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中国企业经历了技术时代的变迁,也在跑出身位优势,吸引着更多目光。

日前,神州数码时隔20年再一次入选了国际知名商学院——伦敦商学院案例库(上一次是2004年入选哈佛商学院案例库),在伦敦商学院Managing the Digital Organization课堂的分享中,神州数码董事长郭为又一次明确表示了:“现阶段,对于企业而言,数字化战略就是企业战略,而数字化的颠覆又来自于技术架构的变化,也就是说我们最常说的云原生、数字原生和人工智能技术。”

“作为一所全球化的商学院,我们一直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好的案例。选择神州数码不仅仅因为它在中国的重要性和关注度,更是因为它在数字技术上的深度应用。它与时俱进的发展,能够帮助未来世界各地的商业精英更好地理解现代商业环境。神州数码的故事也反映了郭为先生的理念——数字化不仅是一个过程,更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我们选择神州数码作为研究案例的原因。”这是伦敦商学院副院长兼战略与创业学教授Julian Birkinshaw在谈及神州数码此次入选案例库时的解答。

从机械驱动走向数据驱动

从ChatGPT横空出世刷新人类对AI的认知,到Sora文生视频突破视觉模型限制,再到GPT-4o实时响应人类的多模态命令,我们正亲眼见证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各领域的创新应用。随着各产业应用AI技术程度日渐加深,数字文明的新纪元正加速到来。

神州数码董事长郭为认为,数字文明时代,在AI技术驱动下,数据正在逐步取代资本,成为当下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如今,身处数字文明时代,数字化消费已经成为当下第一大消费。截至2024年5月,全球范围内,市值前十高的公司,有超过一半是科技公司,显然,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主体,而数字技术也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对此,郭为告诉钛媒体APP,对于企业而言,数字化战略已经成为企业重要战略,而数字化的颠覆又来自于技术架构的变化,“以云原生、数字原生和AI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已经彻底打破了原有的机械驱动的方式,”郭为指出,“数字原生使得企业从工业文明时代的资本驱动,走向数字驱动的阶段。”

而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AI技术的出现,让人类从机械驱动走向数据驱动的进程进一步提速,AIGC的火爆让数据资产的规模及市场前景井喷式增长,对此,郭为认为,AI驱动的数云融合是信息技术的一次颠覆式的创新,将为世界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在郭为看来,原本的架构已经不足以支撑企业实现数据驱动,“未来,所有实现数据驱动的企业的基础架构都是建立在云原生、数字原生的基础上。这样才有可能产生大规模的数据,”郭为指出,“数据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体现出数据的价值,成为企业实现数据驱动的动能。”

数据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一词频繁出现,并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之中,成为当下科技行业热议的话题之一。“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显然在时代的背景下,数据已经成为企业,乃至国家的重要资产/资源,而因为各行业企业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的原因,当下,无论是企业所产生数据的量,还是产生数据的质量都不足以支撑绝大部分企业实现数据驱动业务发展。

数据不仅仅是企业实现新增长的关键要素,在郭为看来,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也是数据,如果没有足够数据量的支撑,就不足以让数字技术应用落地。“就像蒸汽机在工业文明时代就是新质生产力一样,数字文明时代,数据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郭为如是说。

以AI、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同样以时下最火热的AI大模型为例。众所周知,AI大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数据,前些年没有出现ChatGPT这类现象级AI产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整个社会所产生的数据量不足,数据质量有待提高。郭为认为,在传统工业化时期,虽然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沉淀和积累一定的数据量,但由于基础薄弱,所产生的数据量远远不足以支撑AI大模型训练,某种程度上也就制约了AI技术的发展。

但“今时不同往日”,随着我们迈入数字文明时代,企业数字化程度也越来越高,郭为告诉钛媒体APP,新质生产力必须是站在更高的维度来看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未来,数字文明时代一定是一个以数据资产累积为目标的时代,”郭为指出,“在这个过程中,所有行业的企业都需要成为一个数字原生架构的企业,而这也是新质生产力转化的过程。”

数字化之路,任重道远

在这个数字文明引领的时代,企业要构建一个数字原生为底层支撑的架构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对此郭为告诉钛媒体APP,目前中国政企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主要面临三个痛点。

首先,在对数字化认知的层面,目前很多企业仍存在认知误区。郭为表示,很多企业错把信息化当成了数字化,就导致了企业离数字化越走越远,“企业需要确定一个准确的方向,然后在管理层内部达成共识,这样数字化之路会比较好走。”郭为指出。

进而,在郭为看来,中国正处于“四化并行并举”的时代,“我们的工业化还没有做完,就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还没做完,又要开始做数字化。同时,我们做现代化。”郭为如是说。而“四化”的并行并举就牵扯到了其中有很多交集的内容,对于企业和政府而言,就提升了整体工作的复杂性,“缕清其中的思路,在企业内部达成共识之后,全行业达成共识是下一步要走的路。”郭为强调。

再次,数据的量和质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当下,中国有很多行业的很多企业,在数据方面的积累并不够,”郭为指出,“我们需要在提升数据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数据的质量,这也是中国政府明确数据是重要生产要素,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与此同时,当下的中国在数字化技术方面,虽然仍处于追赶者的位置,但是在一些应用场景上,中国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对此,郭为也在分享中表示,当前,在这场数字经济的全球化浪潮中,众多中国企业成功脱颖而出,在汽车、家电、工业设备、软件应用等多方面的智能化取得了长足进步,进而在世界各地获得了发展的良机。在数字化的浪潮下,中国企业的大量领先性实践,这成为中国科技企业出海的重要机会点,一次次登上国际舞台。

而伦敦商学院副院长兼战略与创业学教授Julian Birkinshaw也曾公开表示,当下,已经有越来越多诸如华为、阿里巴巴这样的中国科技企业,无论在技术,还是应用场景上,已经与世界“同频”,甚至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下,已经对世界科技水平的进步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张申宇,编辑丨盖虹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