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黄茉莉和家人被要求撤离到一座高尔夫球场,因为他们的房子已经毁了。不过,当年排华事件还不是他们家人决定出国的导火线。动乱后她开始受到的死亡威胁,才是他们离开印尼的主因。她说,当时有人开始写信威胁他们一家人。信件说:“下次就会砍断你们全家的头,毁掉你们全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同样在1998年后移居海外的印尼华人,则不大愿意接受记者的采访。

印尼华人青年联合会秘书长叶展德(Candra Jap)在接受BBC采访时说,当年的悲剧留下了很深的创伤,让他们再也不愿谈话过往:“另一方面,到现在似乎也没有明确的责任归属!”至于对于像陈福锴这样的后代,叶展德认为他们是只知道“成长国家才是家”的这一代人,而“他们试图抹去痛苦的创伤, 直到不再想记起印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被救的印尼华人抵达美国时,在船上打出了「宁做美国狗]

印尼独立智库根塔拉研究所(Gentala Institute)传播与战略研究所长陈姝伶(Christine Susanna Tjhin)告诉BBC,1998年5月暴动对印尼社会确实是一个“转折点”。

陈女士称:当时政府进入苏哈托发起的“新秩序”政治运动,却以最坏的方式失败了。这对印尼的多元化和族群问题造成负面影响。但也是因为这场暴动,相关的改革被下一届政府启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姝伶解释,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暴乱过后的印尼政府以一种补救的方式,来弥补对华人的罪疚感。新政府开始采取纠正行动,消除自新秩序时代以来针对华人公民的歧视性法规。其中包括修订公民法、取消禁止庆祝农历新年的禁令,取消禁止使用“华人”一词等。“这一全面的改革背后是一种努力,旨在改善印尼的多元化管理,特别是关于族裔关系。除了承认1998年5月暴动和此前发生的针对印尼华人的种族暴力,印尼政府采取的另一项具体行动是, 将印尼华人遭遇的种族歧视政策的历史写入学校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