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如今的生活中,电力已经是最常见又最重要的资源。而为了满足我国的工业及日常用电,国家也想尽一切办法开发电力资源。

其中污染最小,又可以持续绿色发展的发电方式,就是利用水力发电。

谁知在我国水电站领先于世界各国时,美国工程师却称水力发电危害极大,中国一直建水电站是在危害环境。

那么事实真的像美国工程师所讲的那样吗?水电站究竟有没有危害?我国又是如何应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第一座水电站

1878年,世界上第一座水电站,在法国正式投入使用。

而此时的中国大多数地区,却还在使用煤油灯,即便上海等先进城市已经建成了发电站,也是最古老、成本极高的火力发电站,并没有先进的水力发电站。

等到西方列强打开大清国门后,法国借着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的功劳,获得了云南省滇越铁路的修建权及所有权。

不久后,法国又以修路为由,企图创办水力发电站,以垄断云南省的电力行业。

滇越铁路本就使云南落在法国掌控之中,一旦电力也被法国垄断,势必会加重法国对云南资源的掠夺。

一时间,各界爱国人士纷纷抗议,要求由我国自己出资建设水电站,所选的地点,就在滇池出口螳螂川的石龙坝,这座水电站也被称之为石龙坝水电站。

在云南的爱国人士支持下,石龙坝水电站于1910年开工,耗资50万银元,1912年5月28日,石龙坝水电站建成投产发电,我国由此建成了第一座水电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龙坝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为480千瓦,水电站引水渠长1478米,利用15米的落差,以及4立方米/秒的流量,向32公里外的昆明市区供电。

与现在的水电站相比,石龙坝的各项数据都显得微不足道,可在当时来讲,却是中国迈入水力发电的第一步,为后来水电站的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1935年,已经掌握更先进技术的石龙坝水电站,将最初的两台240千瓦机组拆除,换为两台720千瓦机组,总装机容量由480千瓦提高到1440千瓦。

又因为最初引用的落差为15米,仅有河段总落差的一半,工程师引用尾水继续利用15米的落差,建成了发电二厂和三厂,总装机容量为1000千瓦和480千瓦。

抗战期间,石龙坝水电站为军工、医院、民用等领域,源源不断输送电力,为抗日胜利立下大功,也因此遭受多次日军的轰炸,却都被电厂员工拼死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石龙坝水电站经过多次改组,总装机容量提高到6000千瓦,机组也不断更新换代。

截至2012年,石龙坝水电站已经正常运转100年,累计发电量超过10亿千瓦时。

值得一提的是,1927年,德国记者在采访了石龙坝水电站后,在《西门子》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末尾称赞道:

“从这个电站的成功我们可以预言,再过一百年,中国将是水电大国。”

事实上正如这位记者所说,自从石龙坝水电站建成后,中国在水力发电领域,从落后世界三十多年,很快便实现反超,最终成为世界上的龙头企业。

二、从落后到领先,中国水电站的巨变

受到战乱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水电站发展较为缓慢,截止到1949年,我国水电总装机容量仅有36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8亿千瓦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水电站也随着国家的发展,进入飞速发展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对于日伪留下的水电站,我国进行了加固、维修与扩建,可面对国际上的经济及技术的封锁,一开始我们水电发展得较为缓慢。

好在我国水电工作者,发挥了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开展对古田溪、永定河的规划,设计了狮子滩、上犹江、佛子岭等中小型水电站。

这些水电站投资小、工期短,既能满足发电需求,又克服了发展上的难题。

三门峡水电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但因为黄河泥沙太过严重,建成后无法正常发电,排沙又会对下游造成盐碱地,无奈之下只能两次改建。

也正是因为这个,使得水电工作者开发出适合高泥沙河流的经验,对于水电站的建立也更为谨慎、科学。

当江浙沪用电日益紧张后,1957年新安江水电站正式动工。

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初期进场施工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安江水电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新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施工的水电站,所用设备皆为我国生产,总装机容量为85.5万千瓦,年发电量18.6亿千瓦时。

这座里程碑式的水电站,也为长江三峡水电站,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

不久后,长江干流上第一座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投入使用。

这也是当时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71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50亿千瓦时,接近全国水电的1/3。

当葛洲坝截流工程胜利后,长江的命运就此发生改变,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称,这项工程与美国将宇航员送上月球一样伟大。

当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国内水力发电也进入规范、科学的发展时期。

国家、地方、内资、外资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联合开发了五强溪、天荒坪等多个大型水电项目。

进入21世纪后,当杨利伟从太空回来那天,三峡右岸机组也公开招标,覃大清带着团队与外国专家同台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覃大清的努力下,我国攻克了外国专家都无法解决的难题,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三峡水电站也实现总装机容量1亿千瓦的瓶颈,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继三峡之后,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也投入使用,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年发电量602.4亿千瓦时。

更重要的是,因为我国水电站项目众多,世界上许多先进课题和材料,都是在我国进行实践。

如今的中国,已经在短时间内实现反超,引领世界水电的潮流。

世界上单机70万千瓦的机组,大部分都在我国进行安装,更拥有容量80万千瓦和10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自主知识产权。

从最初480千瓦的总装机容量,到如今的1600万千瓦,我国的水力发电已经成功逆袭。

但在一步步攀登之时,国外出现了许多反对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水电站的危害,国外的反对

在三峡工程筹建之时,国际上对水电站的反对声音发展到一个高潮,理由是破坏生态环境,以及造成当地居民严重财产损失。

2004年,泰国帕孟河畔的一座草屋内,来自61个国家的代表共同商讨水力发电对各国百姓的影响。

帕孟河畔的居民,通过不懈的努力,让政府同意了将水坝每年放水四个月的提议。

放水时间虽然短暂,但效果却极为显著,曾经因修水坝而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迅速改变,几度接近灭绝的鱼类,也再次出现身影。

一位来自非洲的代表称,自己的家乡也有一条奔腾的河流。

但因为外国公司修建了水力发电站,水量和水温发生巨变,渔民和农民都失去了生活来源,只能被迫远走他乡。

《大坝经济学》的作者麦卡利说过,

“现在世界上的主要河流,都修建了水坝,许多江河都成为水库搭建起来的台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当时的机构调查,世界上的水坝高度在5米到15米,总储水量超过300万立方米,粗略估计世界上共有80多万座小型水坝。

国际上一些地质专家称,水坝储水量太大,极容易引发地震,而且世界上已经有水坝诱发地震的先例。

此时国际上对水力发电存在着严重误解,认为水坝是环境的破坏者,不仅改变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还造成百姓流离失所。

比如美国在埃及建造的阿斯旺大坝,不仅淹没了最肥沃的农田和森林,还将其变成了自己的产业。

这次大会上,中国也派出几位代表参加,还被问及了国内水坝的情况。

因为中国怒江与萨尔文江同源,泰国代表还呼吁中国不要在怒江上修建水坝,保护他们的文化和家园。

法国和日本等国家也现身说法,表示国内正在拆除不必要的水坝,就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三峡水电站横空出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却并没有发生国际环保人士口中,百姓流离失所以及生态被破坏的现象,反而为世界作出了良好榜样。

首先对于周围百姓的生存问题,政府率先进行了移民安置工作,对移民的资产进行大幅度补偿,还为百姓解决了工作问题。

对于因河流改变而造成的鱼类生存问题,我国也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如设置过鱼设施,划分鱼类自然保护区,建设鱼类增殖放流站,以及人造洪峰诱导产卵、人造模拟产卵厂等。

甚至在三峡大坝建成后,不仅可以防洪供水,还可以用于浇灌田地,确保百姓免受洪涝灾害影响。

在中国的统筹规划下,水电站造成的影响降到了最低,还因此为百姓带来了种种便利。

也正是因为中国三峡水电站的成功,让国际上消除了对水力发电的误解,水电也随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发电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到了近几年,美国一些所谓的专家再次指责中国兴建水电站的行为,甚至称中国不懂水电站的危害,应该及时停手。

四、险恶的用心

在科技高速发展之时,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害。如今各国在发展高新技术时,都会秉持绿色、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对于中国的水力发电站,英国专家却说危害极大,严重破坏了正常环境。美国人也跳出来跟风指责,甚至称美国已经在拆除大量的水电站。

事实真的像英美口中的那样吗?

2018年1月,时任总统特朗普还在公开场合表示,美国应该大力发展水电行业。在与挪威首相埃尔娜.索尔贝格举行的联合发布会上,特朗普还充分肯定了挪威的水电行业。

由此可见,美国赞同水力发电的优势。而他之所以对中国加以指责,唯一的原因就是害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在短时间内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水力发电第一国家,无疑让自诩为科技强国的美国颜面尽失。

而且中国的白鹤滩水电站,拥有单机容量百万千瓦时的机组,由上万个零件组成,被称为世界水电的珠峰。

而如此高难度的仪器,全都由我国自主研发。

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水电行业的标杆,还积极帮助外国建设水力发电站,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

曾经想要在技术上卡住中国脖子的美国,如今被远远甩在后面,自然心有不甘,从多个方面对中国进行抹黑。

至于美国拆除了大量水电站,却不是为了环保,而是因为使用年限到了,既无法维修也不能投入使用,只能选择拆除。

英国人口中的环境影响,更是无稽之谈。

在中国,增殖站已经成为水电站的标配,在鱼类人工繁殖方面也取得不小的进步,进一步维护了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升鱼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沙江上游的苏洼龙水电站中,工程师还为鱼类装了一部“电梯”,将无法游过大坝的鱼类集中起来,统一送到上游繁衍。

类似的设备早就出现在各大水电站中,有效保护了上下游的生态环境。

可以说中国的水电站,早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水电站。在实现发电的同时,还承担着造福百姓,清洁河道以及保护物种多样性的作用。

许多水电站还被开发成旅游景区,让更多国内外百姓看到中国水电站的成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反倒是提出质疑的英国、美国,水电站的技术远不如中国先进,确实一定程度上给环境带来了负担。

但不论外国人如何打压,中国水电的发展依旧稳步向前。他们的种种不负责言论,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中国已经完美赶超发达国家,成为世界装机容量第一的国家,水电站检验技术也遥遥领先。

从资金和技术的封锁,到如今屹立在世界之巅,水电工作者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不可否认的是,水电站确实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但在中国的不懈努力下,这种影响已经被降到最低,甚至对环境和百姓生活带来了种种便利。

或许正是因为这巨大的进步,才让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心生畏惧,从而故意抹黑吧。

参考资料:

1.人民网2022年03月01日超级电站,铸就中国水电“新名片”

2.中国新闻网2022年08月01日中国水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 建造技术领跑全球

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年05月19日我国水电年发电量已超万亿千瓦时

4.中国知网《中国水电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朱小康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pOm4b-a0sxXvklGwtGczcNt7eLVo5Fo6A0u7P1L9IjTyugmTNC32xAb3W2HpclfWLAg7b6DezcGiEj7iBZ0Z8qiqI1b7w0K4DFNVbld4Mv68do-WRQi0qQsWgkbSTS_P3k2S59tVDfaX1JaI88Fc2g==&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5.中国知网《水电70年——骄傲与责任》——井然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pOm4b-a0sxVyTCr0uzFgqaw6YVHOXkrhA2TqCnUEKOs_zXtzT3Ww805PgWiXI_B4DqImdR4wbe6b6RY9nvR_I3UD_LU6tVfuz3MZ3q1FUx0HEgSl6UhvQMLWJmzh7a-FzIJHGiFz79uqtDE2Uw5WRQ==&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6.中国知网《中国水电从追赶到引领的嬗变》——张博庭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pOm4b-a0sxUevryWhtbJB6VFZgByEBuIFZKAYFN5tcUBPTEkx0xvv-xSbqLtLYulAjSqUQglJuJYLB2E_nHc_RqLB_Fdyo6I7LtTtiuZX291MMLSS7HIZ6Ge2vYEUZpdZ6wNb8q2Ip3QjrrmMRElBg==&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