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务院公布的首部节约用水行政法规

5月1日起正式施行

国家厉行节水

而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60%以上

近几年

我国一直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那么

农业生产用水现状如何?

高效节水灌溉

能带来哪些直接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这些问题

《三农三人谈》邀请了

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

高标准农田处三级调研员胡恩磊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

正高级农艺师吴勇

走进演播室

为大家解答疑惑

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

农业节水迫在眉睫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水情。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节水是根本出路。《节约用水条例》中指出,国家厉行节水,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那么,在农业方面,目前我国整体用水情况如何?存在哪些方面的难点或问题?

吴勇表示,我国水资源存在“总量不足”和“分配不均”的问题。举例来看,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耕地亩均的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我国属于季风气候,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而冬、春两季比较少,特别是春天。老百姓有一句话叫做“春雨贵如油”,春天正是夏粮春灌的时候,需要大量用水,春播也需要水,这个时候恰恰降水比较少,这是一个矛盾。另外,从空间上来看,我国南北分布不均。比如,北方大概占19%的水,但北方的耕地占60%多,这是水土的严重错位

如果从区域性看,比如我国最典型的西北地区干旱加缺水,西北的黄土高原基本上就是以雨养旱作为主,这个地方基本上是“十年九旱”,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新疆、甘肃的绿洲灌区,这些地方灌溉水量不足。华北地区有一个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超采漏斗,华北地下水位基本上在50年的时间下降了大概有50到100米,现在好多地方都是抽的深层地下水。这两年,我国采取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项目,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建了好多的喷灌、滴灌节水项目。这两年,地下水下降的趋势得到了遏制。南方存在季节性干旱的问题,2022年,南方长江流域特大高温干旱,这是从1961年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我们以前认为南方的水田是最有灌溉保障的,但恰恰是我们认为最没问题的地方出现了问题。这是给我们一种信号、一种警醒,气候变化带来水的变化,引起干旱的变化。所以,水的问题非常重要,如果管不好水、用不好水,可能就会动摇农业的生产根基,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必须要解决水的问题

 农业生产用水现状如何?高效节水灌溉能带来哪些直接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农业生产用水现状如何?高效节水灌溉能带来哪些直接效益?

高效节水灌溉

能带来哪些直接效益

细读条例,它对用水的全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并有明确规定,内容涵盖用水规划、定额制定、计量和供水等各个方面。同时,条例从工业、农业、生活等多个方面提出了综合性的节水措施。而通过节水方案更好地促进粮食增收,对我国非常重要。在建设高标准农田中,实现高效节水农业灌溉就是很重要的一点。据了解,到2023年底,我国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大概超过了10亿亩,相当于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3%左右,占永久基本农田的比例达到了66%左右。这10亿亩里面70%集中在13个粮食主产区,还是以突出粮食产能提升为主。

胡恩磊介绍,实现高效节水农业灌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对现有的灌排渠系进行升级改造。 原来的一些水利工程因为建设年代比较久远,可能跟灌区建设不配套,就导致了灌排渠系不畅;还有一些设备设施年久失修,也需要进行改造升级; 再有就是一些提灌站的设置不科学。所以,要对这些输水管网、配电设施进行整体改造升级,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二是要因地制宜地推进高效节水灌溉。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推广高效节水灌溉, 我们要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地块的现状,还有经营管理方式和种植结构,包括种植作物的类别和种植习惯去推广。 比如,一方面,像南方的一些地方不缺水, 可能更偏向于以管道输水来提高灌溉蓄水效率;另外,南方一些地方的土地效率比较高,通过高效节水灌溉把明渠改成暗管,浅埋地下管道输水来增加耕地的播种面积,增加粮食的产能。 另一方面,有些地方高效节水灌溉规模比较小,农户一家一户的话,如果用高效节水灌溉,它的成本比较高,并不是都适宜的。像一些北方平原地区,可能面积大一点,五六十亩,这种适宜去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包括结合滴灌、喷灌、微灌这些,它效益会相对比较好,节水效益也比较明显一些。 在一些项目区,还经常会看到成片、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会配套一些浅埋地下管跟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在推进。一般结合管道输水的话,能够节水在20%以上滴灌、微灌节水效益更好一些,能够达到30%以上, 一般每亩节水可以达到50到100立方米。如果原来是大水漫灌区,亩均节水效益会更高一些,可能达到100立方米左右。 粮食增产也有统计,但每个地方不一样,像河南、新疆,它原来的地块条件比较好,小麦、玉米每亩增产大概在100斤左右;一些原来没有实施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地方,可能地力条件相对差一些,这样的话增值空间比较大一些,可能达到每亩增产200斤左右。

 农业生产用水现状如何?高效节水灌溉能带来哪些直接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农业生产用水现状如何?高效节水灌溉能带来哪些直接效益?

胡恩磊表示,搞高效节水灌溉是有一定的土地规模效应的,是连片的。碎片化的话,效益就非常低下,成本也高。 高效节水灌溉其实是一次性静态投入,目前是以政府部门投入为主。但更主要的是,高效节水灌溉结合的是生产经营方式,不能说建完之后,生产经营方式还是原来传统的农业方式,一家一户形成不了规模效益。 大田作物的经济效益相对于经济作物、果林是比较低下的,但通过规模效益去提升产值效益,再加上高效节水配套一些智能化的灌溉设施的话,能节省人力成本。比如,灌溉300亩地的话,平时可能要一个月左右;但用了智能灌溉系统,可能也就一星期左右就能实现一次灌溉。 它实际上还是一种农业高质量发展方向,一种趋势。

 农业生产用水现状如何?高效节水灌溉能带来哪些直接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农业生产用水现状如何?高效节水灌溉能带来哪些直接效益?

在吴勇看来,改变了水的问题,实际上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总结起来应该叫作“革命性的变化”。以前都是土壤施肥,效率比较低;现在有了高效灌溉、喷滴灌之后,可以搞水肥一体化,肥料就不通过地面了,水溶肥、液体肥通过管道就下去了,精准施用、高效施用、提高产量,这是非常好的双重效果。

 农业生产用水现状如何?高效节水灌溉能带来哪些直接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农业生产用水现状如何?高效节水灌溉能带来哪些直接效益?

观看完整视频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

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而提高农业生产节水灌溉水平

又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

当务之急

各地应严格落实

《节约用水条例》

加大农业节水投入力度

创新节水技术和设备

为农业节水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编导| 张蓉

摄像| 刘树文、徐志兵、徐豫

编辑、视频剪辑|康轩山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