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近年来,针对美国对我国的不断打压,尤其是5月14日发布的加征“301”关税手段,我国表示强烈的不满,声明这是违背公平的单边制裁。

5月19日,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商务部正式宣布,将对源自欧盟、美国、台湾和日本的共聚聚甲醛正式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这一决定不仅是对美国的有力回应,是一道“硬菜”。更被认为是全球“芯片战”的又一轮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制裁与反制,中美间的博弈

5月14日,美国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等产品加征关税,其中尤其是电动汽车,直接从25%飙升至100%。

与此同时,美财政部长耶伦竟然在该消息发布后,立即话中方,希望不要报复。

面对如此“双标”的行为,和违背公平原则的单边“制裁”行为,我国的回应坚定且明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直接回应称:

中方敦促美方切实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立即取消对华加征关税措施,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自身权益。

仅仅5日过后,即5月19日,中国商务部就发布公告,宣布对于产自欧盟、美国、日本以及台湾地区的共聚聚甲醛进行反倾销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下,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举不仅意味着中美“贸易战”风波再起,更是被解读为十分具有“针对性”的中国反制美国加征关税的手段。

那么,如果真的想要搞清楚为什么是“针对性”的反制手段,我们需要先明白一件事情。

那就是共聚聚甲醛是什么?为什么可以给美国当头一棒?

首先共聚聚甲醛是聚甲醛(POM)的一种,单看聚甲醛的“外号”就能够知道其能耐了!

被誉为“超钢”或者“赛钢”的它,顾名思义就能感受到其前沿性。

其次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共聚聚甲醛具有机械强度高、高耐疲劳性、高耐蠕变性等良好综合性能,因此可以不分金属材料,应用到多个领域。

也正是这个应用领域,才是我国这一反制措施的“亮点”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美国所谓的加征关税行为,本意就是让中国的“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无法顺利的进入美国市场,导致出口受挫。

可与此同时呢,却在我国生产这些东西时候,可以从美国及与美国友好的国家采购原部件和材料。

如此一来二去,就会导致美国赚了我们的钱,而我们的东西却卖不出去,从而导致我国社会经济出现问题。

既然如此,我国的反制措施,便直接从材料入手!

也就是推出的共聚聚甲醛!其应用领域“刚好”就包含汽车配件、电子电器、工业机械、医疗器具、管道管件等领域!

这一下可谓是将美国挥起的“301”大棒,又狠狠地甩了回去。况且还将毛主席曾经提过的“从不打无准备之仗”的战略方针,体现得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早在2023年10月,我国就已经发布了对韩、泰以及马(马来西亚)的共聚聚甲醛反倾销裁定公告。

而如今,根据商务部公开的信息来看,更是收到了多家大陆共聚聚甲醛企业代表的反倾销调查申请,才提出了这份措施!

至于申请的企业则为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唐山中浩化工有限公司等国企。

“国家队”的下场,直接让我们的反制措施既有理又有据!而绝非美国那般的“政治操弄”!

二、美国制裁的政治意义,无所不用其极

是的,就是政治操弄。

今年是美国大选年,关税是一个政治效应很强的事情。所以只要提出来,哪怕最后没有加征关税,也可以释放强硬信号,为拜登团队争取选民。

所以,14日的言论只是美国操弄“制裁大棒”的一个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年来,对于中国的遏制,美国可以说是做到了方方面面,无所不用其极的!尤其是最近,更是变本加厉。

单单上个月,美国就已经向中国递交了3份挑战书。

第一就是4月14日,美财政部长耶伦高调喊出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论调,直指中国新能源产业!

什么是“产能过剩”?最简单的就是,生产出来的产品超出社会需要的能力。这其中的关键点就在于“社会需要”这四个字。

耶伦口中的产能过剩,直接与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多划上了等号。

这相当于把所谓的供需平衡只限定在一个国家范围内。把出口优势产品等同于“产能过剩”,就是否定了国际分工的合理性和经济全球化的规律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以这个理论来看,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长期向世界大量出口产品,比如美国生产的芯片约80%用于出口,这算不算产能过剩?

如果不算,那为什么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占总产量12.7%的情况就算呢?这无非是典型的“双标”行为罢了。

紧随其后,4月16日美国贸易代表又以为了安全的名义喊出:美国正考虑使用各种贸易防御工具来应对中国的贸易和经济政策“威胁”。

次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再发布,宣布对中国的海事、物流以及造船业启动301调查。

很显然,美国已经按捺不住,开始对中国的船舶行业采取行动了。

毕竟造船业被称为“综合工业之冠”,自2019年以来,中国造船完工量就持续上升。

截至2023年,中国造船已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6%。此外,全球95%以上的集装箱都是中国生产的。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正式通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又怎么能不害怕,中国在造船及其相关领域建立压倒性优势,希望通过所谓调查来帮助美国造船业“翻身”呢?

可事实上,美国造船业生产的商业船舶不到全球的1%,反倒是日韩紧随中国之后。

就算美国遏制了中国,也不过是给他人做嫁衣。

由此可以看出,在中美博弈中,但凡能针对中国的手段,无论成功与否都要尝试一遍。

这一点,从对俄制裁也能将中国带上也可以看得出来。

本月1日,美国宣布对俄罗斯加码300个制裁目标。

虽然号称是俄罗斯军事工业基地、化学和生物武器项目等,却“悄悄”加入来自20家位于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中企。

美国给出的理由是,这些是帮助俄罗斯获取武器或国防相关生产关键投入的第三国公司和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足以让我们明白,恐怕现在真的来到决定美国命运的关键时刻了。

三、美国选择了“政治意义”而非“经济意义”

从二战以后,美国确立超级大国的地位以来,就依靠美元霸权不断剥削全球其他国家的财富,形成大宗商品交易与美元挂钩的循环。

但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缓慢,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全球投资者对美债的需求持续减少。

尤其是作为美债持有国始终保持前列的中国,已经开始连续减持美债,并增持黄金。

一方面有效避免了因市场波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保护了国家金融资产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是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化中,主动调整金融战略。

只是这样一来,对我国来说,是体现了国家层面的深远布局。对于美国来说,却是一种霸权循环已经难以维持的重磅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况且对于美国更加害怕的是,由于中国的大国地位,一举一动都会被世界各个国家用放大镜审视。

于是就有了“减持美债,增持黄金”这一行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模仿的事情发生。

所以美国只能抓住一切机会来对中国进行制裁,着实是因为现实已经不得不令他们如此焦急了!

反观中国,则在充足的准备和稳定的布局后,稳扎稳打的提升自己的实力,且愈发的在世界格局之中占据强而有力的位置。

譬如曾经的中国,为了保证稳定性,对于美国采取的一些措施,大多采用对话来化解冲突。

但反观这次,仅仅5日后,我们就已经拿出了针对性的反制措施!而且这也是近两年来我国针对不公平做法的主基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制裁的两家公司的官网首页截图,上图为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下图为通用动力陆地系统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如4月11日,中国就曾经宣布对两家参与对台军售的美国军火商实施反制措施,直接冻结这两家企业在中国的资产!

同样是调查与制裁,我国的措施都是有利于发展的措施。如对美国军火商的反制,可以保证台海的稳定性,为实现祖国统一做好充足的准备。

而对于共聚聚甲醛的调查,则是针对“倾销”这一问题。

毕竟美国在多个行业,尤其是芯片行业,对中国的从“压”到“倾”由来已久,大大的打压了我国很多优秀的民族企业。

从2019年开始,美国对华为的芯片禁令一直持续到现在,看似只涉及企业的冲突,实际上牵扯的是国际高端产业的未来。

只可惜,美国低估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决心。

每一秒每一刻,我国都在努力的研发之中,很快不仅填补了缺芯的空白,更是在某些技术指标上走到了世界之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对于美国来说,看清楚无法限制我国科技的发展,就变换了另一种策略,那就是转为倾销。

曾经所谓的“高价”在中国可以自产后,已经失去了其溢价的核心,那么就用低价来进行倾销。

就在去年,美国不仅开始对华倾销低端芯片,更是延长了对两家韩国芯片企业在中国的豁免期,允许它们继续进口美国芯片设备。

其目的就是希望向中国大规模倾销芯片,以较低的价格抢占中国市场,从而挤压我国企业的生存空间!

而对于我国来说,在“防”住了各种打压之后,再“防”住各种“倾销”就成了重中之重。

那么“反倾销”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我国企业提振士气,为我国经济大力扶持,为我国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观美国,在多项违背公平正义的制裁之下,最终恐怕会落得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地步。

毕竟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对美国的影响非常深刻。

21世纪开始,美国商店货架上的许多消费品变得不那么昂贵,其中就有中国进口商品的很大帮助。

可是如今美国却在逐步的“闭关锁国”。

美国的廉价商品时代恐怕走向终结,其次美企由于中国产品的无法进入,也就导致“腾不出手”来伸向那些拥有创新优势的高附加值行业,这继而使得美国经济总体受益。

再来,根据美国民调显示,不少选民已经对物价上涨已经非常不满。

因此,美国的多项行为,对于自身来说,其实在经济领域上和未来发展上,真的没有太大的作用。

甚至还有一些“拉后腿”的嫌疑,不仅损人,且不利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我们只能说,在“关税”等多项问题上,美国现任政府选择了“政治意义”而非“经济意义”。

而我国的反制措施,则是在结合了未来发展和现实情况综合考量后的正确举措。

结语:

时至今日,不论是美国想要制裁打压中国,还是对中国发动芯片战,都可不能限制中国发展。

我国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不断发展壮大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潜力。不论是科技领域的突破封锁,还是民族企业的强力崛起,都不过时间的问题。

中国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现在反制措施已经落地,未来的“芯片战”你我共同拭目以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中国青年网《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美国、台湾地区和日本的进口共聚聚甲醛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凤凰网《商务部宣布,立案调查》

观察者网 《炒作中国所谓“产能过剩”,耶伦结束访华后又叫嚣:所有应对选项都考虑》

环球网《老调重弹!雷蒙多又说要“专注阻止中俄获得美国先进芯片”,中方此前已多次表态》

财联社《比去年10月还少了!中国连续三个月减持美债 3月持仓创下15年新低》

环球网《国际观察:对华加征301关税暴露美国背信弃义的双标本质》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深度关注 | “脱钩断链”失道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