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蚊、蝇、鼠、蟑等病媒生物的活动高峰期,为降低登革热等媒介传染病传播风险,本市已全面启动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崇明作为海岛,四面环水,区域内水系发达,生态环境复杂,极易滋生蚊虫。连日来,崇明区爱卫办指导督促各乡镇对区域内的居民小区、学校、公园绿地、政务服务窗口机构等公共场所里容易孳生蚊虫区域开展了第一轮集中控制。

家住竖新镇大东村的叶阿婆喜欢种花草,家里的小水罐里总会留一些水,这种情况极易引起蚊虫滋生。经村爱卫办工作人员上门宣讲后,叶阿婆及时将水倒掉并把水罐倒扣在地。记者从区爱卫办了解到,从5月20日起,本区各乡镇已全面开展了一系列蚊虫防治工作,包括上门宣传防蚊灭蚊知识、重点区域的蚊虫密度控制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在竖新镇玉兰公园内,专业人员对室外绿化带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据介绍,这种空间喷洒能快速降低成蚊的密度。另一边,专业防治人员还对公厕、垃圾箱等容易滋生蚊虫的地方进行滞留喷洒,灭蚊有效期一般在7到10天。同时,还对雨水井、下水道等投放灭蚊幼剂,以降低蚊虫密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季校园食品安全尤为重要,学校也是病媒防治的重点区域。记者看到,在育才小学后厨区域,专业防治人员对挂在墙上的粘捕式捕蝇灯粘纸和地面上的黏鼠板进行更换,同时查看蟑螂的活动痕迹,对重点部位投放灭蟑胶饵;在校园外区域,对毒饵站、捕蝇笼等进行维护。“我们会一个月进行一次上门维护和防治,在蚊虫密度高峰期间会增加2到3次,确保防治效果。”防治工作人员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介绍,每年的5月至11月是登革热传播流行季。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上海地区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人体感染后潜伏期为1-15天(通常5-8天)。如不小心感染登革病毒,也不用过于惊慌。登革热患者一般预后较好,经及时治疗后,基本可以康复,但也有少数重症病例死亡的报道,请大家务必科学防范。

竖新镇爱卫办工作人员李莎莎提醒市民:夏季如被蚊虫叮咬,可对肿痛位置进行冰敷。觉得瘙痒难耐时,可以使用含抗组胺成分的药、擦剂或喷雾。若出现更严重的情况,比如咳嗽、感染、发烧等,需立即就医,以免发生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感染。

记者:石思嫣

编辑:陆海华

责编:李琳、朱怡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