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多岁的于德元曾在淞沪会战中,一口气砍翻13名日军,因此获得了“刀神”的荣誉,晚年接受采访,被问到为何会高寿时,他仰天大笑道:“长寿源于当年杀敌多,积的福报自然就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7年,于德元生于河南洛阳,世代贫农,生在动荡社会,温饱都成了问题。

1935年,日本入侵中华,18岁的于德元看着山河破碎,男儿报国的热血让他投身军营,加入西北军特务团三营一连,而这支西北军军长正是爱国将领杨虎城。

然而,当时的西北军的装备情况并不好,为了加强部队的作战能力,决定训练一支冷兵器部队,这就是后来让日军闻风丧胆的大刀队。

于德元凭借优秀的身体优势被选入大刀队,并找来武术名家马凤图创制刀法,根据日本人善刺的特点,马凤图创制出独属于西北军的“破锋刀法”。

该刀法每招每式都干净利落,刀刀可中敌之要害,于德元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时间来到1936年末,杨虎城与张学良为了促使蒋介石联合抗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至此,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日本为了实现尽快占领中国的目标,大批日本进驻上海,淞沪会战由此爆发。此战是抗日战争以来第一次,也是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

于德元所在的西北军和大刀队火线支援上海,实战才知道,中日双方的武器装备差距太大了,无论是枪械质量还是武器弹药都不如日本,战斗的惨烈也可想而知。

很快子弹就打光了。不仅如此,于德元和部队所在位置地势低洼,加上下雨的缘故,战士们不得不站在水里与日军交战,子弹打光了,意味着这些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战士成了日本人的活靶子。

有的战士不甘心,反正不过一死,他们抱着最后的手榴弹与日本人同归于尽。

看着惨烈的情景,于德元眼睛都红了,当时他已经是上尉连长,在大刀队里有一定威望,看着战士们不畏生死,弹尽粮绝之际正是大刀队发挥威力之时。

随即,于德元从后背取下大刀,战士们看到他的动作也知道该怎么做。就在日军接近战壕时,于德元突然大喊一声:“杀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意一声高喊,数百名手持大砍刀的战士们如同猛虎一般从战壕里面冲了出来,他们眼眶充血,哪怕面前是洪水猛兽,他们也能砍得支离破碎。

日本人也被这突然的冲锋打得措手不及,当一群人不计生死拼命砍杀时,那种气势可以让人吓破胆,不少日本兵两腿直哆嗦,甚至忘了开枪。

于德元最先接触的日本兵反应还算快,见人来势汹汹,举枪就要射击,可是近身情况下的于德元占尽优势,举起大刀,一道白光闪过,那日本鬼子倒地身亡。

于德元一鼓作气,连续砍杀,在他的带领下大刀队的气势越来越盛,相比而言,日本人则越来越胆怯。不知不觉中,于德元竟连续砍杀13个日本鬼子,此战过后,于德元也得到了“刀神”的美誉。

不仅是于德元,大刀队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以至于日本人也相当忌惮。在之后的抗日战争里,于德元屡立战功。

抗战后,由于经常近身肉搏,于德元身上受了不少伤,他并没有继续待在部队,而是选择回到老家,将部队的刀法传给子孙后代,深藏功与名。

2001年,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公然参拜靖国神社,这种军国主义思想的死灰复燃深深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

彼时的于德元已经80多岁,他再次回忆当初在战场上连续砍杀13个日本鬼子的事情,算是对日本首相的回应。

有意思的是,晚年的于德元非常开朗幽默,有一次接受采访,记者问他长寿的秘诀,于德元笑着表示:“长寿嘛,主要是因为当年杀的敌人多,积的福报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是于德元的一句玩笑,也充分说明了老人家的开朗。

还有人奇怪,我们在电视里面看到国外的一些士兵通常患有战后创伤综合征,为何中国人很少有这种奇怪的病症?

原因其实很简单,于德元老人家说:正义的战争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相反,那些为了利益的非人道主义的战争往往会被各种后遗症惩罚。

遗憾的是于德元老英雄于2006年去世,但老人家的事迹和精神被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