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记者李德欣、崔恩慧、杨淑君)孟夏黄昏,缤纷灯光点亮暮色,北京通州台湖演艺小镇迎来喧嚣。伴随密集的鼓点,随性自由的爵士旋律在露天剧场盘旋流淌。

舞台上的演奏者是来自法国的口琴演奏家洛朗·莫尔及其爵士乐队,他们的演出为2024台湖爵士音乐节拉开帷幕。从5月22日至26日,该音乐节在北京市通州区的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举办。

  5月22日拍摄的2024台湖爵士音乐节现场。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2日拍摄的2024台湖爵士音乐节现场。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今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这是洛朗·莫尔第六次到访中国,他对中国产生了深厚的情感。这次台湖爵士音乐节上,洛朗·莫尔便带来了多首以中法友谊为主题的原创作品。

“音乐有一种难以置信的力量,可以把不同国家的人们连接起来。我认为音乐在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里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观众非常热情、投入。”洛朗·莫尔说。

从2021年开始,台湖爵士音乐节已举办四届。据主办方介绍,本届音乐节是演出场次最多、参演人员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届。“今年有超过200位中外爵士音乐人呈现了50余场演出,吸引了大量观众近距离体验爵士乐的现场魅力。”国家大剧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管建波说,“我们希望在台湖舞美艺术中心打造‘爵士中国’艺术高地及国际爵士乐交流平台,不断扩大台湖爵士音乐节的中外影响力。”

中国爵士小号演奏家李晓川每年都会参加台湖爵士音乐节。本届音乐节,他将《最初》《丰收》《重聚》等一组原创作品进行了重新编配,希望与观众共同探索东西方文化交融的音乐边界。

  5月22日,演奏者在2024台湖爵士音乐节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2日,演奏者在2024台湖爵士音乐节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李晓川介绍,大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爵士乐传入上海。“发展至今,爵士乐已不仅属于西方,更是世界性的音乐语言,充满包容性。”

“尤其是最近十年,爵士乐正慢慢走近中国普通听众。”李晓川认为,这一趋势主要归因于全国各地兴起的爵士音乐节、越来越多的爵士俱乐部和日益普及的爵士乐教育。

对此,洛朗·莫尔深有感触。此次来华,他发现中国年轻一代喜欢爵士、演奏爵士的人数大幅增加。

李晓川的老朋友鲍拉日·鲍吉也出现在本届台湖爵士音乐节上。作为匈牙利爵士乐坛知名的作曲家、爵士鼓手之一,他曾六次来华。

鲍拉日·鲍吉也注意到,中国年轻人喜欢听爵士乐。“我认为爵士乐是给开放的心灵和开放的思想听的。”他说。

为了让爵士乐更好地亲近大众,相比往年,本届台湖爵士音乐节向游客开放了更为丰富的展演空间。除台湖露天剧场与台湖剧场外,国家大剧院还在台湖舞美艺术中心特别设置了舞美工坊舞台、雪花舞台和器乐互动舞台三处免费的演出场景,邀请40余支青年爵士乐队在音乐节期间登台表演。

  5月22日,演奏者在2024台湖爵士音乐节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2日,演奏者在2024台湖爵士音乐节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今年第一次参加音乐节的Kind of R&B爵士乐队,为舞美工坊舞台准备了八首歌曲。乐队主唱金知林是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爵士人声专业的学生,去年她和同学组成了这支六人爵士乐队。“我们将R&B音乐融入爵士乐,年轻乐迷很喜欢这种创新。”金知林说。

据管建波介绍,国家大剧院根据观众的反馈不断完善本届音乐节的筹备。“今年我们更多地在‘节’上做文章,全新升级了多舞台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公众感受到更浓的‘过节’氛围。”

家住台湖小镇附近的陈建林夫妇之前对爵士乐知之甚少,最近在社区看到有关台湖爵士音乐节的宣传,于是来到台湖舞美艺术中心。“今天看了演出,觉得爵士乐很好听。”陈建林说,“如今在家门口遛个弯就能听到爵士乐,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演出市场2000人以上大中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场次达5600场,票房收入201.71亿元,观演人数3551.88万人次,分别较2019年增长100.36%、373.60%和208.50%。

“爵士乐不仅是一种音乐,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胡娜认为,近年来爵士乐在中国出现的场景不断增多,既是中国音乐教育提升普及、中国音乐市场和受众群体需求多元化的结果,也与各地建设“音乐之都”“演艺之都”、营造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环境有关。(参与采写:王奕涵、李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