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有些老生常谈,但无论公正的第三方统计数据,还是极度主观的「通勤观察」,我们都能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开放式耳机这个品类真的火了。根据洛图科技线上监测数据显示,2024 年 Q1,中国蓝牙耳机线上市场销量达到 1757 万副,同比增加 15%,销售额达到 39.1 亿元,同比增加 16%。

虽然 TWS 真无线耳机仍占据市场的主要份额,但从市场份额的角度看,传统真无线蓝牙耳机的吸引力已出现下降,从去年的 60% 以上下降到约 55%,销量增幅仅为 2%。那么这失去的市场份额究竟出现在哪里了呢?没错,被开放式耳机抢走了。

根据洛图科技的数据,开放式耳机的市场份额已经从一年前的 7% 大幅上涨至 14%,销量同比增长高达 148%,和去年年底的数据(2023Q4)相比也有将近 2% 的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洛图科技

而其中表现最好的产品当数华为在去年年底发布的 FreeClip,在具体的品牌份额中,华为在 2024Q1 获得了 2.6% 的市场份额提升,其中 22% 的份额来自其开放式无线耳机 FreeClip。

除了华为外,Bose、JBL 这两大音频品牌的市场份额上涨也离不开开放式耳机的贡献,其中 Bose 的有接近 16% 的份额来自开放式耳机。考虑到 Bose 和华为都是在去年年底才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开放式耳机,能有这样的销量表现,在我看来已经相当了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洛图科技

对比主打产品不是开放式耳机的 Apple 和 Sony,开放式耳机对市场份额的刺激作用则更加明显:在 2024Q1,Apple 和 Sony 都迎来了市场份额的下滑,其中 Apple 下降 1%、Sony 下降 0.6%。

不可否认的,这两个品牌的市占率的下跌也与品牌自身耳机更新周期有关:Apple 和 Sony 瞄准的都是高端耳机市场,但 Apple 上一次更新耳机已经是 2022 年 9 月的事情了。Sony 虽然耳机更新频率较快,但复杂的产品线让 Sony 的产品定位极为复杂,虚高的价格也进一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照这么看,尽管传统真无线耳机的地位在那时还无法被撼动,但随着高端真无线耳机市场内卷的进一步加剧,未来只会有越来越多的耳机品牌放弃从真无线耳机中「退圈」,加入到开放式耳机的阵营中。开放式耳机,也最有可能成为真无线耳机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

真无线耳机注定被取代?

但问题是,开放式耳机市场份额的边界在哪里?或者说,开放式耳机的市场份额有可能超越,甚至完全取代真无线耳机吗?

尽管开放式耳机近年来表现出强劲的市场增长势头,但真无线耳机不会被彻底取代,甚至连「50:50」的情况在短期内都可能都不会出现。

多年来,真无线耳机不断在主动降噪(ANC)、环境音模式、通话降噪和音质优化等方面取得进展。特别是高端真无线耳机,凭借先进的降噪技术和优质音质,甚至对更高级的头戴式降噪耳机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相比之下,开放式耳机由于其开放式设计,在实现高效降噪和提升音质方面面临更大挑战,因此难以在短期内超越真无线耳机的技术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雷科技

在佩戴舒适度方面,开放式耳机由于其不入耳的设计,确实在佩戴舒适度上有天然优势,特别是对于不喜欢入耳式耳机的人群。小雷有朋友就因为耳朵容易发炎的问题,至今无法使用入耳式耳机。

然而,开放式耳机也有自己的短板:这类耳机通常依靠耳挂或头戴的方式固定,长时间佩戴可能会对耳朵或头部造成压力。即使是使用分体设计的开放式耳机,因失去了耳道这一固定点,也需要用其他方式固定自己。

这导致开放式耳机通常拥有更大的体积和更高的重量,无法像高端真无线耳机那样「轻若无物」。以小雷之前在开放式耳机横评中体验过的耳机为例,尽管这些产品采用了不同的固定方式,其「存在感」都非常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雷科技

在价格方面,真无线耳机市场已经形成了从入门级到高端的完整产品线,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真无线耳机的广泛可选性和价格区间,使其能够覆盖更大的消费群体。但高端产品的价格较高,且目前市场选择相对有限,难以与真无线耳机的广泛覆盖相抗衡。

AI 能成为开放式耳机的下一个爆点吗?

当然了,就像之前提到的那样,尽管开放式耳机的短板非常明显,但不入耳、适合长期佩戴的特性,其实非常适合当前以自然语言为主的 AI 潮流。

首先,开放式耳机的设计本身就倾向于更自然的使用体验,结合 AI 语音助手,可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通过 AI 语音助手,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语音指令完成各种操作,如播放音乐、调整音量、拨打电话、查询天气等。

这种自然的交互方式不仅解放了双手,还能大大提高操作效率。此外,先进的语音识别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使得 AI 语音助手能够更准确地理解用户意图,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事实上,华为在此之前也推出过和 FreeClip 生态位类似的产品——华为智能眼镜。两款产品同样采用了开放式扬声器,也同样以长时间佩戴为产品的终极目标。不同的是,即便是华为智能眼镜 2,在产品细节上依旧和一般的眼镜有差距。而 FreeClip 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合格的「耳机」和「耳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雷科技

另一方面,智能降噪与音质优化是 AI 技术在开放式耳机中的另一大应用领域。开放式耳机由于其设计特点,在噪音隔离方面存在一定挑战。而 AI 驱动的智能降噪技术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环境噪音,自动调整降噪参数,有效提升降噪效果。在足够强大的算法支持下,开放式耳机完全有能力用 AI 对音质作出补偿,用软件算法弥补开放式耳机的硬件缺陷。

在 AI 发展的道路上,开放式耳机并不仅仅是追随者,也在逐步成为创新的引领者。AI 的进步将为开放式耳机带来更多可能性,使其在未来的音频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开放式耳机的新未来在哪里?

2024 年,开放式耳机正高速增长,这样的盛况像极了三五年前的真无线耳机市场。就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如何让消费者愿意去尝试开放式耳机仍是厂商们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但在我看来,「教育用户」只不过是厂商面前的一个问题。真正的挑战在于开放式耳机在「听音」之外的附加值——在价格同样为四位数的情况下,消费者为何要选择一款音质稍差,降噪功能完全没有的产品呢?在小雷看来,开放式耳机在做好自己的根本(音质、佩戴、漏音控制)外,还需要找到额外的附加值,才能支撑起四位数的售价。

在探寻「附加价值」这件事上,不同的厂商有不同的做法。比如倍思 Eli Sport 1 专精运动领域,华为 FreeClip、荣耀 TiinLab 选择围绕手机生态,将生态当作自己最大的卖点。

对于开放式耳机这种新兴的、消费者认知有限的品类来说,华为、荣耀等品牌的做法非常聪明:借助手机品牌的影响力,来自手机品牌的开放式耳机可以绕开消费者对开放式耳机的固有偏见,用生态优势抢先进入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雷科技

当然了,AI 依旧是开放式耳机未来最有前景的发展方向。在 ChatGPT4o 引爆 AGI 技术后,开放式耳机或许可结合 AI 大模型技术在空间音频技术上发力,在场景与佩戴优势的基础上,强化音质等综合实力,打造新一代 AI 开放式耳机,未来依然值得期待。

总的来说,开放式耳机和真无线耳机在未来的音频市场上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二者将不断进化和融合,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听音体验。未来,我们将见证更多令人惊叹的创新和突破,共同迎接音频设备市场的美好前景。

2024年5月20日-6月30日,618年中大促来袭,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红书六大电商平台集体“听劝”,取消预售、疯狂杀价!
手机数码、AI PC、智能家电、电视、小家电、空冰洗等热门AI硬科技品类摩拳擦掌,战况激烈。
雷科技618报道团将全程关注电商平台最新战况,AI硬科技品牌最新动态,电商行业全新趋势,敬请关注,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