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都讯 记者谢湘南 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5月23日至27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在本届文化产业博览会期间,备受瞩目的“国家声音资产全产业交易生态平台建设”系列活动于5月25日在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举行。

国家声景港建设工程正在筹备

为助力国家声音资产的数字化保护、创新与交易流转,构建国家声音资产全产权生态链,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作为国家级文化产权交易平台,特策划举办“国家声音资产全产业交易生态平台建设”系列活动。此系列活动邀请声音资产、文化产业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围绕深圳文交所正在筹备的国家声音资产研究院、国家声景港建设工程、国家声音资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声音资产数字化交易技术平台,共同探讨声音资产作为新质生产力在文化产业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探索声音资产的新路径。

活动以多种形式呈现,其中包括专家演讲、项目路演和专家访谈等环节。专家们围绕《国家声音资产新能源》《以国家声景港建设工程构建国家声音资产流通交易生态链》《声音资产国际交易平台》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现场还进行了优质声音资产项目的路演,为与会者呈现声音资产领域的前沿趋势与发展机遇。

深文交数字文化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吕文静主持会议并介绍国家声音资产全产业交易生态平台建设项目前期筹备情况。活动现场举行了国家声音资产研究院的揭牌仪式。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总经理塞夫表示,声音资产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待能够通过此次活动为文化产业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声音数据的开发与转化亟待解决

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名誉理事长、国家信息中心原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杜平围绕“国家声音资产新能源”主题演讲。他认为,在数据要素交易浪潮下,声音数据的开发与转化亟待解决。基于现代科技发展水平已经应用于实践,形成声音数据资源,通过确权、评估等转化为声音数据资产。推进多场景多模式声音数据交易,搭建交易平台与结算体系是提升数字化声音数据服务能力的必要前提。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国家声音资产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桑海波以《以国家声景港建设工程构建国家声音资产流通交易生态链》为题,发布研发团队以国家声景港建设工程的新质生产力,高质量构建国家声音资产全产权生态链的研发成果,倡议集聚国家声音资产新能源,开辟新赛道,笃行华夏族群应有的使命担当。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新媒体演艺创新研究所所长王之纲作了《声境资产的重组再生》主题演讲。王之纲分享了《暖》《沉默的独白者》《Luxor in Reflction》等作品,详细介绍了声境体验设计概念,通过虚实相生的创作形式实现艺术产业的落地。

中央音乐学院二级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长和云峰以《乡村振兴声景港》为题,分享了我国的非遗中心的统计结果,结果指出,少数民族声音资产的数量在国家级非遗传承名录里占据45%,对乡村振兴加持声景港,声景港赋能乡村振兴的方法与路径进行了详细解读。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迪士尼中国音乐总监何迥的以《声音数字资产共通的国际标准》为题,阐述了IASA国际声音与音像典藏协会的国际共通数字化储存标准,指出声音典藏的资产化标准应在全面与资料化标准聚容的基础上,聚焦声音资产的国际化共通属性,关注声音资产应用层面的国际化标准。

北京声景港文化中心首席数据官邢波介绍了国家声音资产国际交易平台。以区块链,大数据和云服务为基座,以人工智能为引擎,以线上、线下虚实共生为平台,实现国家声音资产的注册、交易、保护和重组再生。此外,来自声音资产项目一线的学者还进行了声音资产项目路演,这些项目涉及少数民族音乐、声音资产消费链、电子游戏音乐等多个方向,这些项目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视角对国家声景港建设工程作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