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去医院体检,查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我妈当天下午就去超市买了这么长一副筷子。她说从今往后,家里吃饭一律用公筷。”

11月28日,杭州市民小夏在小时新闻记者帮后台分享了一件趣事。他说,因为爸爸的一次体检,家里上演了一场略夸张的“公筷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夏查出感染幽门螺杆菌, 全家人被妈妈拉去检测

“我爸是周五上午去医院体检的,中午就收到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提醒。”当时一家人正在吃中饭,小夏看着发送到老夏手机上的检查结果,小声地说了一句:“老爸你中招了……”

小夏妈妈一把“抢”来了手机,仔细看了半天后,一阵紧张。“这可不得了,你咋会感染这种病菌的,肯定在外面乱吃东西了。”小夏妈妈“一惊一乍”的表 现 ,让老公有点慌了神,一时似乎连菜怎么夹都不知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夏妈妈说,之前自己去体检的时候,身边不少同事就 查出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医生还让他们全家人都去查,结果都中招了。”小夏妈妈一边说着,一边开始用手机搜索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信息。

小夏说,看着父亲“委屈”,母亲“紧张”的样子,他倒是蛮淡定的。“下午就去医院找医生看一下,配点药,就没问题了。”小夏安慰起了父亲。

同时,小夏妈妈提议全家人去医院做一次呼气检测,查一查是不是都感染了这种病菌。

好在,经过一下午的检查——全家人除了老夏以外,都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

夏妈妈买来超长公筷, 全家开始公筷行动

在陪老夏就诊时,夏妈妈得知,“口-口”传播是幽门螺杆菌的一种很常见的传播方式,也就是大家共餐时,就有可能出现传染。

当天晚餐,小夏就看见家里多了一双特别“奇特”的公筷。

小夏说,这双公筷的长度是普通公筷的2倍,接近50厘米长。“我妈拿出来的时候,我就笑了,这公筷也太别致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去吃饭会用公筷,但在家里还真没这样的习惯,顶多就是家里有人感冒的时候会分餐。”小夏说,对于一直在提倡的公筷行动一家人也都晓得,但想着自家人吃饭嘛,没必要这么讲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妈妈说,虽然家里筷子很多,但长得都一样,不容易区分,没养成用公筷的习惯前,肯定要搞混了。

所以,索性就买了一双对比特别强烈的超长竹筷。

“夹个菜也太不容易了。”小夏说,虽然觉得妈妈做得有点夸张,但出发点蛮好,也就接受了这副筷子。

感染幽门螺杆菌怎么办? 该如何预防?消化科医生来支招

老夏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家上演了“公筷革命”。

当 小时 新闻记者把这个故事讲给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杨建锋时,他直接表扬了夏妈妈的这波操作。“做得很到位,这家人补救得很及时。”杨建锋说。

杨建锋说,人们感染幽门螺杆菌还挺常见。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有可能会出现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症,也会提高患胃癌的风险。虽然,大多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不会出现症状和并发症,但感染了还是要及时治疗,家人要防范被其感染。

一般情况下,幽门螺杆菌通过“口-口”或“粪-口”传播,尤其是“口-口”传播。因此,要遏制幽门螺杆菌的传染,使用公筷公勺是非常好的一种办法,值得推广。“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公共场合,都应该使用公筷公勺,或者实行分餐制。”

饮食要清淡,不吃油腻食物,以免刺激胆汁分泌增多,加重反流和病情.应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避免饮酽茶、烈酒、浓 咖啡和进食辛辣、过冷、过热和粗糙食物去除某些因素,包括戒烟酒、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胃胀如果是偶尔的 从饮食方面控制一下,少食多餐,少食辛辣油腻之物,但要是经常性的胃胀则是胆不好引起的胆囊收缩功能下降,胆汁减 少让食物停留过久产生的胃酸过多,气往上行,产生打嗝反酸嗳气,根在胆

既然知道了是问题出在胆囊这个地方,也就知道了胆囊的重要作用,切莫再稀里糊涂的了,很多人一拖就是几十年,甚至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有胆囊炎这个情况,除了注意平时饮食生活方式的调整外,在空闲之余到附近野地采摘些灌南|苦菜,去除部分杂质,洗净后,煮水,搁些红糖一起用,叶子背面有白色絮状物,饮食宜清淡为主,注意劳逸结合,少吃多餐,切不可熬夜,早饭记得吃,保持愉悦的心情。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也不用太过于紧张,从目前的医疗技术来说,只要及时就医,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2周,大多数都能根除。

“家中如果有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建议全家都去医院进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