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休息的时候突然胸口闷痛了,痛得喘不过来气,大汗淋漓,全身都湿透了,我就赶紧到医院来了,现在想想真有点害怕。”目前已经暂时转危为安,躺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的小王回忆起了当时这一幕,仍然心惊胆战,感叹居然在鬼门关转悠了一圈。

小王今年31岁,是个90后。无独有偶,同住一个病房的小马居然也在同一天来的医院,也是因为同样的胸痛送来了医院抢救,碰巧的是,他也是90后。

医生:6个“80后”医护人员
抢救2个“90后”心梗,心惊胆战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坏死。血管阻塞后,心肌30分钟左右开始坏死,6-8小时左右完全坏死。在这期间,越早打开阻塞的血管,存活的心肌就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发生在5月19日晚上,当天参与抢救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徐卫峰主任医师回忆,“这两个‘难兄难弟’年纪差不多,习惯差不多,胸痛发病的时间也居然差不多,前脚刚给小马做完冠脉造影放好支架,后脚小王就来,小王手术中还是比较凶险的,他的心血管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手术当中还一度出现了恶性心律失常,需要紧急电除颤,从鬼门关转了一圈才救回来。”

两个如此年轻的90后小伙子前后脚遭遇心肌梗死,“生死时速”的抢救经历着实让医护团队难忘,徐卫峰在朋友圈感慨:6个“80后”医护人员抢救2个“90后”心梗,心惊胆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急性心肌梗死已经逐渐年轻化,我接过年纪最轻的是21岁,正是现在这群风华正茂的90后的青年人,可能还是跟平时的生活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徐卫峰解释。

小王身高1.8米不到,体重却超过了85公斤。“我平时喜欢抽烟,一天1-2包烟打底,也喜欢喝酒,和朋友经常晚上吃夜宵熬夜打牌。之前普通体检都没什么问题,没想到这次会突然心梗,太意想不到了。”小王说。

另一位患者小马也有点微胖,平时还有抽烟的习惯,十多年了,一直戒不掉。小马还说,平时比较爱生气,情绪总是控制不好。

徐卫峰提醒广大青年朋友,平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人群,重度肥胖人群,长期熬夜人群,过度吸烟人群均是心梗的高危人群,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治疗,要注意规范就医监测相关指标、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和规律生活作息。

“心梗发作时典型症状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可向左肩、左上肢放射,并持续15分钟甚至半个小时以上,同时常伴有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呕吐等症状,且有一种濒死的恐怖感。”徐卫峰特别提醒,这些都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出现这样的感觉,要立刻就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防心梗最好的方式

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吸烟与冠状动脉硬化明显相关,烟中的焦油等有害成分可使血管痉挛,而一氧化碳也会降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造成心肌缺氧;大量饮酒则可能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健康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遵循“四少三多”的原则:少糖、少盐、少脂肪、少淀粉;多蔬菜、多水果、多蛋白质。

规律运动。应根据个人喜好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三至五次,有利于保持正常体重、增强心肺功能、增加心肌供血及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

学会减压。如果感觉到压力很大,要给自己一些放松的时间。而且,平时的作息也很重要,不熬夜,生活规律,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对缓解压力很有帮助。

定期体检。所有成年人特别是都市白领、年轻人要定期体检,检测血压、血脂、血糖、尿酸,控制体重,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来源: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