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未成年人“高额打赏”事件屡见不鲜,有家长误认为只要以“未成年人打赏”为由向平台申请退款便可挽回损失,但事实并非如此。

记者5月27日从北京四中院获悉,一起未成年人二次打赏主播案审结,10岁男孩小宇(化名)的妈妈追讨孩子打赏主播的14万元,最终未获法院全额支持。(据5月27日北京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漫画 (来源:天津高法公众号)

根据法律规定,已满8周岁却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所以,一般而言,未成年人在网络上进行大额充值、打赏,如果没有其监护人同意、追认的相关证据,其交易效力是无效的,平台应该予以退款,类似的判例也有很多。小宇妈妈的退款诉求,之所以没有获得法律支持,实在是因为她对孩子这方面的行为太不注意,太缺乏管束了。

在此案发生前一个多月,小宇曾用母亲的手机和账号看直播,根据此前偷偷记下的母亲支付宝密码,充值了近2万元给主播们“刷礼物”。小宇母亲发现后,在该平台的“未成年人误充值退款”通道申请退款并成功。退款过程中,平台方多次提示“若发生未成年人二次打赏行为,则该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应由未成年人自行承担”。没想到不久之后,小宇又拿到了母亲的手机,两周内在同一平台充值、打赏数百次,金额累计14万余元。持续了如此之久,累计金额如此庞大的支出,小宇母亲竟然表示自己毫不知情,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如果在小宇第一次打赏时,其母亲就提高警惕,保管好自己的手机,修改相关密码,孩子第二次就不可能如此轻易地成功充值;如果这两周时间里,小宇母亲对孩子的日常行为更加关注,对自己账户金额的变动更为敏感,也可能及时阻止孩子盲目充值,不至于遭受如此大的损失。但根据法院查明的情况,小宇母亲的账号在此期间还发布了多条成年女性自拍视频,并多次异地登录,也就是说,她自己也在使用这个账号,却自称对孩子充值打赏一事浑然不知,这该是有多马虎,多糊涂啊!

这一案件中,家长明显对孩子疏于教育和监管,对家庭的财务支出太不上心,所以法院没有支持其全额退款的要求,酌定平台退还小宇妈已消费的充值款及利息2万余元,并赔偿律师费。在保障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也进一步强调了家长在未成年人高额消费行为中,所必须承担的监管职责。

未成年人大额充值、打赏事件屡见不鲜,据统计,自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仅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的143件涉未成年人的民事纠纷案件中,游戏充值、直播打赏类案件占比最大,且案件平均标的额超过6万元。

部分平台的未成年模式不够完善,缺乏更为有效的认证系统,没有采用更严格的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系统,去甄别和防范未成年人网络消费,固然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但一些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怀和沟通,没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对与自身财产相关的重要信息,缺乏保护意识,习惯性地将孩子交给手机、平板,对孩子玩游戏,看直播等行为缺少监督和陪伴,无形之中也纵容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也让巨额网络消费乱象层出不穷。

当前,在预防未成年人网络高额消费方面,法律的规定是比较完善的,但家长千万不能认为,只要是孩子花的钱,都能轻松地要回来,如何界定是未成年人消费,如何判定平台、游戏方、手机厂商等各方责任,都是非常复杂困难的事。即便通过法律途径成功维权,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家长能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上网行为多一些管束,对其消费观念多一些引导,也就不至于陷入麻烦。

也唯有各方都将保护未成年人放在第一位,在规范自身行为方面多下功夫,提升技术,采取措施去主动甄别、限制未成年人的网络消费行为,通过教育引导去提升未成年人理性上网、合理消费的意识,才能从根源上遏制这一“老大难”的问题。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