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城市报

■中共武夷山市委组织部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5月27日 第 30 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夷山市武夷街道八角亭社区党总支部定期集中小区居民开展座谈会收集社情民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夷山市武夷街道八角亭社区工作人员在茶话室与居民谈家常解民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夷山市武夷街道八角亭社区党总支书记余盛良(左二)与网格员到小区实地查看居民反映的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案。

为切实有效破解社区、小区“包揽”、居民诉求反映渠道不畅等城市治理难题,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以“聚民意、聚民力、聚民智、听民声”为着力点,以基层网格治理为抓手,探索实施“座谈、夜谈、访谈、网谈”的“民情四谈”城市治理新机制,为居民群众提供高效服务,让居民的“烦心事”“揪心事”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推动社区、小区党组织为民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开展座谈问民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难点问题相互交织,武夷山市城市社区在发展中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为在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连心桥”,更好地推动社区发展,武夷山市创新“社区事务大家商、社区治理大家议、社区决策大家定”居民自治机制,组建社区“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志愿服务队,每周集中小区居民代表开展座谈会,鼓励大家发言,提出各自的难题,互相交流,集思广益,共同讨论解决方法,实现大家事大家议。

通过开展民情座谈活动,拓宽问题收集渠道,与居民公开讨论开办老年食堂、环境卫生治理、增设健身器材等,广泛收集社情民意461条,并通过建立“居民需求”清单,销号管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将社区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这个活动很好,让我们的诉求有地方反映。”社区退休老干部李阿姨点赞说道。座谈会的开展不仅收集社情民意,更拉近了党组织与群众的距离,社区党组织把群众需求、百姓呼声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居民由社区治理的“观察者”向“参与者”转变。

深度夜谈听民声

武夷山市依托红色议事厅、红色微驿站等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党员敲门、居民夜谈、民事茗谈、昼访夜谈等活动,将服务延伸至“八小时”之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切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引导群众“有事谈事、没事谈心”,让夜谈成为常态。

楼栋长、网格员、社区干部通过与居民夜谈,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求,社区工作人员将收集的问题、意见建议进行分类汇总,简单的问题立即提出解决方案,马上办理;对历史遗留问题或者重难点问题,请示协调相关部门一并抓好落实推动,切实疏民忧、解家愁。截至目前,开展夜谈活动760余次,实现说事议事聚在“家门口”,架起了干群“同心桥”,谈出了干群“鱼水情”,帮助解决小区线缆凌乱等民生问题368个。

实地访谈纾民困

武夷山市社区“两委”干部、网格员、党员到居民家中以唠家常的方式随时谈,真正实现了由群众“上访”变干部“下访”。访谈中,干部与群众一问一答、一访一馈、双向互动,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现场答复,不能立即解决的承诺办理或答复时间期限,并一一做好记录。社区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街道等相关部门,同时,限期将问题的办理情况答复当事人,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由社区干部对当事人进行回访解释。

开展“周三访谈日”活动,常态化民情联系走访活动,坚持“每周一小区,每周一重点”,整合社区干部、党员、网格员三支队伍组建136个走访小组,目前已累计走访服务群众680余次,收集各类问题建议378个,解决回复372个,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云上网谈”解民忧

武夷山市依托“互联网+网格化”治理机制,把社区分为243个大网格,每个大网格都建有微信群,让每一户家庭都有成员在所属的大网格微信群中。居民发现问题可以拍照发到微信群里,网格员、网格管理员或者党员志愿者积极回复并解决问题。居民们发现,现在反映问题的通道更畅通了,解决问题也更高效了。

“2023年7月,武夷山市红袍街一个景观灯出现松动迹象,存在安全隐患。”家住度假区红袍街的李阿姨说,景观灯掉落下来可能会砸到车辆和过路的人,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有居民把现场照片发送到大网格微信群,问题立即得到了解决。“每个网格微信群里都有楼栋长和党员志愿者负责,发现问题投诉后,网格员第一时间到事发现场核对情况,然后立刻联系相关单位进行处理。”武夷街道八角亭社区党总支部书记余盛良介绍。

武夷山市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快、社交软件普及沟通便捷的特点,先后建立280个小微权利监督群,居民可以随时随地反映问题,社区也会对居民反映的诉求进行深入调研、及时解决。这种“网谈”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广大群众生活的幸福感与体验感。(图片由武夷山市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