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州古城的地图上

万寿宫水渠(今新华大街)

是城内的主要河运通道

东大街、西大街

南大街和北大街

则是城内主要陆运通道

在今地图上

可以看到南大街处于

五河交汇处以南

北有通州八景中的

“古塔凌云”“二水会流”

和“波分凤沼”

和西海子公园

在新华大街

玉带河东街

故城东路和车站路

围成的区域内的南大街

尽管风光不再

然而却很好地保留了

旧时的面貌

《运河之上》带您了解

通州老城区

如何保护与创新

如何传承与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州老城中除了水运通道

还有通州城的中轴线

南大街和北大街

以及沿万寿宫水渠

南北两侧的

东大街、西大街

它们分别连着通州老城的

南北大门和东西大门

可见其与通州老城的

货运陆路交通关系紧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由于通州作为

大运河最北端的终点

其货物贸易也非常重要

从而使得这些大街的

商业作用也非常突出

尤其是现存的南大街

即使现在沿街依然有

很多卖牛羊肉

和小吃的店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清朝

《御制通州石道碑》云

“潞河为万国朝宗之地

四海九州岁致百货

千樯万艘辐辏云集

商贾行旅梯山航海而至者

车彀织络,相望于道,

盖仓庾之都会

而水陆之冲达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浙货物皆先至通州,

是以风俗与京师同。”

旧时,通州有山西、

江苏等外埠

商业会馆10座

可见其交通之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州区南大街历史片区

城市设计项目的初衷

是在副中心快速的

城市建设中

来思考老城核心片区的

保护与更新问题

目标是既要保护住

该保护的文化遗产

尤其是物质方面的遗产

因为其有不可再生性

又要面向南大街片区的

更新与设计

解决当时的民居

建筑破败

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街共融

结合城市

恢复玉带河重点工程

再结合中仓的运水粮道

置入水景观

(处理好水、仓、街的关系)

重塑通州老城

作为大运河沿运聚落的

城市历史格局

借助闸、河道

码头、桥等

相关景观节点 的阐释

展现通州老城水文化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宜居宜业

提升南大街两侧商铺的

空间与业态品质

维护南大街

与十八个半截胡同

传统四合院的

历史肌理关系

改善交通、基础设施

和四合院居住条件

提高民生福祉

展现沿运聚落的

宜居宜业的

城市功能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今同辉

保护城市遗产

将遗产的价值植入

现代城市发展

分级分类,活态保护

在重视文物建筑历史

建筑保护的同时

综合考虑恢复中仓

历史场所意象

作为家园中心

对标国际一流的

和谐宜居城市标准

积极挖掘并利用

各存量用地

通过置换成

文化公共服务等功能

古为今用

激发大运河沿线

古市镇的文化创新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多元

强调通州

在京津冀地区的

地域纽带作用

以及大运河跨地区的

文化纽带作用

尊重文化多元

保持南大街

历史风貌特色

借助构建地域

或文化融合

形成的建筑符号体系

展现通州老城

及南大街的文化艺术涵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州老城区

尤其是南大街历史片区

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

历史文化的核心承载区

在未来的老城保护

和城市更新过程中

平衡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创新的关系

使得通州老城为副中心

城市建设增加深厚的

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色彩

让北京城市副中心的

文化名片更加响亮

让这里的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嘉宾

北京建筑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历史建筑保护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李春青

回听《运河之上》

请点击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