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在留言区发生一点有趣的小故事,于是有本文,即《为什么拉黑了两个留言的人并做回答》的续集。并再次证明不要和中国人辩论的必要性。因为和中国人辩论,是不可能理越辩越清的,这是我无数次总结出来的经验。

首先说一下《中国式歧视链的哲学体系》这篇小文的背景,其实它是我昨天早上的那篇《最高的优雅是从容》的续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出去后,收到两条轻薄无知的轻率留言,还带个感叹号。一键拉黑,不做解释。熟悉本号的人都会知道这是我的常规操作,没有什么可解释的。我这是一个小众的公众号,是给小众看的,不负责启蒙教育。(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公众号是本号的第6世了,所以留言非常轻率。不知道在本号留言有风险,一旦暴露脑残一键秒拉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中国朋友圈即时创作第一人。我的思考在我的朋友圈里多有留痕,虽然不是全部,但都有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有了那篇解释性回答《为什么拉黑了两个留言的人并做回答》。但其实也是没有必要解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早上发现,《中国式歧视链的哲学体系》收到了更多人的评论。有些评论有点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意思的评论里,我置顶了两条。第一条就不说了。说说第二条:@年鉴一上来就指责我标题欺诈,他顶着一副哲学家的头像,似乎是一位来自天津的哲学家。说实话,我不知道天津有什么哲学家。但是我耐心地告诉他,不是我在标题欺诈,是他的理解力有误。我没好意思告诉他,表面上是对文字理解力有误,根子其实是逻辑能力不行,不然不会出现这样的误解。逻辑能力不行的人,怎么可能会是一名好的哲学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引起了另一个顶着爱因斯坦的脸的广西人@姜一凡的攻击了。呵呵,他不知道,我骂人水平第二,辩论水平第一,未遇对手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身在广西的广西人@姜一凡,不仅顶着爱因斯坦的脸当自己的头像,而且上来和我装洋腔,完全是《阿Q》里那个假洋鬼子的腔调。我真是浪费时间去搭理这些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及还有另外一些有点意思的留言,比如有人冒充易宪容。我对这些中国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就不敢用自己的脸做头像?要用国外的哲学家、爱因斯坦、名人易宪容当作自己的头像呢?是你们自己的脸见不得人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分可笑的广西人@姜一凡可能觉得他自己的留言非常精彩,还专门发了两次,似乎认为他的发言能对我形成打击。这些可笑的顶着别人的脸当自己头像的人们啊,实在是可怜而不自知啊,我都要笑哭了,无可奈何,再回复他一遍,然后一键拉黑滚粗不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也有一些留言是不错,不错的留言我就不评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述三位顶着别人的脸当成自己头像的网友(@年鉴,@姜一凡,@易宪容))的发言,已经再次证明我的一个观点:不要和中国人辩论,和中国人辩论是不可能理越辩越清的。他们都过于轻率、冲动、情绪化,完全没有真正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

于是,我要再用我的五首短诗对此问题做一次整体性的回答,前文《为什么拉黑了两个留言的人并做回答》里引了三首,不太够,再加两首,所以是完整的回答。

这五首小诗分别是:《交流》、《郊游》、《辩论》、《不要辩论》、《短期与长期》。链接可见各文,截图见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再补两条朋友圈截图,本文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完)

最后,我送那些人一面镜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