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俄罗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其疆土横跨亚欧大陆极其辽阔。虽然俄罗斯在理论上是一个欧洲国家,但是俄罗斯绝大多数的领土都处于亚洲。尤其是辽阔的远东地区,更是目前亚洲鲜少还保有原始自然风貌的地区。

但是这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俄罗斯究竟为什么直到今天依然不愿意大规模开发远东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

一、苏联时代的远东大建设

苏联对于远东地区最早的开发,更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出于生存考虑而做出的“必要之举”。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红色国家”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全世界的针对,尤其是苏联一东一西的两个主要战争策源地——德国与日本。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德国国内提出了“生存空间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只要想要发展就必须要扩张自己的领土。而希特勒就是该理论的提出者豪斯霍弗曼的极端拥护者,因此希特勒自从上台之后,对苏联就保持着极大的敌意。

基本上就在同一时期,地缘主义在日本也迎来了有史以来的大发展。1936年,日本也提出了所谓“大陆策略”,这使得日本成为了苏联东翼的最大威胁。但是当时苏联高层敏锐的判断出日本更大的目的在于中国,而非是苏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

因此苏联主动让出了满洲地区的利益,换得了日本对苏联保持暂时的和睦。而这也造成了一种有趣的情况,那就是苏联的远东地区在事实上成为了苏联的大后方,由于日本的“视而不见”,苏联可以在发展远东地区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

在二战前,欧洲的形势变得越来越紧张,苏联开始有意识的向远东地区进行工业转移,发展远东地区的重工业。远东地区也成为了苏联的战略后备基地,而在二战真的爆发的时候,苏联更是开启了远东大撤退,大量的工业机构,农业机构以及科研机构撤退到了远东地区。

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的自然资源极其丰富,非常适合工业发展。而西伯利亚地区和远东地区还有着数条大河,这些河流也成为了苏联当局从远东地区运输资源的主要通道之一。二战后,由于核武器带来的巨大威胁,传统的密集型工业模式已经变得不合时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建设起来的远东城市)

苏联当局在战后采取了离散型工业布局,而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由于有着巨量的自然资源和辽阔的土地,成为了苏联当局的工业布局重点。而当时的苏联属于世界排名第二的超级大国,有着巨量的工业需求,所以远东地区的工业部门也不愁没有买家。

另一方面,苏联本身就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经济模式主要源自于国家统筹规划,因此不需要考虑太多利润的问题。因此在苏联时代,远东地区也迎来了自己的发展高潮期。但是在苏联解体之后,远东地区的形势就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二、俄罗斯的困境

远东地区最大的发展困境在于人口不足,而人口不足的主要原因则是源自于远东地区较为恶劣的气候。对于苏联或者俄罗斯而言,远东地区本身就是不存在发展基础的,远东地区的发展基础事实上是由当局所人为创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人口分布)

在苏联时代,百万共青团员奔赴西伯利亚与广大远东地区,奋战在生产建设的战场之上。但是在这些热血沸腾的故事背后,是苏联当局为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建设者们开出的高额福利,他们普遍可以比欧洲地区的工人早退休5-10年,而且还有着更高的工资和退休金。

虽然我很不想这么说,但是远东建设者中的50%都并非为了信仰,而是为了卢布来到这里。这些人在年轻的时候在东部工作,但是在退休后依然会前往黑海沿岸一类更加温暖的地方生活,他们事实上不会留在远东。

而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当局已经没有那么多经费,可以用以支付远东建设者的高福利。这也直接导致了一种灾难性的情况,那就是在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的人口开始大量流失,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逆移民”回到了欧洲地区,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中亚地区和北极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利钦)

曾经在苏联时代被建设起来的无数“共青城”在叶利钦时代纷纷沦为废墟和垃圾堆,甚至就连流浪汉都不会在这里生活,因为失去了充足的暖气供应之后,这些废墟在冬天只会变成冰冷的坟墓。曾经在苏联时代已经被开发的土地,很多在今天都已经还给了大自然

而在叶利钦时代的早期,俄罗斯奉行了“一边倒”的政策,全面偏向于欧洲地区。这一点既是出于经济层面的现实考量,同样也是出于外交层面上的考量。叶利钦刚刚上台的时候,俄罗斯是完全亲西方的。

因此当时俄罗斯国内提出了所谓“欧洲的民族,欧洲的国家”的口号,从政策层面到舆论层面,俄罗斯全面认同自己是一个欧洲国家。而这反应在国家的发展建设上,就是叶利钦俄罗斯只在乎欧洲地区的发展,但是却完全忽视了远东与西伯利亚地区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利钦)

而西伯利亚与远东,才是俄罗斯真正的宝藏...然而欧洲对于俄罗斯永远都只是“口惠而实不至”,北约完全忽视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大举东扩。美国也从未放下对俄罗斯的戒心,这也使得希望与美国发展“平等伙伴关系”的叶利钦,被迫放弃了自己的幻想。

在这种情况下,叶利钦与俄罗斯不得不重新向东回头,“欧亚主义”也在这种情况下被提出。在叶利钦时代的中后期,俄罗斯当局先后提出了“双头鹰”战略和“全方位”战略,从政策层面上将东西部放在了同等的地位。

但是问题在于,此时的俄罗斯虽然意识到了东部地区和发展对亚太关系的重要性,可大举建设远东地区依然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大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没钱。叶利钦的“休克疗法”休掉了俄罗斯的半条命,俄罗斯再难拿出了一卢布建设远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京)

可能有人会说了,远东地区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啊。但是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远东地区的自然资源开采难度实在是太大了,运输成本也非常高。共产主义的苏联可以完全不顾及利润,但是资本主义的俄罗斯不可以,寡头们更不可以。

所以在叶利钦时代,虽然俄罗斯当局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的动作几乎为零。事实上,俄罗斯真正开始动手开发远东时,还要等到普京上台之后。

三、亚洲与欧洲同样重要

在普京上台之初,其就提出俄罗斯的大多数领土都处于亚洲,这是一个事实。在普京之前,从未有任何一个俄罗斯或者苏联领导人提出过这样“新颖”的概念。而这也为延续至今的普京时代定下了一个主基调,那就是俄罗斯要开始建设远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远东地区和东亚国家)

从当时的国际格局来看,普京时代的俄罗斯与叶利钦时代已经大为不同,美国与北约的威胁已经被摆在了台面上,远东地区再一次成为了俄罗斯的“大后方”。而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开始逐渐转暖,远东地区背靠中国,在安全性上完全可以得到保障。

而在现实层面上,俄罗斯已经从苏联时期的全面工业化国家,成为了一个依靠出卖资源获得主要收入的资源型国家。这个时候,俄罗斯东部的大量自然资源就已经开始体现出自己的重要价值了。

从经济模式上,普京时代的俄罗斯已经全面更改了叶利钦时代的所谓“放任自由经济模式”,转而恢复了国家统制经济模式。这使得俄罗斯当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利润,从而大规模开发远东地区的自然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亚地区)

今天远东地区的各大城市,绝大多数都是资源型城市和贸易型城市。这也间接说明了影响俄罗斯大规模发展远东的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东亚地区的中日韩等国,尤其是中国的经济正在变得越来越好,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始有大市场了。

俄罗斯当局不需要在考虑运输成本的问题,因为他们可以直接把资源拉到中国卖掉。而与俄罗斯东部相邻的中日韩三国都是油气消费大国,从这一点来看俄罗斯也有着发展东部地区的必要。

但是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俄罗斯发展远东地区最大的问题,始终还是人口的问题。如果俄罗斯无法解决人口问题,那么远东就始终都谈不上发展。但是从目前来看,俄罗斯的重心依然还在欧洲,这一点在千百年来始终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

通过俄罗斯的历史,我们能够很明显的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远东地区似乎始终都是服务于欧洲的。俄罗斯发展远东,始终都是出于一种“保卫欧洲”的目的。无论俄罗斯领导人们在嘴上怎么说,但是他们在心里始终都是欧洲人。

他们的口号具体如何,恐怕更大程度上也仅能够说明他们想要开发远东地区的意愿有多大罢了。

参考资料

维诺库罗娃•德卡布里娜,张大川译.人口迁移与抵达地移民婚姻关系与家庭纽带的动态特征[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21, 38(4):87-100.
田畑朋子日,郑宇超译.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减少问题[J].俄罗斯学刊, 2014(1):12.
刘珣.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选择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
王树春,万青松.试析俄"转向亚洲"战略[J].现代国际关系, 2012, 000(01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