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婆婆说的话有理有据,但听到我耳里,却句句像指责?”

不知道各位屏幕前已为人母的网友,是否有过以上类似感受或经历?

说实话,我就曾多次陷入这样的困惑和无奈之中,尤其是刚生下女儿的头一两年,更是频繁。

比如,我坐月子的时候,她越叨叨不能洗澡,我就越是洗的勤,结果导致有段时间头痛。

再比如,禾禾小的时候,她越是说出门要穿袜子,我越是不给她穿,结果导致女儿好几次受凉拉肚子。

刚开始,我以为我这样做,是因为不喜欢婆婆颐指气使的态度,毕竟她说话的时候给我一种“她啥都懂,你啥都不懂”的感觉

然而,当我看了一本《当妈后 重新找回自己》的书后,我才发现,当年自己之所以这么做,其实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也许你是人群中的“含羞草”

植物界有一种植物叫“含羞草”,相比其他植物,它对触碰非常敏感,具体表现为在遭到触碰时,会暂时合拢被碰到的那部分叶片,同时,它对光照和温度也有强烈的反应,而且不喜欢被摇晃。

其实人群中也有一类跟“含羞草”很相似的人。

与普通人相比,这类人对周围环境和自身感受有着更强烈的反应,他们更能够注意到他人容易忽略的细节,比如衣物的质感、食物的味道;对于光线、声音、气味等刺激,他们的反应可能更为强烈,甚至感到不适;更容易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对于他人的痛苦或快乐,他们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同时,他们也需要更多独处的时间,来恢复精力和情绪。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类人群的特质,美国心理学家伊莱恩·阿伦将创造了“高敏感人群”(HSP)这一术语,并和她的丈夫一起设计了高敏感量表(HSPS),用于测试个体是否属于高敏感人群。

屏幕前的妈妈们,如果你也有类似文章一开头我的疑问,您也可以在网上搜索下高敏感量表(HSPS)测试下,测下自己是否属于“高敏感人群”中的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测试,我发现自己就属于典型的“高敏感人群”,当然也属于其他人眼中的“高敏感妈妈”。

02 高敏感的人,很容易将他人的建议视为批评

了解完高敏感人群的定义和特质,接下来让我们回到文章一开始提到的问题:“为啥婆婆说的话有理有据,但听到我耳里,却句句像指责?”

心理学家布丽吉特·肖尔在《当妈后 重新找回自己》一书中写道:高敏感人群,在面对他人的建议时,往往会感到非常不悦,且常常会在他人提出善意的建议时,敏锐地感受到批评的意味。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原因有两点:

首先,高敏感的人对自己的要求普遍很高,甚至达到完美主义的程度,所以,在别人给他们提出建议时,他们经常会对这一事实感到震惊,因为在他们看来,给出建议的人本身也并不完美,根本没有资格建议自己怎样做才是最好的。

就像我之前对婆婆正确的建议,不予理会时一样,因为在我看来,婆婆本身就不懂科学育儿,凭啥对我怎样照顾孩子指手画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是给予他建议的人与他之间的关系比较生疏,而婆婆之于儿媳,尤其是刚结婚生子不久的儿媳来说,绝对称得上是一种比较生疏的关系。

作为高敏感人群,她能敏锐地感受到这一切,察觉到婆婆对待自己的态度与方式,与对待儿子、孙子孙女的态度与方式有所不同。

出于以上两个主要原因,使得高敏感妈妈在听到他人的建议时,往往忽略了自己的真实需求和原本的动机,从而将他人的话语或建议视为批评。

03“高敏感妈妈”更容易生出“高敏感小孩”

遗传研究表明:高敏感的特质是与生俱来的,因此也有可能遗传给后代,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是一个高敏感的妈妈,那你的孩子则有更大的可能成为一个高敏感的孩子。

不过需要提醒各位的是,高敏感并非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人格特征。

相比于普通孩子,他们更容易交到真正的朋友,观察力、创造力也更强,甚至有一些数据表明:敏感的孩子,在班级中的排名普遍靠前。

不过,相比于普通孩子,高敏感小孩也存在一些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性格比较内向;情绪管理能力差;对新环境、新刺激适应较慢;在学习或做事时,总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抗挫能力比较差,等等。

作为一个高敏感妈妈,仅是孩子的存在就可以让她感到不适应,更别提要照顾一个高敏感的孩子来。

而当两个高敏感者相遇时,他们的敏感特质又往往会被成倍地放大,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引导和支持孩子的成长。

首先,接受并做出改变

我们要认清自身的高敏感特质并坦然接受这一点,每周或者每天给自己一段独处的时间,做一些能让自己放松的事情,比如冥想、阅读、运动,以此缓解自身的压力,控制情绪,恢复精力。

其次,善用自己的直觉

布丽吉特·肖尔在书中写道,通过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发现,大多数高敏感妈妈通常对孩子的需求有一种明确且敏锐的特殊直觉。

比如,一位高敏感妈妈,总能察觉到孩子什么时间会饿,即使在夜里,她也能及时醒来,凭直觉知道宝宝需要什么,所以她的孩子从来不哭闹。

所以,作为高敏感妈妈,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因为你高敏感的孩子,本身就跟你有很多相似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寻找志同道合的人

多和一些能够和你感同身受的高敏感妈妈们进行交流,因为结识一两个同类的人,通常可以为你提供一个健康的平衡心态。

或者找专门懂这方面的人请教请教,看看“高敏感人群”主题方面的书籍,这样能让自己在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更有办法,更有底气。

身为人母,尤其是内心敏感的妈妈,我们要明白,想要养育好孩子,首先要摸清自己的脾气秉性,其次要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边界,活出自我,才能养出优秀的孩子。

一味地付出和牺牲,不仅没有效果,还有可能让自己陷入内耗和疲惫之中无法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