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闲读志要》

“为这该死的记忆,只记一遍”

有书,没有时间;有时间,没有书。闲读,笔记一二,给路过的你,也给以后的我,短短几行,不要辜负偶然的赠与,与君共享。

《南侨日报》1911年10月25日,本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某有一儿,年仅三四岁,前日有远客到其家,儿竟与客举手为礼,客视儿不俗,乃谓儿曰:“余闻汝系是叻产,但未识能知巫语否?”儿乃对曰:“余实中国人,不说巫人话。”客又曰:“汝既谓中国人,能知中国事否?”儿曰:“余家父尝言,吾中国昔为满人占夺,吾祖宗为满人所杀,此仇有不共戴天,余常切齿痛恨,欲报此仇久矣!焉得不知。”容闻儿语,甚为诧异,赞羡不已,乃抚儿背称可儿者再云:“噫!三四岁孩童,尚知报仇,吾不知一般戴仇为君之保党闻之,自知有愧否耳”。

点评:辛亥革命之前,南洋各商埠纷纷筹设阅书社及兴办报刊,以宣扬反清言论。当时,闽粤华侨积极响应,捐钱出力大皆出自本心,为后来革命的成功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诚如此报文所说,三四岁小儿竟知民族大义,想必是在父辈熏陶下自然而然,当然,也可能是为了宣扬的目的杜撰了这个故事,但整体上看,当时的南洋确实对祖国有相当大的关注,气氛也相当热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瞎记|闲记|笔记|史记

兹土久远,追远不易,只为留存一个有温度的圭海记忆。

——圭海四记,ID:Amoynotes,中国·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