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就业不稳定,失业人口多,会降低消费能力,对市场的需求也会降低,从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高的失业率也可能会导致社会问题的增加,如贫困、犯罪等。

出现此类情况有以下原因:一是我们的产业结构和就业人员结构的不匹配,近些年我国重新调整了产业的发展方向,加强第二产业,尤其是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如芯片、机器人、AI等方面,我们的劳动力培养和配置还没有跟上,所以造成第二产业即工业和建筑业缺少大量的基础工人和技术人员,而第三产业容纳不了那么多的就业者,导致内卷越来越严重,供求关系的变化没有带来相应的就业格局的变化。二是就业人员心仪的岗位和现实岗位的不匹配,大量的就业者向往那些工资水平高、工作环境好或者稳定性强的行业,然而我们国家的经济依然还是以中低端产业为主,提供不了那么多的高薪高福利的岗位。三是大学毕业生数量和就业需求量不匹配,现在很多地方出现了高校本硕博倒挂现象,而我们的社会又提供不了那么多的高端人才适合的岗位,于是只能一层层向下内卷。现如今社会对脑力劳动者需求相对来说是下降了,对体力劳动者的需求相对来说反而上升了,那么大学生似乎过剩了,含金量也随之下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有效应对各种压力挑战。

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要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就业矛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供需对接机制,力求做到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正确就业观,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深入分析一些行业出现用工缺口的原因,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

要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城市人才下乡创业。

要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优化创业服务,提升创业质量。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要加强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健全劳动法律法规,规范新就业形态劳动基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制度。有效治理就业歧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等乱象。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机制,增强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