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中旬,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双方僵持的阶段。然而,一心只想在谈判场获得绝对主动权的美军,展开了一场“绞杀战”。

由于敌方的狂轰滥炸,不仅炸断了我军重要的铁道运输,还截断了后方的补给路线。

面对重重困难,志愿军的一位将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内心焦虑无比。

“无论如何都要恢复运输路线,不然前方战士坚持不了多久。”这位将领在思虑了一夜后,最终想出了一个对策。

隔天,他将自己的建议上报给了周总理。原本周总理并不赞同他的“疯狂”建议,但听着他坚定不移的语气,总理静默了半响后妥协说到:“同意你的建议”。

经过近三年的浴血奋战,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周总理听着战争胜利的消息,激动地说:“如果没有他,抗美援朝的结局或改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居英

那么,能让周总理给予如此高评价的人是谁?在战局的关键时刻,他又向周总理提出了一个怎样的建议?

少年英才与铁路结缘

周总理口中说的他,就是开国少将刘居英

1917年,刘居英出生在东北吉林的一户普通家庭。他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极为重视,所以,刘居英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平静的生活被日本侵略者打破了。由于时局的动荡不安,刘居英只能被迫辍学,而对侵略者残暴行为极度痛恨的他,小小年纪便立下了“报国梦”。

在党员哥哥陆平的影响下,14岁的刘居英参加了革命活动。由于全身心积极投入到革命事业,很快刘居英就成了“伪满洲国”的通缉名单中的一员。

他一面要躲藏避免被抓捕到,一面还要继续革命活动,残酷的现实让刘居英不得不做出无奈之举。逃无可逃的刘居英离开了家乡,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北京。

不过,十分好学的他到了北京后就重拾学习之路。在不耽误学业的情况下,他继续积极参与革命活动。经过不懈努力,18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居英

可平静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日寇又将侵略的爪子伸向了华北,这让不少爱国青年愤怒不已。而正在北大学习的刘居英,立即组织并参与了“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这一场爱国运动,让他成为了学生的榜样,同时也让他成为了国民党通缉的人员。尽管刘居英被迫肄业,但他依然没有放弃抗争,还在19岁那年加入共产党。自此,他真正的走上了为革命事业奋斗的道路。

抗日战争时期,刘居英在山东革命根据地进行抗日工作。无论是前线的战斗,还是后方的支援,他都竭尽所能完成。

抗战结束后,解放战争接踵而来,28岁的刘居英被派到东北老家,担任长春市第一任市长。

1946年5月,解放军在进行战略性撤离的时候,却突发一件大事。而这一件事,也让刘居英的工作有了巨大变化。

那一天,东北局正撤到哈尔滨,随即准备往佳木斯方向撤离。突然,当时负责撤离任务的林彪收到了一份紧急电报,内容是:“刘居英将用于运输物资的三节火车皮‘偷’走了。”

“在全军撤离的重要时刻,刘居英居然跑去‘偷’火车皮?”林彪努力压抑心中怒火,一边派人前去查看具体情况,一边准备对刘居英军法处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不一会,下属急匆匆地跑到林彪身边,气喘吁吁地说:“找到刘居英了!”林彪随即赶到刘居英“作案”的地方。

在一节火车皮前,林彪发现了刘居英的身影。他全脸沾满黑色的煤渣屑,全身衣服被汗水浸湿,满是煤屑的双手用力地拉着粮食,将一袋袋粮食搬上火车皮。而后,在一旁人员的提醒下,刘居英才知道林彪在身后。

“你这是在干什么?”林彪话音刚落,刘居英注意到他已经气得满脸通红,便一五一十地说出原因。

“大部队虽然顺利撤离到了蛟河区,但没有足够的粮食吃,恐怕会延误撤离任务。要是吃的问题没及时的解决,结果就不是损失几节火车空皮那么简单了。”

看着林彪迟迟没有发问,刘居英深吸一口气后接着说:“我意外发现,这里有一些空着的火车头和火车皮。所以赶紧带着一个班的人和三名专业司机,同时借用了三节火车皮和一个火车头来运输粮食。其实,这个事情我已经事先和上级说明情况了......”

清楚自己犯错的刘居英,说完后便静静等待着林彪的处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林彪在知晓来龙去脉后,原先还是怒气冲天的脸上露出笑容:“做得不错,你立功了!”

接二连三的夸赞声,让刘居英顿时消除了害怕之心。此后,刘居英被调派到铁路部门工作。

在解放战争期间,刘居英穿梭于前线和后方,历经各种生死困局,立下了汗马功劳。

抗美援朝中重要一员

1950年10月,一支由几十万中国志愿军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肩并肩作战。

俗话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粮草作为军队作战的重要补给物资,必然是需要提前备足并运送至前线,而这一项重担急需一位有丰富铁路运输经验的人来负责。

那时,身处沈阳的刘居英正负责军运任务,为远在前线的大部队及时运送粮食和弹药。

随着战局的进一步深入,铁路运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美军的轰炸机无时无刻都在狂轰滥炸,所以,铁道线路遭到了巨大的毁坏。与此同时,有一部分远赴朝鲜战场的铁道部门后勤人员,也牺牲在前线。

眼下,后方运输问题无疑是影响前线作战的重要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隔年年初,我军在沈阳召开了志愿军的第一次后勤工作会议。参会的刘居英在认真听完一名负责人的汇报后,焦急的他立刻从凳子站起来,向周总理说道:“总理,很抱歉!能不能让我先汇报一下,就五分钟的时间。”

得到优先汇报工作机会的刘居英,连忙汇报着工作,眼里也噙满了泪水。特别是讲到在前线的铁道部门的后勤人员,都在用生命和鲜血铸成物资运输线,一度哽咽到说不出话来。

“总理,我最后还有一个请求:希望能为我们部门提供人员、提供材料,以及保障运输安全的高射炮。谢谢!”

原本五分钟的汇报工作,刘居英讲了近一小时,与会人员都陷入了沉思。周总理听了他的一番激动汇报之后,心情异常沉重。

过了一小会,周总理回应道:“马上安排三个高炮师到铁路运输司令部。”紧接着,总理提出一个提议:“这条运输线得是一块打不烂,也炸不断的钢铁!”刘居英听到总理的回答后,内心的焦虑减少了一半。

4个月后,刘居英前往朝鲜参与作战。他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只为保障好这一条重要的运输线路。因在工作中出色的表现,他于同年8月份担任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副司令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之后,他于12月份担任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与朝军要员一起负责前线运输重任。

34岁的刘居英一路晋升,身兼要职且年轻有为的他,内心却犯起了嘀咕。

随后,他打电给了彭德怀,诉说道:“彭总,我年轻又经验不足,恐怕不能胜任司令员的要职。”

彭德怀得知刘居英顾虑重重,便安抚说:“既然总理推荐了你,党委经过研究讨论后也委任你,你的实力毋庸置疑,无需给自己太多压力了。”

其实,周总理之所以破格提拔年轻的刘居英,那是因为从他的从军经验,到他在铁路部门的工作成绩,总理都了解透彻了,深知他是一个有能力且有大局观的才人。

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指挥运输工作的时候,他的才能和胆识无疑让人刮目相看。

这不,在战争来到了最关键的时候,看着美军疯狂地轰炸行为,刘居英心中也萌生了一个“疯狂”的提议。只是,这一提议是否能打破眼下困局,是否能获得上级同意,他内心疑虑重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关键时刻的一个提议

抗美援朝战争异常艰难,其一便是跨国支援,志愿军的粮食弹药无法及时运送到。

其二是劣势装备,军事装备的劣势,也让前线战士们反击强敌略显吃力。更重要的是,美军利用我军运输的弊端而采用“绞杀战”的战略,目的就是让我军在没有制空权和补给跟不上的情况下,最终夺取此战争的胜利果实。

在1951年的第五次战役后,被迫接受停战谈判的美军却发动“绞杀战”,企图改变自身不利的局面。

眼看着朝鲜洪水泛滥,无疑又给了敌方有利的反击之机。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冷,在朝鲜前线的志愿军缺粮食和衣物,而且弹药不足,真是到了十万火急的地步了!

“如何才能将物资运送到前线志愿军战士的手里呢?”负责志愿军补给重任的刘居英,深知解决运输问题,是志愿军能否坚持胜利作战的一大重要战略问题。

那个夜晚,已经躺在床上的刘居英久久无法入睡,苦苦思虑了一整夜,最终想出了一个对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第二天一早,他把心中所想的最佳建议上报给了周总理,建议内容为:“亲自带领铁道抢修部队的四个师,和美军来一场速度竞赛。美军毁坏路线,我军即刻修补。”

刚听到刘居英的建议时,周总理被这个“疯狂”的想法所惊到了!缓了一小会后,周总理认真地说:“美军的‘炮弹雨’可不是开玩笑的!如此强势和密集的火力,这是用大家的生命来完成路线修补啊!”

深知总理的顾虑,刘居英稍稍调高了音量回答道:“革命需要流血、牺牲,为了新中国的胜利而披荆斩棘、在所不辞!”

看着他坚定不移誓要完成任务的决心,周总理静默了半响后,妥协地说:“同意你的建议”。

面对着美军密集的炮弹轰炸,刘居英带领着铁路抢修部队的四个师、一个团和1个铁路部队的兵力,在志愿军高射炮部队的掩护下,以朝鲜的三角区铁路为首要抢修位置。

在保证该三角铁路的畅通之下,根据战局的情况,组织不同的维修部队,前往其他区域进行抢修。

很短时间内,这一支抢修队伍重建了被美军毁坏的铁路。可是,万恶的美军丝毫没有间断过炮火,不停地轰炸铁路还有抢修铁路的铁道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为了将损失降至最低,刘居英想出了不少的“奇招”。在抢修好被毁路段后,等待运输物资的火车通过后拆下铁路的主要组成部件,伪造成没有修理的样子。此举目的是蒙骗敌军侦察员,之后再将部件一一组装回去。

还有就是只对进行确保能够通车的铁路抢修,不对铁路进行加固等措施,此举大大提升铁路的抢修速度。

与此同时,刘居英还采用抢运的方式。一方面使用单方向发车,以缩短发车时间,极大地提高单次的运输量。

另一方面,以夜间为主要发车时间,以此避免美军的轰炸。此外,在防空高射炮的保卫下,铁道抢修部队得以顺利完成抢修工作。

为了让运输线正常运行,日夜奔波忙碌的刘居英,在一次连续四天不眠不休的工作后,因突发低血压而倒在岗位上。但昏睡两天后苏醒的他,没等身体完全康复,就又投入到工作中。

不管医护人员如何劝阻,他只是说道:“现在是战争的关键时候,前线的战士在浴血奋战,我也必须重新投入工作。”

在刘居英的带领下,勇敢不怕牺牲的铁道抢修队伍,用生命维持后勤补给的运输线,从根本上解决了运输的大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战争的结局已是注定

1952年的4月,因生病的彭德怀回国治疗,陈赓暂时担任志愿军司令员。

原本,陈赓对刘居英的能力有所耳闻,当听完他的工作汇报后,更加佩服这位顽强勇敢、头脑清晰的铁道部负责人。

只要敌人一炸毁铁路,我军就迅速展开抢修。这一条“钢铁运输线”既有效解决了补给问题,又一举击碎了美军想打赢战争的美梦。

到了5月底,作为这场“绞杀战”的策划者和行动者的范弗利特向媒体表示:“尽管我方动用了空军和海军的一切力量来切断中国的物资补给,但是他们总能顽强地将物资运送至前线,他们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美军所不知道的是,这一条志愿军的补给线,是一条“打不烂、炸不断,宛如钢铁般坚硬的后勤补给运输线”。所以,这一场战争的结局早已是注定的。

持续了三年之久的抗美援朝战争,最终取得伟大的胜利!在这一场战争结束后,周总理在会议上,对做出巨大贡献的刘居英赞叹到:“如果没有刘居英,抗美援朝战争的结局或将改写!”

从朝鲜回国后的刘居英,被调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担任副院长。如此突然地调任,让刘居英摸不着头脑。他对时任院长的陈赓表示:“近二十年来,我不是在前线就是在后勤工作,完全没有在大学的工作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陈赓安抚道:“每个人都是从新手走过来的,我相信你可以胜任的。”

陈赓的这一席话,让刘居英卸下了心里的包袱。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作为学院副院长的刘居英可谓是倾其所能,努力培养和造就了大批高级军事人才。

1961年,陈赓院长病逝。如陈赓生前所愿,刘居英被任命为军事工程学院院长。

在61岁那年,刘居英重回铁道部门,担任铁道兵副司令员。继续工作了十年后,七旬的他离开曾经热爱的工作岗位,享受老年生活。

2015年12月,98岁的刘居英在北京病逝。

刘居英将军的一生波澜壮阔,年轻时有勇有谋,获耀眼功勋,年老时竭尽所能育有用之才。

而那一条“钢铁运输线”,是刘居英将军和后勤大部队用生命撑起来,也是他们热情投入工作的历史印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革命英雄不惜付出生命和洒下热血,为我们创造了眼下美好的生活,我们一定要无比珍惜。

同时,我们要继续传承革命英雄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继续砥砺奋进前行,为祖国发展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