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

马作鹏

衍射、谱学、散射、成像等近100种实验方法;

真空内波荡器、低温永磁波荡器、多种椭圆极化波荡器、超导和永磁扭摆器等直至低温和高温超导波荡器……加速器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

日前,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上海光源线站工程在上海浦东张江顺利通过国家验收。通过上海光源线站工程的建设,上海光源的综合能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俯瞰上海光源。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供图

上海光源线站工程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的“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解决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为主要目标,在上海光源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建立先进、系统的同步辐射实验方法与综合研究手段,全面强化和拓展实验能力。

俯瞰上海张江,形似“鹦鹉螺”、中国大陆第一台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上海光源内,前来“用光”的科学家们陆续在原子、分子尺度上解析和研究了许多重要的物质微观结构和作用机理,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化学、能源环境、医学等学科前沿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

在上海光源开放前,很多中国科学家只能到欧美国家的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上“借光”。国内一位知名的结构生物学家过去就要和学生一起排“国际长队”去日本光源收实验数据。

4月30日,今年五一假期前最后一个工作日,上海光源的食堂满满都是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实验用户。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施尔畏回忆,“最初,很多人担心上海光源没有足够的用户,如今的上海光源近乎满负荷运行,用户得排队申请。”

国家验收委员会认为,项目按指标、全面、高质量完成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的各项建设任务。建设队伍坚持自主创新,推动中国同步辐射方法与技术体系的原始创新,在广泛的光子能区内建成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同步辐射实验方法体系,建立了先进的同步辐射技术支撑体系,上海光源的综合能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整体性能已位于国际上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光源的前列水平。试运行期间,项目整体运行稳定可靠、成果显著,科技与社会效益突出,将为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核心关键技术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验收委员会一致同意上海光源线站工程通过国家验收。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光源线站工程副经理邰仁忠介绍说,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6条性能先进的光束线和实验站、拓展光源性能、建立用户辅助实验室和用户数据中心等。上海光源线站工程建成后,上海光源目前共有34条束线46个实验站为广大用户提供服务,覆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化工催化等多学科领域,成为国际上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光源装置中线站数量最多、能区覆盖范围最广、实验方法丰富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于2016年11月开工建设,2023年7月全部建成。工程采取“建好一批开放一批”的模式,在工程试运行期间,新建线站已提供服务约8万小时,用户发表科学论文近500篇(包括《科学》《自然》《细胞》等期刊论文12篇),并为35家中国国内领军企业提供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支撑科技发展的效果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