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745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7%。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24.5%。整体看,全国商品房库存压力较大、去化周期较长。

近期房地产去库存动作频频,从需求看,刺激和拉动房地产消费的重磅政策不断出台,加快房地产市场复苏。包括购房首付比例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房贷利率取消下限,以及收购库存房源充当保障房。

供应端看,4月30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住宅用地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严格落实对应去化周期的住宅用地供应机制,遏制部分城市住宅用地供应不合理增长。明确提出,商品住宅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的城市,应暂停新增商品住宅用地出让。

按照上海易居统计,截至3月份,全国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即存销比为25.3个月,有41个城市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主要为三四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

据企业预警通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0个重点城市在《2024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披露了计划商品住宅供地量。从数据看,2024年商品住宅用地规模普遍缩减,仅库存相对较小的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保持增长或持平。

其中,北京和成都计划供应量为300公顷和567公顷,与去年持平;三亚(86公顷)、郑州(872公顷)、福州(297公顷)计划供应量增加明显,分别增长126%、87%、56%;合肥、广州、上海、重庆小幅下调,降幅在一成左右;东莞、苏州、厦门、南京商品住宅供应腰斩,其中东莞和苏州减幅超6成。

具体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缩减商品住宅供应一方面是从源头上控制增量、缓解供求矛盾、构建新的平衡关系;同时也是通过调整供地结构,转变土地财政模式的体现;从供应结构看,2024年广州市计划供应工业用地1300公顷,占计划总量的43%,同比增长26%,达到近10年的2.05倍。成都、重庆则在交通领域加大供应,成都2024年交通运输用地1790公顷,占比37.3%;重庆供应交通水利用地11000公顷,同比大幅增长61.76%,占总计划供地量比例接近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