日韩相对稳定的关系是谁打破的,究竟该由谁来负责。过去几年,在美国“小院高墙”的怂恿下,日韩站错了队,主动投靠美国,破坏了中日韩相对稳定的经贸关系,损害了东亚地区的合作共赢。

在地缘政治上,日韩均站在美国一边,对中国的安全带来影响,包括危害中国的核心利益。日本在鼓噪“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韩国则鼓吹台湾问题不仅是中国内政,也是全球性问题。在刚刚举行的赖清德就职仪式上,日韩两国的议员团窜访台湾,对中日韩关系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在经贸科技上,日韩参加到美国鼓动的芯片联盟,对中国出口高端芯片和技术予以限制,影响了日韩和中国的经贸合作。在俄乌冲突、朝鲜半岛问题上,日韩更加激进,不是劝和促谈,而是拱火浇油,向乌克兰提供援助,对朝鲜进行不讲理的围堵,还把美国的核威慑带到东亚。日韩这些激进的做法,给区域安全与和平带来震荡的同时,也必然影响到经贸关系。

去年中国从韩国进口额下降18.8%,导致中韩建交31年来韩国首次出现贸易逆差。中日贸易也是一样呈现下降趋势,去年中日贸易额比前年下降10.7%,日本对华贸易逆差持续3年,中国对日本资金和技术的依赖大幅下降。

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2023年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57.9%,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因此,日韩要努力同中国修复关系,期待在经贸上加强合作。因此这一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就是以合作为主,将在人文交流、气候变化、经贸合作、公共卫生和老龄化社会、科学技术与IT合作、救灾等六个方面,坦诚交换意见,重振中日韩合作进程。但如果日韩在战略方向上没有改进,仍要和美国站在一起来遏制中国,那么中日韩之间的合作将是有限的。我个人的判断是,这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只是因此开诚布公讨论问题的会议,但究竟能取得什么成果,还需要观察。

作者丨陈冰,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