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走进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瀛湖镇桥兴村,只见满园枇杷恰似“满树黄金压枝头”,古人描绘的“摘尽枇杷一树金”已成为如今瀛湖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10年前,靠着瀛湖水,桥兴村村民几乎家家都在瀛湖里搞网箱养殖。由于水产养殖对水质造成污染,2017年12月,瀛湖库区积极引导渔民转产上岸,熊自远便是其中一员。

“不找到一个出路怎么行?”转产后的熊自远刚开始有点茫然。毗邻桥兴村的清泉村,种植枇杷历史悠久,每年第一批上市的枇杷就会被抢购一空,成了村民致富的“黄金果”。“清泉村家家户户种枇杷都把钱挣了,那我为什么不能试试呢?”说干就干,2018年,熊自远在家门口的荒地种植10亩枇杷,成为首批桥兴村枇杷种植大户。

几年间,跟随熊自远种植枇杷的农户越来越多。漫山“金果”,又大又甜,不料却出现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产业困局:村里种植的都是“土枇杷”,个小、储存能力差,本地市场需求不大,外地市场又运输不过去。

熊自远一筹莫展:“以前老品种网上销售就烂了,正是颜色金黄的时候,下了4天大雨,一半以上的果子都烂在地里,那时候饭都吃不下去,愁得没办法。”

后来,在瀛湖镇政府的帮助下,桥兴村结合实际,引进了果大、肉厚、水分足、产量高的新品种“大五星”枇杷。同时,熊自远积极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坚持使用有机肥料,严格控制病虫害,确保枇杷的品质。

“现在家里园子一共有50亩左右,今年能产1万多斤,再过两年要产2万到3万斤,一年就能挣20来万元呢!”熊自远喜不自胜。

近年来,瀛湖镇将枇杷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示范产业,采取“支部+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企业带动、基地示范、合作社组织、农户参与的良好氛围,打造“瀛湖枇杷”金字招牌。

现如今,瀛湖镇涉及枇杷种植的现代农业园区6个、家庭农场6个、合作社5个,1500多户农户从事枇杷种植,在环瀛湖的11个村先后发展枇杷种植7000余亩,平均每12家瀛湖人中就有一家因栽植枇杷增收。2023年,该镇枇杷产量500多吨,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000万元,户均增收2万余元。

立足于当地枇杷鲜果发展良好的基础,瀛湖镇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做到当季售卖鲜果,季后售卖鲜果加工品。冬季在枇杷树下养殖中华蜜蜂,产出高品质枇杷蜜;同时,收集小果拙果加工制成枇杷膏、枇杷果片、枇杷罐头;就连小小一朵枇杷花,也将它制成了好评如潮的枇杷花茶。

“我也是瀛湖的,前几年看着周边邻居种枇杷,有的收入好几万块钱,我就抓紧种植,目前总共种了33棵枇杷树,平时我在安康市里开出租车,家里还有‘金果子’能卖钱,咱瀛湖的枇杷好吃不愁卖!”出租车司机李康林高兴地说。

近年来,瀛湖枇杷的品质越来越好,知名度不断提升,市场渠道也逐渐拓宽,每年枇杷成熟季,全国多地的经销商来到瀛湖进货,色泽鲜亮、酸甜适度、汁多肉嫩、营养丰富的果子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种得好,卖得俏,瀛湖枇杷铺出了一条振兴的“金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