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松源用手机拍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摄影师父陈勃带官松源出来采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力控制着左手,松源在写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18日,”松源的诗与远方“诗歌摄影鉴赏会现场,听到大家的赞赏,松源非常开心。

文/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旷昆红 图/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张媛 胡兴鑫

一个被禁锢的身体,有多少可能性?答案,就藏在一颗心与许多颗心的共振里。

1991年出生的官松源,5个月大时,持续低烧造成脑瘫后遗症。如今,诗人、摄影发烧友是他的另外两个符号。

纯粹、阳光、感恩,是所有与他接触过的人对他的评价。

婴儿期遇病魔

未进学校,自学识字

官松源出生5个月时,一次低烧不退引起脑瘫后遗症

5岁时,其父母分开,此后由其母亲官淑珍和外公外婆全身心照顾,外公外婆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官淑珍挣钱给儿子治病。

工厂改制后,官淑珍承包了一家学校食堂,起早贪黑扑在工作上,一心想着多存点钱给儿子治病。

2005年前后,官松源的后遗症症状加剧,官淑珍多次带着儿子前往北京、太原等地治疗,花费上10万元,动了几次大手术后,官松源才能坐,扶着能走,但说话仍很艰难。

因病情严重,官松源从未进过校门。虽不上学,但识字算术这些基本教育并未缺失。书籍、报纸、电视上的字幕,这些都是他最初的识字启蒙,“我很好奇上面都是什么字,外公逐字逐句念给我听,日复一日,我就记住了。”官淑珍不无骄傲,“一首诗读两三遍,他就能记住。”

再大一点,家人就给他买了学习机,让他自学汉字。

在诗和摄影的世界

写百般情,拍万物生

官松源并不仅仅满足于识字。认识很多字、读了很多书后,慢慢地他开始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思想从指尖流淌出来。

左手中指一下一下地在26个字母上来回敲动,拇指和食指弯曲,无名指和小拇指翘起,右手蜷缩在腰部,似乎是为了寻求平衡,嘴巴卖力地张合咬动——这是官松源用电脑打字,写诗稿时的状态。

20岁不到,他开始写诗。一开始是手写,歪歪扭扭的;后来,官淑珍给他买了电脑,他就学电脑五笔打字法,用电脑写诗。尽管打字的过程比常人艰难许多,但他乐在其中。一片云的飘动、一朵花的凋谢,还有季节的更替、内心的感悟。他学着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所观所感。

官松源的诗越写越多,一开始无人知晓,但他笔耕不辍。后来,他发在网络上,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大家被他诗里的文字折服;线下约见面时,更是被他坚强和乐观的精神所打动。

2019年,在株洲市温心公益协会负责人潇雅和一些热心人士的资助下,官松源的诗集《当生活给予你痛苦的时候》出版。在他的诗集里,很少见到灰暗。他写得最多的,是香风拂来的春天,迎风摇曳的满池荷花,路人纯净的笑容,还有一颗欢喜的心……

“松源是块写诗的料!他有很好的想象力,能悟出诗性思维的张力所在,对于诗歌文字的组织与驱驰具备一定的自觉和自控,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本土著名诗人、作家聂鑫森在诗集序中如是评价。

四五年前,拜陈勃为摄影师父后,他从盲拍开始,一点点用心去感受,为了拍一个好画面,官松源不知道摔坏了多少手机。风光旖旎的株洲美景、街道的四季变化、表情丰富的匆匆路人……

从他的摄影作品里,陈勃认为“松源悟性高、进步很快,从平面到立体,能看出来,他对生活的感悟,在每个瞬间的捕捉中,能看到光影,看到线条,看到色彩,松源有发现这个时间美好瞬间的眼光。”

远超母亲期待

骑电动三轮车向远方

儿子能写诗和摄影,这是母亲官淑珍从来没想到的。从儿子生病后,她对官松源的期待只有一个,那就是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

以前她在芦淞区贺家土上班,家在荷塘区水竹社区。为了锻炼儿子,她狠心地要儿子独自从家走到她工作的地方。回忆起当年,她感慨,“如果他不去尝试,他永远迈不出这一步。”

如今,官松源开着他的“座驾”——老年代步车,经常独自一人在市区四处转悠,最远甚至去到了渌口区的农村。一路上,电动车有时滑得很快,近乎侧倒;有时陷在坑里,开不出来。不管是何处境,他都很耐心。

“不知道去哪,也无需知道”,他只尽情享受“淡淡花草的香味,日落里的夕阳”,听听“街头巷尾谈论的家长里短”,用手机拍下瞬间,用文字写下当时的感受。

除了独自远行,洗碗、扫地、煮饭……这些生活基本技能更不在话下。在妈妈的教导下,他早早悉数掌握了。母亲不在家时,他也能自个煮饭、蒸菜,照顾好自己。

公益人肖剑在2015年秋天,通过诗认识了官松源,成为其朋友,“与其是我帮助他,不如说我们相互帮助。”遇事时,官松源有时还是个宽慰者,让他乐观地看待事态发展。

官松源诗集读后感

对生命的感悟

拿到官松源的诗集《当生活给予你痛苦的时候》,读来感慨良多。他的诗真诚、质朴,直抒胸臆,充满了纯粹的自白。他既在与自己对话,也在与世界与“神”对话,因而他的作品读起来让人觉得有种“精神涅槃”与“与心独坐”的感觉,比如《朝圣》。

有些诗像是在喃喃自语,又像在虔诚祈祷。他大概已习惯分析自我命运,凝视自己生命,这是一个人成长和获得智慧的途径,他在这条路上走得非常平静,非常稳,且充满自信,因而语言在经过心灵的孤独与痛苦时,也得到了打磨与重组,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真切感,这源于他内心的清澈、敏感、丰富、细腻。

孤独与思索向来是形成良好悟性的条件。他的诗中有很多写孤独的句子,其中《路灯》《独自》,就表现了他对孤独的看法。

从诗集中可看出他进行了很多思考,他的诗歌语言像一种浅唱低吟,真实地呈现了他的生活,他的心灵,他像是将自己的一切和盘托出,倾诉于人,有很多诗中表达了对母亲、家人、朋友的感恩与爱,充满了温馨的力量。(文/青年诗人 罗玉珍)

【诗歌欣赏】

《路灯》

官松源

行走

在夜间的那条小道

是那么的漫长

与孤独,几乎

能听见自己的呼吸

和心跳声

还好有着

路灯的指引与照明

我不知道

这条路究竟有多漫长

何时才能到家

如果,那路灯的尽头

便是归宿

那么我将不顾一切地

走下去,走下去

编辑:青琪

二审:戴萍、唐剑华

三审:叶新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