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不走的路还要走两遭,何况走过的路?

那天从蓝田溶洞出来吃完饭,还有半天时间可以转,同伴想走蓝关古道,我不想走来回路,说跟我走一条秘道,就看你本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是秘道,从蓝葛路到312国道的蓝桥是有两条路可以走的,如果加上蓝关古道就有三条。

一条是从蓝葛路周家院子走耿家村到窄峪川,一条是从黄沙沟到窄峪川。前一条我没有走过,今天我没有开车,我不好意思让别人开车;后一条我骑行过,就看看他今天的本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条路窄到罢了,就是路陡弯急,有一个硬拐,我们今天的司机拉着一车的司机,他不害怕。

车在蓝葛路上过了南北沟隧道,就到了黄沙沟村。黄沙沟村车到是挺多,问前面的路况,却没有一个人知道:确实,他们么事跑到窄峪川干啥,那边的人进城也是走312国道,没有了利益,就老死不相往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不顾,我们导航窄峪川接着走。

说到导航,走这种路一般我都是骑行导航,不然驾车导航都是把你导航到环山路上,这条路你肯定是走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走野路的人,一般都爱骑行导航开车,玩的就是刺激。

其实从黄沙沟一路过来人家挺多,路虽然窄但是行车少,还是挺方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到了这个“引蓝济李”工程部,耽搁了将近半个小时,路上有工程车施工。

“引蓝济李”就是引蓝桥的蓝水到李家河水库,把山打一个洞,把那边的水引过来。我看蓝河的水也不大,这个工程已经好多年了,据说投资了几个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家三三两两,就是没有人,到了我上次歇息的楼房前,也不见老人家。上次我们骑行到这里在老人家这里歇息了好长时间,喝了老人家好几壶水。

前面就到了那个硬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我惊讶的是:这个弯道好像没有那么硬了,拐弯处加宽了好多,我们的司机倒了两把就上去了,还不屑得说我大惊小怪,这个弯道没有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确实没有难度,上次来时候这一段土路水泥刚硬化,我们骑着自行车“验收”;现在弯道加宽,我们开着汽车“验收”。

我指着弯道口的刹车痕说:运气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早打听这里的情况是这条沟开车能过来,但是过不去:上坡要倒好几把,车动力不够就上不去;下坡不考虑动力,只要制动好就行。

我们的车是两驱SUV,弯道加宽就轻松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面就到了梁上,这个梁叫做橡树梁,上次写文章有当地人留言。从黄沙沟上到梁顶也就5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橡树梁就是因为上面有棵老橡树,古木参天,三四人合围。旁边有棵笔直的油松从橡树根部蹦出,橡树树干上还有一棵松树的芽,都长出一手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着看,这棵树终于挂上了一级西安市名树标记牌,看时间是在上次我们走之后,树名叫做栓皮栎,就是橡树的一种。

没有写树龄,不过一级树龄在500年以上不满100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橡树旁边有个土地庙,我们燃香拜拜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他们俩朝我笑,咱是老熟人了。

土地庙前有磨盘当桌,柱顶石当凳,我们就沏上茶,给土地公婆倒上一杯,我们自己喝几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桌旁边有野果,看看是羊奶奶,是土地公婆送我们吃的。

故地重游,虽然相隔几年,但已物是人非,不说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喝罢了茶,我们上车,沿着小路弯弯绕绕就到了窄峪川的柳坪。这里就是从312国道伸过来的柏油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丽的窄峪川,我又过来了,迎面看着愈来愈近的玉山,前面就到了蓝桥。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