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二级美术师、画家王建红老师,曾入选国家多个画册和作品展,2002年至今参加了无数意义非凡的展览,并先后斩获诸多奖项,其中涵盖了2007年为迎接奥运而举办的全国五十六个民族风情展等艺术展。此外,她的作品《好日子》更是曾被中南海收藏。通过王建红的绘画作品,无论是热烈治愈的火烈鸟,抑或是浓淡总相宜的水墨水彩画,都深深地传递着自然与诗意的气息,在一幅幅绘画中,体验着沉淀自己并绽放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隅》

纵观历史上每一次的变革与发展,都改变并引领着方方面面做出与时俱进,甚至是跨时代的变化。各式各样的思想浪潮,以及不同阶段全新的领悟与觉悟,激发了不同年代艺术家们对于艺术形式的大胆追求与摸索挑战。对于绘画而言,新的技法或形式的诞生也无疑在一定层面上丰富了绘画艺术。

“如泼墨、破墨的诞生是对传统严谨笔法的挑战,在当时被认为不合笔法,不被认可。然而,不破不立,每一次笔法、墨法的革新,最终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画的进一步发展。当代重彩画在传统工笔重彩画与现代重彩画已知图式的基础上,势必会从艺术语言内部寻求新的表现方式和突破点。”艺术家王建红边举例着绘画史的发展,边展示着她近来的绘画作品。 “从之前的现代装饰性风格,到现在传统古典风格的回归,从工笔重彩的探索到古典笔墨的尝试,可以说是一直在探索的路上,从未停止……有时候在色彩和形式上玩得多了,就又想转回到古典的根上去寻求一些古人的精华来滋养文心,进而找到新的表现突破口。”

对于王建红来说,绘画在其生命中的意义,就如同是衣服上的精致胸针,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让生活更加有趣,饶富韵味。 也令她的生活有了诗和远方,承载着寄托和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建红

1979 年生于山东泰安,毕业于南开大学美术学专业,获硕士研究生学位,国家二级美术师,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 年,于山东泰安举办个人画展。2003 年,在德胜门箭楼举办御今凯艺术沙龙展八人展。2004 年,获得天津第五届青年画展金奖。2006 年,先后荣获第四届中国重彩岩彩画优秀奖和第六届中国工笔画大赛铜奖。

Q-北京青年周刊

A-王建红

Q 您最擅长或偏爱的是哪类绘画风格?您如何描述您现在的艺术风格?

A 之前更偏重于工笔重彩,现在可能更侧重于笔墨吧。我现在力求把工笔重彩的精致和写意水墨的恣意结合起来,力求找到一个恰当的点将其长处完美融合。

Q 您是否会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和艺术风格探索?

A 艺术的面貌与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外在时代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当代是“中西融合”的时代语境,数字艺术的诞生刺激着重彩画在时代发展中的活力与动力,如何保持民族性的同时进行当代性表现,吸收传统的营养为当代艺术所用,进一步发展与创新重彩画艺术,是我必须面临的时代课题,也是我未来需要继续探索的方向。

Q 您的绘画题材、灵感和艺术创作背景通常都源于何处?它们对您的吸引力是什么?

A 它们通常源于我对某个社会现象或者社会问题的一种看法和担忧,比如《大同世界》就是源于我对于人类对自然破坏的担忧,希望人和大自然能和谐相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同世界》

Q 您认为传统工笔和当代重彩画有什么区别?

A 意境上,传统工笔重彩画注重客观物象,多表达静态,传达出静谧庄重的感觉,具有诗意。而当代重彩画在此基础上运用形式的转变和技法的增加,以及审美的改变,增加了动感的表达,从意境表现出活泼生动,更具趣味性和表现性。当代重彩画不但有写实性绘画表现,也有抽象性的艺术表现,然而总体上追求意象美,发展中国画审美中以小见大、中正大美的气象。内涵上,传统工笔重彩画在于表现自然的美感,尊重客观物象与自我的合一。当代重彩画更加注重心象的表现,利用画面形式与构图上的自由,重塑或再造理想空间,更具哲思性。《大同世界》就是在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再造理想场景。

Q 您的作品《好日子》曾被中南海收藏,对于您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和影响?

A 《好日子》是我画的一组藏族少女载歌载舞的歌舞场景。画中表现的是藏族人民对党、对祖国的热爱和拥护,以及他们对于红红火火新生活的向往和喜悦之情。被中南海收藏 ,我觉得是对我绘画探索的一种肯定吧,我也会再接再厉。

Q 在您看来,一幅好的绘画作品的诞生,其中最重要的过程是什么?

A 首先你要在生活中进行体验,形成一个强烈的感受,然后在社会中进行观察,找到自己想表达的主题。之后再用与之相契合的表现手段和形式,来把这个主题呈现出来。我觉得内化的过程和找到最佳的、表现力强的输出形式,是一幅好作品的诞生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闻道》局部

Q 您透过《大同世界》这幅绘画作品想要传递给大家怎样的核心精神和情感表达?

A 我们与万千生命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宇宙、同一个时空,虽然物种不同,强弱有别,但都拥有平等的灵魂。我们共生共存,是一个有机和谐统一的命运共同体。我创作这幅《大同世界》便是希望让更多人去了解和感触生命的本质,体会到别样的生命色彩,喜欢上这场生命游戏。想要表达一种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应对自然怀有尊重、顺应、保护之心和敬畏之感 ,树立人类与自然一体的整体观。

一幅好的艺术品既要满足观者感官层面的审美,又要满足他们的精神灵魂层面。这幅作品中我选择用自然界中的灵性生物——火烈鸟和梅花鹿,以及森林里的各种植物等有着美好寓意和强烈色彩的物象图式。梅花鹿被视为吉祥的瑞兽,画面里的梅花鹿俯卧昂首,凝视前方,形态自若,它代表着自然界中的静谧之美。幼鹿亭亭玉立,代表着生生不息。火烈鸟羽毛华丽鲜艳,情感专一,是高度忠贞的象征。它代表着一种活跃、热烈、具有生命力的动态之美。人和动物相拥而立,演绎那种天人合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无我境界。

Q 怎样控制一幅画的画面,其节奏是怎样的呢?

A 一幅画的画面乐感来自于绘画语言的相互关联性创造,比如相同或不同的色彩形成类似音乐“和声”的色彩关系;在色相差的陈设上完全可以如音乐的音阶关系般处理,使色调更加优美;又如笔触或细碎符号形成的某种节奏,还有大小线条构成的某种旋律关系,以及色调强烈与温和带来的若听觉的强弱,画面内容间的空白形成的如曲调的小节或休止符,这些都是在绘画艺术创作中能够通过视听转换用视觉代替听觉感受音乐的内容。

Q 至今为止,您目前最满意的是哪幅作品?

A 目前还没有太满意的作品。因为当时觉得很满意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慢慢地被自己否定了,总感觉还不够完美和成熟,觉得自己还能创造出更出色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休憩》

Q 在您看来,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在其中找到平衡点?

A 我觉得艺术是生活中的一方净土,能让你瞬间进入一种静谧的彼岸世界。只要你能在创作中沉下心来投入进去,你就能在繁杂的生活中出尘而脱俗,心远地自偏。

Q 在您的艺术生涯中,绘画带给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 给平淡的生活带来一丝惊喜,给孤独的心灵带来一抹慰藉。

Q 您最近是否在计划筹备绘画艺术展览呢?大概是什么主题?

A 目前计划是在今年 6 月底、7 月初的样子,会在国家画院进行一场为期 5天左右约 20 幅作品的短期展览,这次展览也主要是以回归传统、致敬经典为主题。

张扬

编辑 韩哈哈

摄影 刘艺琳

相关阅读 & 近期热点

孙峥:以生态理念描绘城市生活

白客:找自己 不停歇

郑妮娜力:尽心尽力

汪冰:心之所向 使人自由

田沁鑫&贾一平:创新不计成败 突围才是最好

张澍田:做人、做事、做学问

吴牧野:精准生活 无限游玩

胡杏儿:忙碌是一种幸运

吴彦姝&奚美娟:心灵相通 成就彼此

陈萨:弹奏永远指向内心

KnowYourself钱庄:置身事内

策展人祝羽捷:探索爱、治愈、成长的可能性

点击以下封面,一键下单新刊

「 2024年5月23日 田凤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