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装的信箱美观又实用,下雨天也不怕报纸被打湿了!”近日,家住四川北路街道永安里的居民们发现,小区里一些被遗忘的破旧信箱悄然焕新,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时,也点亮了小区“新颜值”。

小区的变化源自不久前四川北路街道永丰居民区党总支开展的“一个支部一件实事”活动,通过更新信箱,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让百年永安里焕发新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箱焕新

位于四川北路的永安里是一条拥有百年历史的红色里弄,共有155幢房屋。相关资料显示,弄堂44号是周恩来在沪早期革命活动的一个秘密地点。1927年至1931年期间,周恩来和邓颖超等人经常来这里并曾居住过。135号则是原中共中央联络处旧址;143号是“东方舞蹈女神”艺术家陈爱莲出生地。因其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每天慕名来参观打卡的游客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提升居民居住品质,赓续城市文脉,2023年,虹口完成了对山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多处里弄房屋和历保建筑的大面积修缮,百年里弄永安里焕然一新。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原先由居民们自行在家门口安装的各类信报箱逐渐显露出明显的“疲惫”,信箱破损变形、油漆剥落、生锈腐蚀,与整体弄堂面貌格格不入。不仅如此,有的信箱甚至居民楼上、楼下共用长达数十年,居民的信件、报纸等被放在一个信箱里,非常不便。居民们纷纷表达了希望更换信箱的意愿。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针对永安里信报箱破损、老旧并且不实用等现实问题,永丰居民区“两委”班子迅速开展了走访和征询,并在街道相关科室的指导下,启动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将信箱更换工程提升搬上议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访征询群众意见

改造前夕,永丰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还通过召开党群议事会,听取网格员、志愿者和居民代表的意见,不断完善信箱更新的细节,确保将相关工作落实落细。

过程中,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还将收集到的居民意见与相关单位进行多次沟通,最终采用不锈钢材质信报箱,色调沉稳复古,具有投取分开功能,同时尺寸和空间方面都比原先居民自制的信箱大,充分满足居民订阅报刊杂志、水电煤单据的多元需求。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造,目前弄堂所有楼栋有更换需求的居民信箱已完成更新。居民们不用再为信箱里的报纸信件被雨水淋湿而烦恼,小区居住环境也得到改善。在弄堂住了大半辈子的李德祐在看到崭新的信箱后,十分高兴,“原先的信箱破破烂烂,下雨天也不挡雨,报纸经常被打湿,现在不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换后的信箱

四川北路街道永丰居民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除了信箱更新外,目前居民区也在努力发掘被“遗忘”的角落、空间,接下来将以“一个支部一件实事”为抓手,通过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共治的模式,召集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去合理利用好小区“边角料”,为百年弄堂增添更多功能、设施,焕发新生。

记者:张城凯

编辑:张城凯

图片:四川北路街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