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从ChatGPT到Sora,大模型带动人工智能飞速进化,并快速落地到各类A I终端,给产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2 0 2 3年以来,“AI+PC”“AI+VR”“AI+XR”“AI+手机”“AI+可穿戴”等形态各异、各有所长的AI终端产品陆续亮相,端侧AI的繁荣景象似乎近在眼前。

5月16日,“2024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平行论坛之“AI终端未来之路论坛”成功举办,中赫集团副总裁、工体元宇宙GTVerse创始人葛颀担任主持人,产业链各方代表围绕“什么是真正的AI终端?”“如何构建‘中国方案’?”“未来之路怎么走?”“市场在哪里?”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定义AI终端

ChatGPT在带来全新人机交互体验的同时,也让产业界充分认识到生成式AI技术在消费者市场的巨大应用潜力。AI赋能千行百业成效日显,向终端行业蔓延也是必然之势。那什么才是真正的AI终端?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首席专家、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技术部总经理崔芳表示,首先,AI终端要有AI能力,不断打磨AI引擎、AI算法;其次,AI终端不仅要成为AI应用的入口,更要从深层次对软硬件进行系统优化;最后,AI终端要具备自然交互能力和深度的意图理解能力,是一款能够真正提供智能化服务和自然语言交互体验的终端产品。

“AI终端具备融合性、自主性、智能性的特点,且交互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形态也更加多元。”崔芳表示,端侧AI的发展需要终端产业链自我升级,而不是外部的革命,这将给芯片、整机领域带来较大挑战。

作为全球领先的芯片厂商,高通深耕AI研发已超过15年,2015年发布了首个专门面向移动平台的AI引擎,在AI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高通公司全球副总裁侯明娟表示,ICT产业正面临AI发展的绝佳机遇,高通通过提供业界领先的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正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推动生成式AI的规模化扩展,让终端侧生成式AI无处不在,打造万物智能互联的未来。

在A I浪潮下,角逐多模态大模型,加速AI应用落地,手机厂商几乎集体“All in AI”。毫无疑问,手机是目前最合适的AI载体,生成式AI与智能手机的融合是AI普惠的必由之路。对于AI手机,手机厂商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注脚”。

OPPO AI中心技术战略规划总监陈晓春表示,AI手机要基于用户痛点,进行全栈革新及生态重构,为用户打造自在交互、智能随心、专属陪伴、安全可信的个人化助理,把用户从碎片、繁杂的操作中解放出来。同时,AI手机将带来更多创新机会,如自然语言将成为新的通用编程语言,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开发者。

vivo AI研究院认知规划中心总监王斌表示,AI手机必须搭载先进的AI技术,实现高度智能化;必须以AI为核心,在软件方面重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在硬件方面实现真正的AI计算;实现AI与系统的深度融合,重构人机交互、信息管理和服务连接。

给出“中国方案”

生成式AI的火爆“出圈”,引发了算力需求的“井喷式”增长,但随着科技竞争的升级,我国AI发展陷入“算力之困”。如何解决算力痛点?AI如何重构手机产业格局?这需要我国产业链企业给出“中国方案”。

“地缘政治所带来的挑战是必需要面对的,行业必须打造‘中国方案’。我们不仅要讨论AI终端是什么,也要讨论中国的AI终端是什么。”崔芳表示,“我国产业优势非常明显,尤其终端制造业已经从原来普遍型的终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我们要把握基座模型、端侧模型、产品模型方面的基础资源和基础架构;构建自己的AI生态和AI基础计算能力。未来‘九天’生态将返回C端、H端,与更多的终端厂家构建生态底座,为中国AI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我国手机厂商已然成为操作系统、折叠屏等领域研发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AI手机的“中国方案”也有很多创新空间。陈晓春表示,在手机生态应用侧,“中国方案”(如扫码支付)已经远远领先西方国家,在即将到来的AI手机时代,OPPO将持续在人机交互方面拓展更新,做好“中国方案”。王斌则更加自信,他表示:“从产品形态和人机交互上来说,我们不仅应该做‘中国方案’,还应该做世界最好的方案,就像新能源汽车,做到极致,做出来的一定是世界最好的方案。”

走好“第一步”

做强AI终端产业,产业链企业发展AI终端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答案。GSMA大中华区技术总经理刘鸿表示,移动通信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互用,在频率上互用,在时间上互用,在空间上互用,利用无线本身的特性形成规模效益。AI时代也要强调这一点,比如大模型推理资源完全可以互用,以分摊成本、增加效益;未来终端上不涉及安全和隐私的部分,也可以利用网络互用的优势实现更高水平的智能。

崔芳表示,未来的AI终端将是“一轻一重”,“重”在于增强端侧的处理能力,“轻”在于强化云服务能力,两者相互融合赋能。AI终端的发展孕育了巨大的机遇,作为基础设施的贡献者,中国移动要解决的第一性原理是——为AI产业构建坚实的数字底座。

“混合AI是AI的未来。对于比较大型的运算,我们可以通过云端实现;针对需要保障即时性、可靠性、个性化、隐私安全的内容,我们可以在终端侧运行AI模型。”侯明娟表示,混合AI就是高通发展AI的第一性原理,要真正释放生成式AI的全部潜能,AI处理的重心需要向边缘侧转移。

“今年是OPPO品牌成立20周年,我们的第一性原理始终没有变,就是围绕用户体验开展创新。”陈晓春表示,在AI手机上,OPPO将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图文多模态的能力与全域知识、即时意图理解和服务响应、内容安全和隐私保护、个性化的模型微调和知识增强。

王斌表示,手机是连接用户与数字世界的关键设备,AI时代vivo的第一性原理是重构OS系统体验,打造全新的AIOS(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从当下的手机覆盖到未来的设备,打造一套面向未来各种设备的AIOS。

前路仍漫漫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手机性能成为消费者买单的重要指标,但目前公众对AI手机应用场景的认知仍相对有限,产业界也没有“破圈”的应用推出,未来如何构建繁荣的应用生态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对此,崔芳表示:“智能家居不断迭代,但是没有人愿意为智能服务付费,因为把窗帘智能打开要一块钱,发展A I终端的难点在于技术如何与市场结合,如何让消费者认可付费服务,我们不能脑子太热,AI终端发展需要比较长周期,要努力创造新价值。”

陈晓春指出,手机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卖终端”,厂商要用更好的ID设计、功能集成、技术研发,赋予终端更高的溢价。AI时代,只有消费者真正认可AI手机,所有商业模式才能被开启。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王斌认为,发展AI终端的核心是实现体验变革,如果用户体验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终端就很难产生溢价,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积极性也将大打折扣。未来AI手机智能体要在用户意图的理解、任务的编排、服务指令的执行三方面发力。

刘鸿从产业链角度分析,认为目前AI终端发展面临三个难点。第一,怎么用AI生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交互界面,同时打破APP之间的“壁垒”,把应用整合起来?第二,网络侧AI比较有优势,响应速度更快、智能水平更高、算力更强,但终端侧的AI智能体如何准确理解用户对于隐私的诉求?第三,实现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目前来看也没有太多的成果,比如终端厂家能否在AI被调用时获得相应回报?运营商如何平衡终端侧和网络侧AI的发展?“产业需要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从而形成相应的商业闭环。”刘鸿总结道。

前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侯明娟所言,中国有如此强大的产业生态,有很多热情拥抱新技术的消费者,这是很多海外市场所不具备的,未来在产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把生成式AI推到大家的指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