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五月底六月初

都是考验江浙沪人民之间

友情的时刻

正如网友所言

江浙沪地区混的好不好

就看有没有人送你仙居杨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杨梅看浙江

浙江杨梅看仙居

作为杨梅届的代表

仙居杨梅不仅承载着一份份的情谊

更是浙江人民产业发展的骄傲

一方水土孕育出极致杨梅

浙江杨梅产地不少,但台州仙居杨梅有自己的特色。“大得像乒乓球!”“一口塞不下!”“论颗卖!”在仙居寻找“仙梅”,首先会被仙居杨梅的生长环境所打动。

仙居杨梅。图源:仙居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仙居杨梅。图源:仙居发布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仙居面向东南,呈马蹄状地形,109座千米以上的高山留住了大量的海洋湿气,使得这个仙泽眷顾之地云腾雾蒸、雨水充沛。而杨梅树,就生长在这山间,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和山水灵气,孕育了品质卓越的仙居杨梅。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仙居县委宣传部 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仙居县委宣传部 供图

仙居杨梅栽培最早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有现存百年以上古杨梅树13425株,其中五百年以上108株,千年以上28株;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古杨梅种质资源库,全县共有杨梅品种19种,其中仙居特有古种11种。

仙居县千年古杨梅树。仙居县委宣传部 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仙居县千年古杨梅树。仙居县委宣传部 供图

无论是栽培、筛选还是销售,仙居人都努力做到极致。杨梅季期间,即便是凌晨两点,仙居的杨梅山上已经是“灯光点点”,灿若星河。杨梅采摘期,对于梅农来说,这是一个黄金时段,凌晨腾起的水汽与白天日头带来的甜充分融合,杨梅口感达到了最佳。

梅农们在清晨露水晶莹、太阳未出之时,将杨梅从树上摘下来,然后迅速冷风吹干,送入冷藏室,并马上包装,进入运输链。

仙居杨梅丰收。仙居县委宣传部 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仙居杨梅丰收。仙居县委宣传部 供图

仙居杨梅果粒表皮干燥,咬下去却是满满的汁水,颜色紫黑有亮泽,还有一抹闻得到的新鲜果香,让齿间的每一口都清爽芬芳。汁水九分甜,一分酸,甜而不腻,恰到好处,让人留恋不已。

仙居杨梅。仙居县委宣传部 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仙居杨梅。仙居县委宣传部 供图

一串杨梅,“链”出40亿产值

年年梅里见诸杨,火齐堆盘更有香。一串串的杨梅,不仅味道酸甜可口,也带动了仙居县的产业经济发展。

近年来,仙居县以杨梅全产业链建设为主线,不断推进杨梅产业链纵向发展、链上各环节横向拓宽,把杨梅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目前,仙居杨梅全产业链年产值40亿元,杨梅龙头企业19家,梅农3.3万户、10万余人。今年2月,仙居杨梅成功列入省级乡村“土特产”精品培育试点。

仙居杨梅产业助农增收。仙居县委宣传部 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仙居杨梅产业助农增收。仙居县委宣传部 供图

5月末,杨梅渐红,仙居杨梅协会会长郑胜华又开始待在老家步路乡西炉村,开启一年最忙碌的时光。从小就泡在杨梅林的郑胜华如今已年近花甲,林子也有了大变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水果种类不多。郑胜华回忆,那会儿杨梅卖不上高价,种的人少,一般用来物物交换,“最好的能换来粮食,尝个鲜”。

果形不一、口感欠佳、难以规模化生产……这是杨梅发展一度面临的困境,也是众多农特产品想要做大做强面临的共性难题。

仙居县杨梅林。仙居县委宣传部 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仙居县杨梅林。仙居县委宣传部 供图

仙居的破题之举就是品种更新。1986年前后,仙居陆续从黄岩、慈溪等地引进东魁杨梅、荸荠杨梅,并发动农户试种。西炉村因为环境适宜,成为仙居县最早种植荸荠杨梅的试点之一。

“第一次吃螃蟹”可不容易。荸荠杨梅试种投产后,郑胜华惊呆了,“第一回见那么黑的杨梅,像是染了色”。“老爸早上挑着两筐杨梅出门,晚上原样挑着回来。不但没卖出去一斤,还亏了一天的车费和饭钱。”郑胜华笑言,那会儿荸荠杨梅算得上“新事物”,看的人多,尝的人少。

仙居杨梅树。仙居县委宣传部 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仙居杨梅树。仙居县委宣传部 供图

转折发生在1993年。那一年,西炉村杨梅滞销,当地媒体报道助农销售,让大伙儿认识并记住了荸荠杨梅这个新品种——个大、味甜,黑似炭。西炉杨梅很快出名了,杨梅价格也从每斤一元左右跃到三四元,甚至供不应求。西炉村的果农收入当年最高超过5000元。同一年,西炉村还举办了首届杨梅节,让杨梅的热度变得更高。

随着东魁杨梅、荸荠杨梅等优良品种推广种植,新品种逐渐获得市场认可。梅农们开始主动扩面种植,时至今日,仙居杨梅种植面积达14.5万亩,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杨梅种植县。

仙居杨梅。仙居县委宣传部 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仙居杨梅。仙居县委宣传部 供图

从引进新品种,到引进新技术,杨梅种植的“小贴士”,在山林间被探索、实践、推广,天气对杨梅的影响正有效缓解,逐步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走进横溪镇上陈村种植户徐仁米的杨梅智能大棚,大棚智能管理系统显示屏上,温度、湿度等关键指标一应俱全。老徐打开手机的杨梅种植专用APP,一键按下,大棚的喷雾系统开启,不到一分钟,大棚内已是烟雨蒙蒙,湿度大大增加。

仙居杨梅种植大棚。图源:仙居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仙居杨梅种植大棚。图源:仙居发布

“现在种杨梅,离不开技术,更离不开智能化设备。”徐仁米说,早在2018年他就建了一条500米长的轨道。“那时国家补贴了6.4万元,自己只花了4000多元。”

此外,仙居县还将杨梅这一季节性水果延长为全年性产业,努力在各个环节不断添“新”,让这一果子的附加值不断提升。

仙居县杨梅科技博物馆。图源:仙居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仙居县杨梅科技博物馆。图源:仙居发布

入了夏,浙江聚仙庄饮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满溢着杨梅的酸甜味道,闻上一口,就像是杨梅汁水在嘴里炸开的感觉。“我们正在赶制‘冰杨梅’这款产品。天一热,最畅销。”聚仙庄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总张国标手里的“冰杨梅”是冰鲜果汁饮品,一上市就成为爆款。

与杨梅相关的爆款衍生品,不止这一盒“冰杨梅”。杨梅原汁、干红、果醋、冰激凌……张国标掰着手指头细数相关产品,两只手还数不过来。

由仙居东魁杨梅制作的东魁梅酒。仙居县委宣传部 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仙居东魁杨梅制作的东魁梅酒。仙居县委宣传部 供图

8月还能吃上新鲜杨梅,谁懂这一口的含金量?仙居南峰街道赵岙村的浙江知者科技有限公司冷库里,这一口“含金量”的时间正不断被延长。杨梅保鲜期短,储存保鲜技术一直是行业瓶颈。企业技术负责人应皎明介绍道,他们与浙江农林大学等多家高校合作研发的“数字脉冲磁场锁鲜技术”,让杨梅的保鲜期从原来的7天延长至1个月以上。

这一保鲜技术的出现,拉长仙居杨梅的销售期,“错峰销售”让梅农有了更好的收益。目前,该项技术已在仙居三个乡镇(街道)推广使用。

由仙居杨梅制作的杨梅酱。仙居县委宣传部 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仙居杨梅制作的杨梅酱。仙居县委宣传部 供图

正是有了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类杨梅的衍生品,让杨梅从“一月红”的季节性水果,发展为“全年红”的杨梅产业。仙居也就此从一颗杨梅,“链”出了年产值40亿元的大产业。如今,“仙居杨梅”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6.23亿元,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杨梅类中排名全国第一。

既能泡酒又能入菜

杨梅能“玩”的花样有点多

你以为仙居杨梅就只是一种水果吗?在台州,最会吃杨梅的仙居人对如何吃“透”杨梅,钻研得明明白白,孕育出独特的饮食文化。

古时在仙居,将“青梅煮酒”改为“杨梅泡酒”,几乎家家户户都备着一瓶自制的杨梅酒。在古人基础上,爱吃的仙居人开发出了杨梅特色菜,只为了留住这一方人间至味。熟悉仙居的饕客,也许会脱口而出:

“这肯定是仙居的杨梅仔排,瘦肉嫩而不塞牙,口感极好。排骨的香味里还浸润着杨梅的酸甜和清香。”

杨梅仔排。仙居县委宣传部 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梅仔排。仙居县委宣传部 供图

杨梅仔排的“横空出世”,似乎打通了仙居人将杨梅入菜的“任督二脉”。

煨得酥烂的“杨梅三黄鸡”底部焦脆,鸡肉软嫩入味,咸鲜中还透着杨梅特有的果香;陈年的果酒加上新鲜的杨梅,使得“冰镇杨梅醉虾”在肉质紧致的同时带上清新的果香......仙居杨梅这一口“酸甜”,在仙居人的菜谱里已经变得丰富绵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仙居发布

仙居杨梅成熟时间如下:5月15日左右,大棚荸荠杨梅进入成熟期;5月25日左右,大棚东魁杨梅进入成熟期;6月3日左右,露天荸荠杨梅进入成熟期;6月10日左右,露天东魁杨梅进入成熟期。

仙居杨梅即将大批量上市

但是新妹还是想提醒

各位想大饱口福的小伙伴

一定要认准仙居原产地杨梅

如果发现假冒伪劣产品

可以拨打电话:0576-12345

进行线索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