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西城完成了网报,今天海淀发布了一派招生计划。

往年的高潮时刻,今年确实遭遇了“黑天鹅”。

不是完全没有了挑选,而是从以往的规模骤然降到了低点。

某区学校虽然给了承诺但不能完全确保可以操作到位,某区在黎明前出现了新的应对策略,除了要依赖ZB以外,弱势集团校变成了临时阵地和跳板。

永远不要低估学校对优质生源的渴望,以及对政策的适应能力——在符合政策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应用。

当然,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有更充足的时间,明年学校是不是能够做的更好。

果然,刚刚听说学校们会发动所有力量,利用符合政策的各种名额,比如特长之类去捞想要的人。

再仔细看海淀的招生计划,你会发现,政策固然有针对小升初专项打击的意思,但实际上更主要的是在为执行新中考集团化政策做调整。

调整的过程是权利博弈和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

可以说,今年对小升初报以强烈期望的众多家庭,不过是在政策转折调整的过程中被摩擦了一下。

我想说,这个黑天鹅确实让人感到痛苦。

对于今年的大部分小升初家庭来说,可以把这个黑天鹅视为环境变化,既然是环境变化就是对所有人都存在的变化,大家依然还在一个起点上,初中再看。

当然,依然有少部分人超越了黑天鹅的影响。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能力的积累和家庭整体实力的加持。

再一次强调,抱怨没有任何用处。高认知的父母从来不把希望寄托在“幸运”上。

真正牛叉的人会说,没关系,现在这个路口不行,咱们下个路口见,我依然是颗闪亮的星。

说到认知,就再扒一扒我感到匪夷所思的现象吧。

昨天一个认识的家长私信我,问我是否了解一些机构给初三孩子定制的目标班,说是保中考进目标校。

收费十几万,如果进不了,退个零头。

我有时候真的觉得不可思议,为啥这么容易分析的情况,还有那么多家长蜂拥而上。

目前看,初升高路径分明,如果孩子行,路径很容易找到,信息费不值十几万。

如果孩子不行,机构也帮不了你啥,这种机构提供的课程质量都是稀烂的。

不管行不行,机构都是大赚特赚,而孩子很可能会有所损失,除非你交了钱,不去它那里浪费时间。

这么容易分析的事情,高知家长们却那么容易掉进去,细想之下,还是离不开一个”贪”字。

好学校、贪省心,就光看“目标校”了,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而且,特别有钱的家庭,可能赚钱比较容易,十几万不算什么,扔出去也不觉得心疼。

今早在某直播间,听一个50岁的女家长说她花了20多万学习心理学,学会了孩子考试考得好就给她发钱……

成功地把内驱力的激发变成了外部奖励的刺激。

要不咋说,财富总是会以很惊人的方式进行二次分配呢。

而且,钱还是其次,更主要的是孩子的机会呀!!我估计很多机构老师都会在心里暗暗称奇,没想到家长们如此配合,让他们赚钱这么容易。

孩子上中学了,家长们还是要多走点心呀。

有认识我的家长问我,为啥我现在不那么焦虑了?

我成长了呀。

初中这两年,明白了两个问题:

一个是孩子的资质条件家长自己是能够看清楚的。

你只能在这个基础上尽力去创造条件,激发孩子潜能,做超出能力范围的期待不可取。

不做过分期待,也就不会犯低级错误。

二是一定要尊重学习这个事情的本质。

在给孩子创造好的环境上下功夫,而不是期待通过资源堆积得到想要的结果。

孩子的状态是最根本的东西,关注他们的心理和情绪远比报班和关进托管机构重要得多。

当然也需要家长们费心得多。

清楚自己孩子的资质,不做过度努力,关注孩子状态和心理,尽量做好家长的责任,其他顺其自然就好了。

越来越相信,每个人生都自带剧本,我们的过分期待和努力,会把剧本改坏。

以上。

人生四十而不惑,希望我们都能对得起多吃的那些大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