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角帽(Befürchtet-und-Achtern Hut)

双角帽是拿破仑时代的常用的帽子,后来一直作为德国海军制服帽一直从帝国海军,传承到魏玛海军到纳粹德国海军。德国海军规定所有军官在正式场合身穿海军吊穗肩章礼服必须佩戴双角帽,有需要的话在某些场合身穿普通礼服也可以佩戴双角帽。

双角帽外面覆盖一层安哥拉山羊毛织成黑色毛毡,边缘包裹一层光泽的黑色布料。帽檐的前部和尾部水平突出,两侧翻向帽中央与帽同高位置。两侧帽边从正面向尾部各有一条镶边,由7到12根银穗组成。一条编织带沿着帽边缝上,与帽边镶边在内侧重叠3到4毫米。海军上校以下级别军官编织带为4.5厘米宽的黑色波纹丝绸,准将以上的海军将官帽编织带由金线编织为四条平行的波纹并间隔五条更窄波纹。

双角帽右侧有一条长15厘米宽4.5厘米由金色或银色弹簧状金属线编织的编织带,编织带外圈为椭圆,内圈交织四个圈。编织带上端压着一块黑白红摺状丝带帽徽。编织带下端扣在一个金色纽扣上,纽扣上是鹰徽标志。

双角帽内衬为了白色丝绸制成,配有一条浅棕色的皮帽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军官大檐帽(Schirmmütze)

德国海军的服装规定和陆军以及空军不一样,只有高级士官以上才有资格佩戴大檐帽。最初海军佩戴的是魏玛海军的大檐帽,1933年推出了修改的大檐帽。德国海军大檐帽不使用帽风带来表明级别,因为事实证明很不实用,所以军官也佩戴皮制下巴带。1936年5月13日引入帽檐上金色刺绣装饰花纹来表明级别,一共有三种帽檐类型,第一种是尉官的半圆花纹,第二种是校官的一条橡叶花纹,第三种是将官(包括准将)的两条橡叶花纹。海军行政官员使用银色帽徽和鹰徽,银色帽风带。

海军大檐帽共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深蓝色羊毛制成帽冠,另一种为白色棉制帽冠(每年4月20日到9月30日使用)。帽冠里的帽撑也分为固定和可拆式。帽冠边缘和帽墙上下都有深蓝色羊毛滚边。帽冠上是一个金色金属(白色帽冠)/刺绣鹰徽(深蓝色帽冠),帽墙上是一个橡叶簇帽徽,其中橡叶簇为刺绣,中间帽徽为金属或刺绣。下巴带为漆皮皮制,有一个调节扣,两端固定在金色纽扣上,纽扣上为船锚图案。帽檐为硫化纤维材质,军官帽檐上面覆盖一层深蓝色羊毛料,上面刺绣金色半圆/橡叶图案;士官帽檐无深蓝色羊毛料,露出本来样子。帽内衬为白色人造纤维(白色帽冠)/浅蓝色人造纤维(深蓝色帽冠),配有一条皮帽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款帽檐刺绣图案:尉官,校官和将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水兵帽(Matrosenmütze)

水手帽为无檐帽造型,由帽身和帽盖组成,帽盖为可拆卸式,有深蓝色羊毛制和白色棉制两种。帽身上有一圈帽带,帽带在后部垂下两条帽尾。帽盖上有金色金属鹰徽和金属国徽。

早期帽带上的文字为佩戴者所服役的船只,舰队或陆地单位名称。1938年11月1日引入文字“Kriegsmarine”(战争海军)作为统一帽带。1940年中之前,那些和外界无联系的海军人员可以保留以前帽带,不过当时命令限制使用以前的帽带,但海军士官候补学院人员除外。早期帽带上的文字由镀金金属线刺绣而成,但时间长了会褪色。1936年10月29日规定停止使用镀金金属线,一律使用金色尼龙线,但规定并没有完全执行。

早期的帽带,袖珍战列舰/装甲战舰“德意志号”Panzerschiff Deutschlan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巡洋舰“埃姆登号”KREUZER EMDE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鱼雷艇“卢克斯号”Torpedoboot Luch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用金色尼龙线刺绣的袖带,战争海军 KRIEGSMARIN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甲板帽(Bordmütze)

1938年11月10日德国海军正式推出一款战斗帽(Gefechtsmütze),这款早期战斗帽只限于只限于特定人员在船上佩戴。1939年10月7日,战斗帽进行修改,重新被命名为甲板帽,成为战争期间德国海军所有人员在船上和船外佩戴的军帽

甲板帽的造型和陆军船型野战帽一样。材质为深蓝色羊毛料,侧面和背面为上翻折叠,下部形成双层布料,必要时可以下翻用来防风保暖。甲板帽上部是一个金色刺绣鹰徽,下部上翻处中间是一个刺绣三色帽徽。甲板帽内衬材质为黑色棉制或人造丝。

军官版甲板帽在下部上翻边缝制了一条金色细绳滚边,文职官员则使用银色细绳滚边。

二战前德国海军女性成员是以合同制雇佣,属于平民雇员。1941年12月《战争服役法》规定18到40岁的女性可以作为非战斗人员征召入伍,隶属于国防军随行人员(Wehrmachtgefolge)。1942年7月各种辅助部队建立起来,海军也建立海军助理(Marinehelferinnen)。1942年底和1943年初公布了海军助理的统一服装。最初女助理的甲板帽在上方有一个鹰徽,没有帽徽。1944年5月规定将鹰徽移到了下部翻叠处中将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士兵和士官甲板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职官员甲板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军助理甲板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海军一开始使用白色制服和甲板帽作为热带制服使用。白色甲板帽和深蓝色甲板帽样式一样,材质为白色棉和人造丝混纺制成。1939年中期推出,供士官和尉官使用,1940年2月2日规定取消了白色甲板帽,但由于制服短缺,1942年又恢复使用了白色甲板帽。

银色鹰徽代表文职官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热带凉帽(Tropenhelm)

从1925年就开始装备的热带凉帽供海军人员在热带地区使用,到1940年经过了多次修改。

热带凉帽由压制成型的软木制成,外面覆盖一层白色或褐色的帆布。帆布分为六块拼接在一起,底部有一条水平帆布带固定环绕一圈。顶部由帆布覆盖的凸起,上面有三个通风孔。帽檐宽大,正面帽檐较短,环绕帽身一圈,帽檐上面也覆盖帆布,按照皮革样式在边缘缝制固定,帽檐内为橄榄色棉质斜纹布。帽里为绿色棉布内衬,棕色皮帽圈直接缝在里面。帽里有下巴带固定扣,可以快速固定拆卸下巴带。

热带凉帽左边两侧是金属盔徽,左边是海军样式鹰徽,右侧是三色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军行政官员的热带凉帽正面是一个巨大的金属鹰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热带野战帽(Tropenfelddienstmütze)

德国海军早期传统是在炎热天气身穿棕色和白色热带制服,1929年魏玛海军推出了褐色和白色立领制服,1937年推出了新的翻领制服。1940年底北非战役期间,德国海军推出了一款新的褐色热带制服,但保留1937年白色制服。M1941热带野战帽就包括在新的热带制服中。

热带野战帽由浅棕褐色棉和人造丝混纺制成,外形是基于山地帽,和后来M43通用野战帽很像。帽檐上面的上翻部分被缝住,不能下翻。左右两部各有两个金属通风孔。正面上部为海军金色刺绣鹰徽,下部为三色帽徽。帽子内衬为金色或棕色人造丝制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毛线帽(Wollmütze)

海军的毛线帽供冬季时候使用,在潜艇成员中特别受欢迎

毛线帽由深蓝色羊毛线编制而成,顶部开口部卷起来形成一个毛线球,样式和现代毛线帽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