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永州5月27日消息(记者黄珂岚 通讯员 黄亚芝)“村里自来水工程收支明细发票上是54.34万元,村务公开栏上公示的工程总支出却是54.63万元,多出0.29万元哪里去了?”5月24日,在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塔峰镇颜贵林村,纪委工作人员在开展农村“三资”清理督查期间发现,部分村集体账目、合同存在一些问题,及时组织村委会对账目进行核查、整改。

村集体财务“资金管理混乱”“监管缺位”“坐收坐支”,一直以来都是村级财务管理的“老大难”问题。今年以来,蓝山县纪委监委精准施治,将全县223个村(社区、居委会)财务管理问题纳入“点题整治”范围。成立调研组,启动村级财务管理“阳光工程”,对村级财务问题线索“大起底”。对部分村(社区)私设“小金库”,村集体租金、项目分红款、企业押金长期不入账、连续多年未开展财务审计等问题,联合财政、审计、农业农村等监督主责部门组建农村集体资产专项审查组,督促各乡镇将村级财务纳入一体化管理。抓实“12345”工作法,定期开展督、查、看,建立线上线下工作台账、问题线索台账“双台账”,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监督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蓝山县纪委监委督查组在祠堂圩镇财政所核查村集体资金去向(央广网发 黄亚芝 摄)

村级财务问题频发,归根结底是基层监督难。同级监督太软、上级监督太远,导致村级财务监管不到位。新任职的村级纪检监督员业务不熟、能力不足,熟人监督难、业务不熟悉、没有福利保障,村级纪检员作用难以发挥。蓝山县纪委监委按照“县派镇管”模式,选取14个试点村,选派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强业务能力的县纪委监委纪检干部、乡镇纪委副书记担任试点村纪检委员,对试点村村级财务权力运行、工程项目建设、集体“三资”管理进行全过程“嵌入式”监督,纪检干部下沉落地行动全面铺开,推动村级财务监管严起来、实起来。

监督力量下沉,有效破解基层监督力量不强、熟人干扰难题。蓝山县祠堂圩镇坪石村一村民反映,村里有一笔村集体收入4.7万元迟迟未入村账,导致村里搞建设无法使用这笔资金。村纪检委员及时介入,进行核查处置。截至目前,蓝山县今年“点题整治”共查处村级财务问题 28 个,清理资金236万元,处分基层干部21人。

蓝山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紧盯村级财务问题抓点控面,加强村级项目、补贴资金、重要环节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确保村级财务“晒”在阳光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