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威远穹窿方山,峭壁环绕,易守难攻,造就了华夏第一古砦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航拍

杨家砦位于前往老君山途中的公路旁,距离镇西镇约9公里。砦门由一块巨石凿出,名为“月亮门”,传说每晚月亮可直射入屋,不点灯也亮如白昼。

两边刻有对联:“初行竹里路通马,直入花间始见人。”踏入砦门,便仿佛进入了一片新的洞天,正如石门横批所题——“豁然开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梯

穿过石门,踏上台阶,“卧僲桥”三字便映入眼帘,“僲”通“仙”。整个杨家砦的石刻中,多处出现“僲”字。“卧僲桥”下的石壁上刻着杨家砦的修建及仙灵之事。

根据石刻记述:一日,杨公在睡梦中,梦到自己散步门外,见一老者长卧于峭石之上,上前询问才知这位须眉老者名为卧仙。

遥想当年,杨家人在闲暇时,可在“玩花台”上赏落英缤纷,在“台径凌云”处聊天品茗,这何尝不是乐比神仙的逍遥生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室

走过石梯,洞口“曲径通幽”四字,指示着前方路途的神秘幽深。穿过山洞,砦内主体石室便展现在眼前,石室原分三层,高约6米。从洞口望下去,山间房舍、林木尽收眼底。

清末,杨氏族人杨朴彰曾两次在镇西当选乡董和议员,之后他便谢绝外事,归隐山林。石室内,“此间那让桃花洞,愿学秦人避几年。”一诗也许便是杨朴彰隐居山林的真实写照。走出石室,洞外石壁上,“天宝亭”三字遒劲有力,悬于山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豁然开朗

威远古砦修建多为避险自保,抵御侵扰是第一目标,而杨家砦却更像一处隐匿山间的休闲居所。透过古砦现存文字,我们仿佛仍能看见百年前,杨家子孙过着饮酒赋诗、采菊东篱的悠然生活。

抬头见山,低头见水,幽静灵秀,杨家砦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搬进深山,刻入了山石。(文图来源:威远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