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博物馆第三层的改革开放史展厅入口,醒目地写着一句话:“中央没有钱,但可以给你们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很多人知道这句时代名言,可不知道的是,带领广东干部杀出一条血路的“带头大哥”正是吴南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作家——吴南生

吴南生,生于1922年,是广东潮阳县人。少年时期,吴南生就极具胆略,喜好舞文弄墨。

一二·九运动在北方爆发后,消息很快传到广东,引起了许多激情澎湃的学生抗议,吴南生也参与其中,并写了一篇激扬文章,被文艺界所瞩目。

1937年,正是抗日全面爆发的一年,吴南生参加了党组织,投身于救国运动。解放战争时,吴南生来到冰天雪地的东三省,从事宣传工作。此后,他随四野入关,从白山黑土打到了天涯海角。

由于吴南生本就是广东人,熟悉当地文化,便留在汕头,协助解放军进行城市接管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国初期,吴南生响应中央号召,在汕头完成了土改工作和农业合作社,受到上级的表扬。特殊时期,吴南生背负着知识分子的身份,有了“原罪”,受到了冲击。

70年代初,组织上考虑到要进行经济建设,便重新启用了吴南生。他被任命为广东省委调查研究室主任,发表了许多重量级的文章。

搞特区的“孙悟空”

改革开放后,中央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可如何搞好经济,谁心里都没有谱,也不知道该如何搞?但办事的是人,首先在人事上进行了调动,吴南生被提拔为广东省委副书记。那一年,吴南生刚刚55岁。

为了搞好经济,叶剑英特意问过吴南生:“南生啊,我们家乡实在是太穷了,你们有什么办法没有?快想想办法,把经济搞上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7年冬天,邓公也赶到了广东,问了和叶剑英同样的问题。一旁的罗新权则附和道:“你敢不敢搞自由港?这样是最快的。你看我们的香港、台湾发展如此迅速,靠的就是这个。台湾叫出口加工区,香港叫自由港。”

1978年四、五月间,中央为了帮扶广东,又派了代表团前往了香港、澳门,将靠近香港的广东宝安、珠海化为出口基地。

1978年,吴南生升为省委书记,被赋予绝对的权力。有了中央的信任,吴南生也很卖力。1979年2月21日深夜,吴南生给中央写了封信:“先在汕头试一试,彻底开放,吸引外资,开办工厂。”

3月3日,吴南生在省委会议上说:“中央决定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广东也要跟上,汕头此处就很好。万一办不成,失败了,影响也不会太大。如果省委同意,我愿意到汕头搞实验,如果要杀头,就杀我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凡办大事者,必有舍生忘死的气魄。吴南生就是这样一个人,说是经济区域的“孙悟空”也不为过。

7月15日,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出口特区”。当时还叫作“出口特区”,不叫“经济特区”。后来改名,还是吴南生提出的建议。他认为“出口”二字不能全面概括特区,以“经济”二字更为准确。

在向外界解释特区时,吴南生说:“我们办特区的目的,绝不是像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加工区那样,单纯为了解决就业和外汇收入。我们的特区,是全方位发展,还要办农业、旅游、科研、文化等相关产业。”

为了吸引外资,吴南生亲自接待,来深圳特区投资的第一家外资企业就是泰国和美国合办的正大康地公司,投资了3000万美元建立了饲料加工厂。当时有人反对,吴南生却说:“只埋头干,不要多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十年代,经济特区遭遇了严重的威胁,吴南生肩上的压力巨大。幸好有邓公出马,稳住局势,才扭转了局面。

晚年,吴南生很少露面,偶尔接受采访,他总是说:“我们这辈人提着脑袋,闹革命,不就是想让子孙后代过得好一些。我都是90多岁的老人了,能尽的力量有限,还要靠年轻人接棒,才能为子孙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