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有没有发现——咱家里的灯都非常亮。

在中国父母眼里,不够亮的灯基本都是冤枉钱。

我们自己也不例外,只要一踏进家们,我们总是会随手打开最亮的灯。

再多氛围灯,都抵不过此时此刻亮堂的诱惑。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高亮的冷光灯是我们基因里带着的。

但欧美的城市窗户里透出来的,却往往都是清一色的暖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unsplash

根据相应的行业报告,在家居环境里,欧美人更偏爱暖光,而中国市场,更偏爱白光。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截然不同的市场偏好?难道真的是因为,欧美人眼睛是蓝色的吗?

其实,我们并不会因为戴上了美瞳,就改变我们看到的世界。实际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家,仍然有超过半数人口拥有棕色虹膜,只是颜色比亚洲人更淡一些。

具体原因,还得从十九世纪开始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unsplash

白炽灯

开启电气时代

欧美人爱暖光,是DNA里自带的安全感。

1841年,英国的弗雷德里克·德·莫林斯把铂金作为灯丝封装在真空的玻璃管里 ,从而第一个申请了白炽灯专利。

随后近六十年的时间里,包括爱迪生在内的众多发明家尝试了竹丝、碳棒、钼等多种材料后,最终在1904年以钨作为灯丝,在灯泡内填充惰性气体,成功把灯泡的寿命延长到了近1000小时,成为我们熟悉的现代白炽灯。

电流把钨丝加热到2000~3000K的温度,它释放出的暖黄光线,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这种光线接近自然火光,欧美人很快就接受并习惯了白炽灯的暖黄灯光,加上欧洲整体纬度偏高,冬季夜晚漫长,白炽灯光不仅让人感觉更温暖,也唤起了人类远古DNA里,那种围绕着火堆驱赶野兽带来的安全感。

这一用,就是一百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giphy

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除了少数城市外,大部分中国人,却还没有接触到电灯。

即便建国后,中国的电力供应也一直不足,像我家虽然住在城市里,到了零几年,夏季夜晚的用电高峰,还会经常有计划的拉闸限电。

电费相比人均收入也显得昂贵,一盏100W白炽灯泡,10小时就能用掉一度电。

为了省电,很多家庭一个房间甚至只有一盏40W的白炽灯泡,40W的白炽灯,只有现在4W LED的亮度

勉强能看清人影。

因此,大家对暖光的印象,就停留在“昏黄”这个词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照明行业的一款革命产品——荧光灯,解决了中国人的燃眉之急。

亮且省电的

日光灯

荧光灯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叫日光灯。它靠汞蒸气通电后产生的紫外线,激发荧光粉发光,相比白炽灯,不但更省电,同时也更亮。

大部分日光灯发出的是色温在5000~6000K的冷白光,对于已经用了大半个世纪白炽灯的欧洲人来说,他们并不喜欢在家居环境里出现这么白的光线,更多的应用是在办公室、医院等对亮度要求更高的公共场所。

但对于当时国内的情况而言,大家的需求非常简单:就是亮,且省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从八十年代开始,荧光灯开始以日光灯管的形态在中国普及,也带着它标志性的冷白光,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

随后出现的紧凑型螺旋和柱状的节能荧光灯,已经做到和白炽灯泡卡口一致,同样的耗电量,亮度是白炽灯的5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漫长的季节》

很多时候,大家选择白光,并不是喜欢,而是觉得,白光足够明亮。事实上,在暖光=白炽灯,白光=节能灯的时代,这个判断不但没有问题,而且非常正确。

因为发光效率和人眼感知的因素,同样功率下的白光,也确实是要比暖光更亮一些。

同时,节能灯的白色灯光,在夏季也能营造出清凉的感觉,相比昂贵的空调,冷白光显然是一个便宜得多的心理安慰。

因此在经济发达,但气候炎热的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白光曾经也比暖光要更受欢迎。

即使之后也出现了暖色的节能灯,在这一时期,白光还是绝对的主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旺角卡门》

但节能荧光灯并非没有缺点,它内部含汞,造成了报废之后严重的污染问题。自带的镇流器不但会造成频闪伤害视力,80~90的显色指数也不如白炽灯98、99的色彩还原好。

所以,长久以来,节能灯都没办法完全取代白炽灯,在专业照明、射灯等领域,白炽灯和它的亲戚卤素灯,仍然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但这一切,都即将被LED技术终结。

LED一统天下

随着1993年蓝色LED的发明,光线三原色——红绿蓝的最后一块拼图被补齐,这意味着LED不但能发出足够明亮的白色光线,还能在理论上发出任何一种颜色的光。

到了2010年代,技术逐渐成熟的LED灯具在发光效率和价格成本上开始赶超节能灯,市面上出现了大量LED灯泡,它们伪装成普通灯泡的模样,悄悄占领超市货架和电商平台。

因为它独特的发光方式,不但可以选择白光或暖光,你还可以在任何一种颜色的光线之间来回切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欧盟、美国也都正在或者计划逐步淘汰白炽灯和节能灯,自此,白炽灯和节能荧光灯双雄争霸,以LED一统天下画上了句号。

暖光和白光,不再是一个涉及费用、技术、产品的复杂考量,只变成单纯的喜好选择了。

现在,同样耗电量下,LED比白炽灯亮了整整十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住范儿超级家居mall样板间

中国家庭的人均收入,比起八十年代,也翻了近十倍,多加一两盏灯,也不再是一件奢侈的妄想。空调的普及和平民化,也让大家不再依赖白光营造清凉。

的确,在一个屋子只有一个主光源的情况下,白光的光线更均匀明亮,比暖光更接近白天自然光的效果,并且让人保持清醒,方便夜里也能继续做家务、缝纫各种的工作。

但要一个空间里有多个分散光源,暖光不仅够亮,还能营造出独属于夜晚的温馨暧昧,让人更放松地吃饭、聊天、放松。

所以暖光和白光的差异并无优劣,只是大家的需求不同,喜欢暖光的人,爱的是它的温暖和氛围感,喜欢白光的人,更追求的是实用效果和明亮无死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欧美人偏爱暖光,中国人偏爱白光的原因,无非就是处在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灯光的需求不同,造成了最终不同的选择。

实际上,欧美人的习惯和观念也在被动摇,为了更省电与更清晰的道路视野 ,也有一些城市用白光LED替代原本的路灯。

这招来了大量当地居民的反对,抱怨过于明亮的光线破坏了原本的城市面貌。同时也有一些研究指出,这些新换的路灯,给城市带来了更多的光污染,并且扰乱了昆虫和野生动物的昼夜感知,造成了它们生活习性的紊乱。

这样看起来,暖光和白光的选择,可能还不仅仅单纯只是一个喜好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freepik

我们总是说,城市里总有一盏灯为你留。

如果是一盏暖光台灯,氛围大概是温馨、温暖的。

但它如果是一盏高亮冷光灯,那氛围可真是咱妈在精心挑选的最亮的灯光下,边看电视,边等着咱回家。

那么,你希望你家窗户,在夜里透出的是什么样的光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