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5月23日至27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第二十届文博会是创办20周年举办的一届重要展会,也是文博会迈入新发展阶段、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届展会。南都推出“文化出海,掌门人说”系列访谈,对话文化界各知名人士,听他们讲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出海、让世界读懂中国的努力与期待。

曾小敏:粤剧是外国友人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粤剧,作为中国最早走出国门的地方剧种,自1852年在美国旧金山的首次演出以来,已经成为海外华人华侨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情感纽带。“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粤剧在全球的传播力。

“早在170年前,粤剧就已经走出国门在海外传播,是最早‘出海’的中国地方剧种,既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也开了文化传播新天地的先河。”广东戏剧家协会主席、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粵剧在海外有一大批知音。我们要以粤剧为纽带,联系全球喜爱粤剧、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小敏主演的粤剧经典剧目《白蛇传·情》成为新时代粤剧的标志性作品。

曾小敏介绍,近十年来,广东粤剧院既有粤剧剧目的海外输出,也努力进行粤剧电影的国际推广,用优质的作品和创新的理念,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在国内和国际深度传播。“在海外,粤剧既是华侨华人难忘的乡音乡情,也是外国友人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她还透露,今年7月,广东粤剧院将携两部经典剧目《白蛇传·情》与《三水女儿·红头巾》赴新加坡进行文化交流。今年也是粤剧《白蛇传·情》创演十周年,这部戏已在线上线下吸引了过千万观众,其改编电影更是刷新了中国戏曲电影的票房纪录,成为戏曲电影的新标杆。该剧的成功不仅提升了粤剧的知名度,更激发了无数观众对粤剧艺术的热爱,成为新时代粤剧的标志性作品。

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更是当中的佼佼者。该影片不仅征服了国内观众,而且也在中国电影“走出去”的道路上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白蛇传·情》入选2019年第7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展映环节,之后又亮相法国、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等国,赢得了众多海外观众的青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曾入选2019年第7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展映环节。

《三水女儿·红头巾》则是此次巡演的重头戏,它与新加坡有着不解之缘。该剧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广东佛山三水女子在新加坡辛勤工作的故事,她们的奋斗精神和卓越贡献被永久地铭记在新加坡的历史中。红头巾精神——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不仅是中国人的精神象征,也是我们希望传递给世界的重要文化价值。

“我们期望通过这次文化出海活动,不仅为海外华人华侨带去熟悉的乡音和祖国的问候,更希望让国外的观众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传播新时代的中国声音。”曾小敏如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粤剧《三水女儿·红头巾》是今年7月新加坡巡演的重头戏,它与新加坡有着不解之缘。

同题问答

用粤剧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讲好中国故事

南都:粤剧“出海”,怎样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曾小敏:粤剧,作为中国最早走出国门的地方剧种,自1852年在美国旧金山的首次演出以来,已经成为海外华人华侨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情感纽带。“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粤剧在全球的传播力。

近十年,广东粤剧院不仅致力于粤剧剧目的海外输出,更积极推动粤剧电影的国际推广。我们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的力量,将优质的传统文化作品以创新的理念传播至国内外,拓宽了文化传播的渠道,增强了与海外观众的互动。

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我们深入了解目标地区的文化偏好,精心挑选能够引起共鸣的题材,用粤剧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讲述中国故事,展示我们的文化精髓。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中国的优秀文化将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更广泛的共鸣,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吸引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南都:粤剧在“出海”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曾小敏:艺术是无国界的,但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往往成为艺术传播的难题。尽管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超越时间、地域和语言的限制,但要让观众在欣赏后真正感受到艺术之美,这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宣传和推广。在海外,尤其是面对那些从未接触过粤剧,甚至不懂中文的观众,如何吸引他们走进剧场,成为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为此,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海外媒体资源进行宣传,积极建立和拓展海外合作关系,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让粤剧这一文化瑰宝在海外绽放光彩。

南都:粤剧“出海”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曾小敏:在我初入剧院时,有幸随演出团赴美加、新马等地演出。那时,观众席中满是年长的华人华侨,他们对粤剧的热爱和对祖国文化的眷恋让我深受感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老一辈的观众逐渐减少,而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吸引更多的海外年轻观众。我们通过不断与时俱进,创作如《白蛇传·情》这样符合当代审美的作品,用粤剧独有的魅力打动观众的心。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敞开怀抱,拥抱世界,勇敢地传承和创新,粤剧之美必将在海内外被更多人发现和喜爱。

南都:粤剧“出海”这些年,收获了什么?

曾小敏:作为中华文化的使者,广东粤剧院在海外的演出和交流中,不仅展示了粤剧的独特魅力,更是收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深厚友谊。通过展演、专题讲座等互动形式,我们成功地将粤剧文化推向了世界舞台。在海外演出时,无论是外国友人还是华侨同胞,对粤剧的热爱和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艺术的力量在于它能够跨越国界,拉近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情感距离。粤剧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海外的传播不仅传递了我们的价值观,更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这些年来,我们收获的不仅是观众的掌声和赞誉,更是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同。

南都:接下来还有什么“出海”规划?还将如何扬中华文化自信?

曾小敏:文化“出海”要求我们深入挖掘并呈现那些能够触动国际观众心灵的中国故事和元素。我们致力于寻找和创造那些能够跨越文化界限,引起共鸣的题材,让粤剧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独特桥梁。

我们的目标是讲述引人入胜的中国故事,传递充满魅力的中国声音,塑造一个既真实可信、又亲切可爱、更值得尊敬的中国形象。我们将不懈努力,深入挖掘粤剧的艺术潜力,创新表达方式,使之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图片由广东粤剧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