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原国务院总理李鹏的岳母赵雪芳,晚年生活在重庆市北碚区织布总厂旧老干部楼。

赵雪芳经常打扫家,所以家里十分整洁。只不过,两室一厅的房子,却没有一套像样的沙发。

赵雪芳与丈夫朱纪恂一生生育了十个子女。在他们夫妻的培养下,十个子女都格外优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雪芳

值得一提的是,她的长女朱琳嫁给了李鹏,后来当上了总理夫人。此后,赵老太太就要求其他9个子女,不准给姐姐惹麻烦。

赵雪芳的长女朱琳

朱琳(原名朱霁凌)是家里的老大。

解放初,朱琳从重庆13中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尔滨外语学院,学的是俄语专业。

大学毕业时,朱琳成绩拔尖,被国家分配去为苏联专家当翻译。

1957年元旦之夜,吉林市政府邀请苏联专家,有关厂矿负责人等,一起参加联会欢。

朱琳作为翻译,也受邀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上,时任吉林市市长的张文海发表讲话。由于他说话时,喜欢穿插一些成语、古语等,这些对于翻译们来说,是很有难度的。

张文海见翻译们都躲在一边,没人敢上前来。他想起了之前给他做过翻译朱琳,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翻译起来也是游刃有余。

他点名问:“朱琳来了没?”

当朱琳出现后,参加会议的时任吉林丰满发电厂副总工程师的李鹏被深深的吸引了。

李鹏全程认真地听着朱琳的翻译,由于他曾在苏联长期学习,俄语也不错。所以,他知道朱琳翻译得不仅正确,而且发音也很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话结束后,会餐开始了。

李鹏主动走过去向朱琳敬酒,朱琳很有礼貌地讲:“先敬专家吧。”

吃完饭后,到了舞会时间。李鹏鼓起勇气,邀请朱琳跳一段舞,朱琳点头答应了。

两人边跳舞,边用俄语交流。一舞过后,他们彼此都知晓了对方的基本情况。

舞会结束后,苏联专家要退场了。李鹏跑到门口相送,他先和朱琳握手,然后才和苏联专家握手。

此举让朱琳感到李鹏有些不礼貌。当朱琳把此事告诉了已结婚的同事,同事对她说:“李鹏对你有意思。”

这年“三八节”前夕,李鹏通过一个熟识的苏联专家,趁专家要从丰满到吉林之际,请他给朱琳捎一封信和两件小礼物(一支钢笔,一个纪念章)。

几周过去了,苏联专家回到丰满。他告诉李鹏,朱琳虽然没有让他带回什么,但她收下了礼物就是表示答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苏联专家提醒李鹏,男人就要主动点。

于是,不久后的一天,李鹏乘车到吉林去看望朱琳。这次聊天很愉快,告别之时,朱琳表示,她以后有机会,会去丰满看看。

又过了一段日子,朱琳来到了丰满。这次见面后,两人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

1958年7月10日,李鹏和朱琳正式结婚。此后,夫妻两人风风雨雨,共度余生。

赵雪芳的其他9个子女

赵雪芳的二女儿叫朱霁清。与姐姐一样,在重庆13中学就读。高考后,考取了河北大学,学的是心理学。

大学毕业以后,朱霁清被分配到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教书。后来,她成了该校的心理学教授。

赵雪芳的三女儿朱霁霞。她于1953年考上四川雅安农学院。毕业后,朱霁霞主动向上级申请,要求到全国最贫苦,最落后的高寒地区——康定农业部门工作。

后来,朱霁霞成了四川省的农业专家,高级经济师。

赵雪芳的四女儿朱霁明,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之后,赶上了父亲被打成“右派”,尽管她品学兼优,出类拔萃,但还是被分配去了新疆的一个小县城。

直到1985年,朱霁明才回到母校四川音乐学院任教。

赵雪芳的五女儿朱霁虹,虽然考上了北京大学,但因父亲被批的缘故,未被录取。

上不了学的她,只能在家待业。后来,她被北京中国科学院招工录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工作中,朱霁虹勤学苦练,发明创造,1976年后,她直接从一般工人考取了科学院的工程师职称。

赵雪芳的大儿子,排行老六,名叫朱志德。他在重庆读完商业技校后,因“成份”问题,被分配到粮食局当扛包工人。

朱志德吃苦耐劳,空闲时间依旧刻苦读书。之后,他从工人被提拔为面粉厂厂长。

由于他善于管理,大胆创新,所以,他管理的面粉厂效益年年翻倍。之后,朱志德被提拔为粮食局副局长。

再后来,朱志德被任命为重庆市北碚区物价局局长。

赵雪芳的七女儿朱志杰,八女儿朱彬,她俩只上过小学,文化程度不好。后来,两姐妹在父亲的织布总厂参加了工作,一个当纺织工,另一个当织布工。

姐妹俩没有怨天尤人,照样干得很起劲。两人多次被厂里评为“先进个人”、“生产模范”。

赵雪芳的九女儿朱浩,初中毕业后,被派到新疆当了知青。后来,考上了师范学校。

朱浩没有选择继续深造,而是去了新疆昌吉自治州的一个大山沟,当了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雪芳的二儿子,在家排行老十,名叫朱志平。他曾在川东当过知青,回城后在纺织厂做过机修工。

后来,他去了重庆开发区的一家公司工作。

赵雪芳的10个子女,全是她含辛茹苦养大。她管教孩子,非常严格,从小培养他们自立自强、勤俭朴素。

在她的良好引导下,孩子们各个不屈不挠,勤学苦钻。10个孩子大多成为了国家的有用之才。

赵雪芳是个深明大义的老太太

1946年,朱纪恂以技术股东身份,应朋友之邀带着全家,从上海来到重庆,出任一家纺织厂的厂长。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爱国的朱纪恂主动为出国的战士生产军需品。那段日子,他带领工人夜以继日地苦干。

2年后,朱纪恂被四川省政府选为祖国慰问团成员,亲自去往朝鲜慰问官兵。回国后,朱纪恂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景不长,1958年,朱纪恂为知识分子说话,被打成“右派”。后来他的境遇一直不好。

直到1976年,朱纪恂被选为省政协委员和重庆市一个民主团体负责人。尽管年纪大了,但老人依旧想着为国家建设出份力。

1989年,82岁的朱纪恂积劳成疾,病重住院。尽管他的女儿已经嫁给了总理李鹏,但朱纪恂却仍住在北碚一家普通的医院里。有领导要为他换高干医院,调最好的医生,可朱纪恂坚决不同意。

他说:“我一生过平民日子,现在也不能特殊。”

当年12月,朱纪恂不幸逝世。李鹏和朱琳得知噩耗,专门发来唁电,写了慰问信。

朱纪恂的一些亲戚,好友,加上一些地方领导,都希望前来吊唁。赵雪芳深明大义,决定简朴办丧事。

在她的安排下,朱纪恂的葬礼,没搞祭奠活动,不收礼品礼金,简简单单地办完了丧事。

赵雪芳说,丧事简办,不给孩子们添乱,不给国家添麻烦!

自从朱琳当上总理夫人后,赵雪芳的家自然备受人们关注。可她仍然一如既往地过着平民生活,并要求其他9个子女都不准给大姐惹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琳几次回重庆出差,探望家人。尽管弟弟妹妹有工作条件差,住房不好等原因,但他们都听从母亲的话,从未向大姐诉苦,也从未以总理“亲戚”的身份向政府伸手。

晚年的赵雪芳,始终一个人住着。朱琳和弟弟妹妹都多次邀请赵雪芳与他们共同生活,可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赵雪芳,实在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只要自己还能动,就不会给任何人找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