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cott Feinberg

译者:易二三

校对:覃天

来源: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23年10月12日)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电影行业——尤其是好莱坞——的从业人员读书不多。1926年,赫尔曼·曼凯维奇在本·赫克特到达西部时给他发了一封电报:「这儿有无数机会,而你唯一的竞争对手是群白痴。」与此同时,2023年的获奖影片《美国小说》中有这样一句笑料:「好莱坞没人读书。他们会让助手去读,然后总结一下。整个电影城都靠读书报告运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小说》(2003)

但本刊怀疑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并意识到在63年来第一次演员和编剧同时罢工期间,许多平日里忙碌的人也有了空闲时间,于是联系了全球电影界数百位杰出人士,请他们根据质量、作用和影响力等因素,推荐与电影有关的最伟大的书籍——包括自传、传记、小说、指南、制作花絮等各种类型。他们每人都收到了一张「选票」,上面列出了约1200部著名书籍,另外还留出了补充意见的位置。

在322名参与者中,有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艾娃·德约列、奥利弗·斯通、约翰·沃特斯和席琳·宋);演员(丽莎·明奈利、亚历克·鲍德温、劳拉·邓恩、科尔曼·多明戈和莎拉·保罗森);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和艾米·帕斯卡尔);编剧(汤姆·斯托帕德、保罗·施拉德和约翰·木兰尼);高管(大卫·扎斯拉夫、雪莉·兰辛、麦克·巴克、汤姆·罗斯曼和贝拉·巴贾里亚);纪录片制作人(肯·伯恩斯、希拉·内文斯和埃罗尔·莫里斯);动画师(弗洛伊德·诺曼);作曲家(尼古拉斯·布里特尔);经纪人(托妮·霍华德);奥斯卡、奥斯卡电影博物馆、金球奖、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美国电影协会、美国电影学会、美国电影中心、黑名单网站、阿拉莫连锁影院以及圣丹斯、多伦多和卡罗维发利电影节等机构或组织的负责人;记者(莫琳·多德、格雷登·卡特、罗克珊·盖伊、大卫·雷姆尼克、林恩·赫希伯格、迈克尔·沃尔夫和劳伦斯·奥唐纳);影评人;学者;以及众多电影书籍的顶尖作者。

以前也有过针对某些特定读者群的「最伟大电影书籍」调查,但此次的规模和范围都可以说是空前的。我们希望本刊的读者能去翻阅这些书籍,从中受到启发,并更多地了解我们所报道的艺术形式和行业,因此我们隆重推出——按照票数从少到多的顺序——由最了解电影的人评选出来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0本电影书籍榜单。

98.(并列)

《电影中的超验风格:小津,布列松,德莱叶》

Transcendental Style in Film: Ozu, Bresson, Dreyer

作者:保罗·施拉德

1972

16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撰写了《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的剧本以及自编自导了《第一归正会》等作品的施拉德,在他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学院毕业论文中撰写了这篇关于电影精神内核的研究报告。他认为,这篇论文所聚焦的三位电影人的作品都探究了「存在的奥秘」。

98.(并列)

《海沃德回忆录》

Haywire: A Memoir

作者:布鲁克·海沃德

1977

16票

布鲁克是经纪人/制片人勒兰·海沃德和演员玛格里特·苏利文的女儿,在几位著名的家族朋友的回忆的帮助下,她回顾了自己看似完美的家庭的遭遇:父亲离开了这个家,哥哥被送进了福利院,母亲和姐姐自杀了,她成了一个努力让自己的孩子免受类似的心碎的单亲妈妈。这本书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

98.(并列)

《电影作为颠覆的艺术》

Film as a Subversive Art

作者:阿莫斯·福格尔

1974

16票

福格尔是40年代纽约Cinema 16电影协会的创始人,也是60年代纽约电影节的创始人之一,根据《纽约时报》的讣告,他「对电影史的影响是其他非电影制作人难以企及的。」在这本书中,他延续了自己坚持一生的工作,重点介绍了他认为值得更多观众观看的非主流电影。

88.(并列)

《许愿之饮》

Wishful Drinking

作者:凯丽·费雪

2008

17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费雪的第一本回忆录改编自2006年的独角舞台剧,在书中,这位好莱坞幸存者诙谐地讲述了自己作为两位影星的女儿的成长经历:19岁出演《星球大战》,以及与酗酒、毒瘾和精神疾病的斗争。她说:「我对自己有多疯狂非常清醒。」她还说:「如果我的生活不有趣,那只是因为它本就如此,它是难以接受的。」

88.(并列)

《华特·迪士尼:美国想象力的胜利》

Walt Disney: The Triumph of the American Imagination

作者:尼尔·盖布勒

2006

17票

迪士尼的传记很多,但没有一本像这本书一样研究透彻、写得如此出色。书中介绍了迪士尼如何将绘画作为逃离郁郁寡欢的童年的一种方式,深入探讨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制作过程,记录了迪士尼和他的工作室如何因1941年的罢工而彻底改变,并揭示了直到迪士尼乐园开业,迪士尼才获得了足够的经济保障。

88.(并列)

《负空间:曼尼·法伯电影评论集》

Negative Space: Manny Farber on the Movies

作者:曼尼·法伯

1971

17票

这本作品集收录了法伯在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为《国家》或《艺术论坛》杂志撰写的45篇文章,展示了他的独立思考(他倾向于朴实无华的「白蚁艺术」)和独特的写作风格。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称,这本书「摆在每个影评人的书架上,它被引用、借鉴、挖掘或用作出发点的频率之高令人惊叹。」

88.(并列)

《月球是个气球》

The Moon’s a Balloon

作者:大卫·尼文

1971

17票

在这本令人捧腹大笑的回忆录的第一部(译者注:1975年,尼文出版了续作《带来一匹马》[Bring on the Empty Horses])中,这位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英国演员回顾了他的不良童年、短暂的兵役以及二战前在好莱坞崭露头角的经历。该书曾登上各大畅销书榜单。

88.(并列)

《杀手人生:一位独立电影制片人如何在好莱坞及电影行业的种种交易和灾难中幸存下来》

A Killer Life: How an Independent Film Producer Survives Deals and Disasters in Hollywood and Beyond

作者:克里斯婷·瓦陈,奥斯汀·邦恩

2006

17票

这是独立电影巨匠克里斯婷·瓦陈的第三本书,书名来源于她的制片公司杀手影业(Killer Films),书中谈到了她放弃早期导演理想的原因,讨论了她与托德·海因斯的合作以及酷儿电影的发展,并讲述了她在指导《男孩别哭》和《远离天堂》等优秀独立电影取得成功时遇到的挑战。

《男孩别哭》(199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孩别哭》(1999)

88.(并列)

《弗莱德金的网:自传》

The Friedkin Connection: A Memoir

作者:威廉·弗莱德金

2013

17票

这位新好莱坞电影人于今年8月去世,他在本书中讲述了拍摄《法国贩毒网》和《驱魔人》等经典影片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对冒着别人的生命危险进行拍摄的后悔)、他臭名昭著的自负和固执(他拒绝了《星球大战》),以及1980年的一次心脏病发作让他对事物有了不同的看法。

88.(并列)

《大卫·O·塞尔兹尼克的好莱坞》

David O. Selznick’s Hollywood

作者:罗恩·哈弗

1980

17票

作为洛杉矶艺术博物馆电影部门的多年主管,哈弗痴迷于《乱世佳人》——在这部电影还没那么容易被反复观看的时候,他就已经看了大约150遍——并对塞尔兹尼克顶礼膜拜。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了这本巨著,《洛杉矶时报》称其「与塞尔兹尼克制作的任何作品一样精致」,据说印刷成本高达100万美元。

88.(并列)

《黑暗城市:黑色电影里的失落世界》

Dark City: The Lost World of Film Noir

作者:埃迪·穆勒

1998

17票

这位「黑色电影沙皇」——电影节策展人和特纳经典电影频道主持人——用风趣的俚语、华丽的剧照和海报,重点介绍了黑色电影相关的(既有知名的,也有未被充分认识的)作品和人物,并讲述了这个二战后以法文命名却兴盛于美国的电影类型的故事。

88.(并列)

《捕杀:谎言、间谍和保护性奴役者的阴谋》

Catch and Kill: Lies, Spies and a Conspiracy to Protect Predators

作者:罗南·法罗

2019

17票

法罗记录了他为揭露哈维·韦恩斯坦的性犯罪所做的努力,回忆了雇主的阻挠、韦恩斯坦盟友的恐吓,以及他与声称自己曾遭受性虐待的姐姐关于如何与其他幸存者交流的谈话。他的报道助推了#MeToo运动,并为他赢得了普利策奖。

88.(并列)

《卡萨维蒂论卡萨维蒂》

Cassavetes on Cassavetes

作者:雷·卡尼

2001

17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卡尼对卡萨维蒂进行了共计长达400小时的采访,在这位独立电影的开拓者于1989年去世后,卡尼又花了十多年的时间采访了所有认识卡萨维蒂并与他共事过的人,深入了解了卡萨维蒂对拍电影的渴望、制作技巧以及对主流成功的不屑一顾。卡尼称自己的书是「卡萨维蒂生前未能动笔的自传。」

83.(并列)

《造星机器》

The Star Machine

作者:珍妮·贝辛格

2007

18票

在好莱坞的黄金时代,电影公司或多或少都拥有自己签约的演员,可以改变他们的名字和外貌,塑造他们在银幕内外的形象,将他们捧红或抛弃。贝辛格通过对拉娜·特纳、泰隆·鲍华和狄安娜·德宾等明星的案例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好莱坞明星制的运作机制。

83.(并列)

《绿野仙踪的诞生》

The Making of The Wizard of Oz: Movie Magic and Studio Power in the Prime of MGM — and the Miracle of Production #1060

作者:阿尔让·哈梅茨

1977

18票

这本开创性的「制作花絮」书籍剖析了成就米高梅经典《绿野仙踪》的所有要素。后来成为《纽约时报》好莱坞记者的哈梅茨采访了数十位当时仍在世的演员和剧组人员,并获得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幕后故事——为什么《彩虹之上》差点被删掉,扮演芒奇金人的演员是在哪里找到的,米高梅如何隐藏嘉兰的身体成熟度,坏女巫是如何「融化」的,等等。

《彩虹之上》(199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彩虹之上》(1997)

83.(并列)

《剪辑之道 : 对话沃尔特·默奇》

The Conversations: Walter Murch and the Art of Editing Film

作者:迈克尔·翁达杰

2002

18票

小说家翁达杰和剪辑师默奇在拍摄电影版《英国病人》时相识并一见如故,两人在两年时间里进行了五次「对话」,探讨了默奇如何在其辉煌的职业生涯中应对各种挑战。导演约翰·布尔曼写道:「所有电影行业工作者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83.(并列)

《对话好莱坞黄金年代的伟大电影人》和《对话新一代的伟大电影人》

Conversations With the Great Moviemakers of Hollywood’s Golden Age at the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and Conversations at the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With the Great Moviemakers: The Next Generation

作者:小乔治·史蒂文斯

2006&2012

18票

史蒂文斯是传奇导演乔治·史蒂文斯的儿子,也是美国电影学会的创始人,他记录了在美国电影学会举办的电影人研讨会的精彩片段,并加以评述——除了美国电影人之外,还有不少海外嘉宾。第一本收录了哈罗德·劳埃德、费德里科·费里尼和萨蒂亚吉特·雷伊等人的智慧结晶,第二本则聚焦于乔治·卢卡斯、梅丽尔·斯特里普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等年轻传奇人物。

83.(并列)

《独自一人》

By Myself

作者:劳伦·白考尔

1978

18票

贝蒂·琼安·佩斯克是一个「来自纽约的漂亮犹太女孩」,19岁时被霍华德·霍克斯发掘,改名换姓,并因在《逃亡》中与亨弗莱·鲍嘉(两人后来喜结连理)的风骚对手戏而一炮而红。这本回忆录记述了白考尔从影前后的许多坎坷经历,包括鲍嘉的去世以及与弗兰克·辛纳特拉的一段风流史,曾入选美国国家图书奖。

76.(并列)

《纯真告别》

Valley of the Dolls

作者:杰奎琳·苏珊

1966

19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珊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三个怀揣演艺梦想的年轻女孩的生活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尤其是因为「娃娃」(dolls,兴奋剂和镇静剂的昵称)——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变,《华盛顿邮报》称其为「垃圾读物」以及「集美国的所有问题于一身」,但该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蝉联了22周的榜首,1967年还被翻拍成一部电影,目前累计销售逾3100万册。

76.(并列)

《稳操胜券:斯派克·李的游击式电影拍摄》

Spike Lee’s Gotta Have It: Inside Guerrilla Filmmaking

作者:斯派克·李

1987

19票

斯派克·李1986年的导演首作《稳操胜券》让他一举成名。本书讲述了斯派克·李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一家摄影实验室威胁要拍卖他的底片,除非他清偿债务)完成这部影片——素材来自于他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写下的日记,以及《公告牌》杂志的一次采访。

76.(并列)

《发电厂:好莱坞的创新艺人经纪公司背后的故事》

Powerhouse: The Untold Story of Hollywood’s Creative Artists Agency

作者:詹姆斯·安德鲁·米勒

2016

19票

米勒是继路易斯·特克尔(他撰写了关于SNL、ESPN和HBO的口述史书籍)之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口述历史学家,他让好莱坞一些口风最紧的人——包括迈克尔·奥维茨和罗恩·迈耶在内的创新艺人经纪公司(CAA)过去和现在的高管、员工——打开话匣子,揭示了导致电影公司在人才上的疯狂投入、改变电影类型使其具有经济效益的智慧、野心和贪婪。

76.(并列)

《与奥逊·威尔斯共进午餐》

My Lunches With Orson: Conversations Between Henry Jaglom and Orson Welles

作者:彼得·比斯金德

2013

19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我是奥逊·威尔斯》(This Is Orson Welles)一样,在本书中,威尔斯与一位年轻的电影人进行了对话,这一次发生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他与亨利·雅格洛共进了午餐。当时,他因过度消费和自负而臃肿,但又被电影业所打击,这是他最古怪的时候:对理查德·伯顿无礼,大谈纳粹杀害卡洛·朗白的阴谋,害怕因拥抱而感染艾滋病。

76.(并列)

《蒙哥马利·克利夫特传》

Montgomery Clift: A Biography

作者:帕特丽希娅·博斯沃思

1978

19票

数十年来,博斯沃思一直在杂志和书籍中对好莱坞人物进行剖析,而此次她尽自己所能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的演员——在一场车祸夺走了他曾经完美无瑕的面容之后,他在性方面产生了矛盾,并一直耿耿于怀。博斯沃思在这本书上花费了五年时间,正如《纽约时报》所指出的,「她似乎和所有与克里夫特有关的人都交谈过。」

76.(并列)

《好莱坞口述史》

Hollywood: The Oral History

作者:山姆·沃森&珍妮·贝辛格

2022

19票

在这本长达800页的书中,作者汇集了数十年来在美国电影学会举办的数百场研讨会的内容,并对这些内容进行了巧妙的编排,使读者仿佛看到了电影业各行各业的人士就不同的时代和主题进行的对话。《纽约时报》将这部作品形容为「结构性折纸」。

76.(并列)

《霍克斯论霍克斯》

Hawks on Hawks

作者:约瑟夫·麦克布莱德

1982

19票

麦克布莱德于1970年结识了霍克斯,并在弗朗索瓦·特吕弗的敦促下,说服霍克斯在七年时间里接受了数次采访,最终在一本有着《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风格的书中介绍了霍克斯长达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霍克斯令人难忘地谈到了他对关于男性友谊和强大女性角色的故事的偏好,以及令人费解的《夜长梦多》(「我不打算解释什么,我只想拍几场好戏」)。

72.(并列)

《斯科塞斯论斯科塞斯》

Scorsese on Scorsese

作者:伊恩·克里斯蒂&大卫·汤普森

1989

21票

两位作者于1987年在英格兰和苏格兰分别与斯科塞斯进行了三次访谈,它们为这部关于美国过去50年来最重要的电影人之一的著作提供了大部分素材。这位大师讲述了他在小意大利区的成长经历、他受到的电影影响以及从《基督最后的诱惑》到他所有影片的制作过程。

《基督最后的诱惑》(198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督最后的诱惑》(1988)

72.(并列)

《无「员」的反叛:一个只花了7000美金的23岁导演如何闯进好莱坞》

Rebel Without a Crew: Or How a 23-Year-Old Filmmaker with $7,000 Became a Hollywood Player

作者:罗伯特·罗德里格兹

1995

21票

如今,罗德里格兹因《非常小特务》系列电影而为人所知,但他在1992年拍摄西班牙语导演首作《杀手悲歌》时,靠的是参加医学研究获得的报酬作为拍摄资金。影片最终卖给了哥伦比亚公司,获得了七位数的票房,让他一举成名。本书摘自罗德里格兹的旧日记,并收录了他的完整剧本

72.(并列)

《亲爱的妈咪》

Mommie Dearest

作者:克里斯蒂娜·克劳馥

1978

21票

在好莱坞历史上最伟大的明星之一琼·克劳馥去世一年后,她被剥夺了继承权的养女撰写了这本令人震惊的书,声称克劳馥精神不稳定,并在童年时期虐待过她(「别再用钢丝衣架了!」)。克劳馥的其他几位子女对这本书提出了质疑,但它还是在1981年被翻拍成了一部剧情片。

72.(并列)

《电影人生》

A Life in Movies

作者:迈克尔·鲍威尔

1987

21票

作为英国最伟大的电影人之一,鲍威尔在这本回忆录中详细讲述了人生前43年的经历,包括自己的童年、在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手下进入电影界、为亚历山大·柯达工作、为J·亚瑟·兰克拍摄《红菱艳》,以及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本书面世三年后鲍威尔去世,但他的遗孀、著名剪辑师塞尔玛·斯昆梅克完成了他的第二部回忆录。

69.(并列)

《乔治·赫雷尔的好莱坞:华丽肖像,1925-1992》

George Hurrell’s Hollywood: Glamour Portraits, 1925-1992

作者:马克·A·维埃拉

2013

22票

那些常常摆放在咖啡桌上的书籍中,这本是最引人注目的,这要归功于赫雷尔这位杰出的好莱坞肖像摄影师所拍摄的照片,以及维埃拉对这些照片的展示——维埃拉本身也是一位摄影师,出版过十几本令人印象深刻的书籍。维埃拉和赫雷尔其实早在1975年就已相识并合作完成了一本书;赫雷尔于1992年去世。

69.(并列)

《电影院里的五千零一夜》

5001 Nights at the Movies

作者:宝琳·凯尔

1982

22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有些人更喜欢凯尔的长篇作品,但许多为决定下一部看什么而苦恼的电影爱好者都非常喜欢她在《纽约客》「城中新事」(Goings On About Town)栏目中发表的短评——本书正是这些短评的集锦。《纽约时报》称它们「读起来就像罗兰·巴特的迷你随笔:煽动、精炼、独特。」

69.(并列)

《奥斯卡85年》

85 Years of the Oscar: The Official History of the Academy Awards

作者:罗伯特·奥斯本

2013

22票

奥斯本由演员转为记者(他曾是《好莱坞报道者》的作者),他的第一本书是1965年出版的《奥斯卡金像奖画报》(Academy Awards Illustrated),不失偏颇地讲述了奥斯卡幕后的机构的历史,随后学院邀请他撰写其官方历史,本书于1979年首次出版。2013年,奥斯本对该书进行了第六次更新,他当时已是深受喜爱的特纳经典电影频道主持人。奥斯本于2017年逝世。

66.(并列)

《斯派克、迈克尔、都市浪人和女同性恋:跨越十年的美国独立电影导览》

Spike, Mike, Slackers and Dykes: A Guided Tour Across a Decade of Independent American Cinema

作者:约翰·皮尔森

1996

23票

皮尔森是本次投票中制片人的代表,他阐释了自己如何帮助当时默默无闻的电影人制作、出售并让全世界看到他们的作品,并且分享了关于斯派克·李的《稳操胜券》、迈克尔·摩尔的《罗杰和我》、理查德·林克莱特的《都市浪人》以及《篮球梦》《疯狂店员》等影片的故事。各章节之间还穿插了皮尔森与凯文·史密斯的对话。

66.(并列)

《冲击值:低俗趣味之风雅》

Shock Value: A Tasteful Book About Bad Taste

作者:约翰·沃特斯

1981

23票

这位来自巴尔的摩的「垃圾教皇」是近期奥斯卡博物馆一个新展览的主题人物,约翰·沃特斯在这本书分享了他的早期电影(如《粉红色的火烈鸟》)背后的故事,以及指导他不同寻常的作品的世界观:「对我来说,低俗趣味才是娱乐的真谛。如果有人在看我的电影时呕吐,那简直就跟起立鼓掌一样。」

《粉红色的火烈鸟》(197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粉红色的火烈鸟》(1972)

66.(并列)

《电影形式与电影感》

Film Form and The Film Sense

作者:谢尔盖·爱森斯坦;译者:陈力

1959

23票

爱森斯坦在54年的人生中拍摄了6部电影,其中最著名的是1925年的《战舰波将金号》,这部电影对其他电影人产生了巨大影响。爱森斯坦的影响还来自他的写作:1942年发表的论文《电影感》讨论了蒙太奇。1949年,由12篇理论和分析文章组成的《电影形式》问世。多年后,这些文章被编译成了这本书,《纽约时报》称其为「必读书」。

64.(并列)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Story: Substance, Structure, Style 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

作者:罗伯特·麦基

1997

24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布莱恩·考克斯在《改编剧本》中令人难忘的塑造一样,麦基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他教授的编剧研讨班影响深远——这也是本书的基础,每个编剧的书架上都有这本书。以防你还没听说过麦基的大名,他讨厌旁白,喜欢「激励事件」。

64.(并列)

《伟大的电影》《伟大的电影2》《伟大的电影3》《伟大的电影4》

The Great Movies, The Great Movies II, The Great Movies III and The Great Movies IV

作者:罗杰·伊伯特

2003、2006、2011&2016

24票

伊伯特为《芝加哥太阳时报》撰写的这些精辟的个人随笔集,让他的文字和思想的崇拜者可以读到他对那些早在他成为影评人之前面世的伟大电影的评论,以及他对之前撰写过的伟大电影的新评价。最后一本在伊伯特去世后出版。

61.(并列)

《不必躺倒:弗朗西丝·玛丽恩和早期好莱坞的女强人》

Without Lying Down: Frances Marion and the Powerful Women of Early Hollywood

作者:卡莉·比彻姆

1997

25票

比彻姆是研究员出身,后进入政坛,又转型为多产的好莱坞作家,她对那些在新兴的好莱坞举足轻重的女性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尤其是玛丽恩——她曾是好莱坞收入最高的编剧,两次获得奥斯卡奖(并将其作为敲门砖),而且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书名源于玛丽恩终其一生都在试图成为「一个可以让人不必躺倒就可以仰望的人。」

61.(并列)

《蛤蟆的油》

Something Like an Autobiography

作者:黑泽明;译者:奥迪·E·博克

1983

25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本以让·雷诺阿的《我的生平和我的电影》(My Life and My Films)为蓝本的回忆录中,这位拍摄了《罗生门》和《七武士》等经典的日本电影大师坦诚地分享了童年的挣扎、将他带入电影世界的哥哥的自杀、他的祖国对他迟来的接纳,以及他的哲学——「没有什么比作品本身更能说明创作者。」

61.(并列)

《我的自传》

My Autobiography

作者:查理·卓别林

1964

25票

卓别林可以说是好莱坞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创作者,也是好莱坞有史以来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在因红色恐怖而逃离美国期间写下了自己的回忆录。在这本畅销巨著中,卓别林讲述了自己狄更斯式的童年、「小流浪汉」角色的由来,以及与当时几乎所有名人的交往(不过其准确性可能得打个问号)。

59.(并列)

《我的最后叹息》

My Last Sigh

作者:路易斯·布努埃尔;译者:阿比盖尔·伊斯雷尔

1983

26票

在他最得力的编剧让-克劳德·卡里埃尔不计名利的大力协助下,这位西班牙最负盛名的电影人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以及酒精、死亡和梦想进行了思考。作为一名超现实主义者,布努埃尔的职业生涯始于一部有着眼球被切开的画面的影片,他宣称:「我喜欢梦,即使是噩梦。」本书出版的同年,布努埃尔叹出了最后一口气。

59.(并列)

《最后的大亨:刘·瓦瑟曼,美国音乐公司和好莱坞的隐秘史》

The Last Mogul: Lew Wasserman, MCA and the Hidden History of Hollywood

作者:丹尼斯·麦克杜格尔

1998

26票

麦克杜格尔曾供职于《洛杉矶时报》,他进行了200次访谈,以了解一个白手起家的人是如何将美国音乐公司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艺人经纪公司、掌管环球影业并成为好莱坞历史上最有权势的人。瓦瑟曼的故事中有些方面并不那么光彩,本书的序言写道:「刘·瓦瑟曼不希望这本书出版。」

57.(并列)

《二十世纪福克斯》

The Studio

作者:约翰·格雷戈里·邓恩

1969

27票

从1967年5月到1968年5月,邓恩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不受限制地出入了二十世纪福克斯,在此期间,公司业务瞬息万变。他对时任总裁理查德·扎努克、《杜立德医生》的制片人亚瑟·P·雅各布斯等人的肖像描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视角,让我们了解当时好莱坞掌权者的生活和创作考量。

57.(并列)

《戈达尔论戈达尔》

Godard on Godard

作者:

1972

27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戈达尔在成为电影人(引领法国新浪潮)之前,曾是一名影评人(为《电影手册》和其他杂志撰稿),这本书收集了他写的关于其他电影人及其作品的评论和文章,以及他后来接受的关于自己电影的采访。收录作品的时间跨度为1950年至1967年。

51.(并列)

《片场日记:现代启示录的诞生》

Notes: The Making of Apocalypse Now

作者:埃莉诺·科波拉

1979

28票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鼓励他的妻子拍摄一部关于《现代启示录》制作过程的纪录片,该片多年后以《黑暗之心》为名上映,但在那之前,埃莉诺将自己在混乱的拍摄过程中所做的笔记写成了一本书——一位明星超重,另一位明星突然心脏病发作,拍摄因天气和军事冲突而推迟,预算和进度都远远超出计划。

51.(并列)

《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德国电影心理史》

From Caligari to Hitler: A Psychological History of the German Film

作者: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1947

28票

1933年逃离德国的评论家克拉考尔回顾了魏玛共和国时期的电影,从中寻找纳粹崛起的线索,他写道:「通过对德国电影的分析,可以揭示出1918年至1933年德国占主导地位的深层心理倾向。」小阿瑟·施莱辛格称本书为「将电影作为历史资料的最雄心勃勃的尝试。」

51.(并列)

《恶魔找到工作》

The Devil Finds Work

作者:詹姆斯·鲍德温

1976

28票

这位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回顾了电影在他的生活和思想中所扮演的角色——小时候(他欣慰地发现贝蒂·戴维斯也有一双凸出的眼睛)、成年后(对《炎热的夜晚》等关于种族问题的幼稚电影嗤之以鼻)以及作为编剧(讲述了他试图撰写一部关于马尔科姆·X的电影剧本的经历)。

《炎热的夜晚》(196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炎热的夜晚》(1967)

51.(并列)

《天才的阴暗面:希区柯克的一生》

The Dark Side of Genius: The Life of Alfred Hitchcock

作者:唐纳德·斯伯特

1983

28票

这是斯伯特撰写的众多传记中的第一本,在希区柯克去世三年后出版,书中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内心冲突:斯伯特非常欣赏这位电影大师的乖僻作品,但同时也认识到,这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对某些合作者——尤其是《群鸟》和《艳贼》的女主角蒂比·海德莉——的压抑和虐待行为。

51.(并列)

《公民凯恩之书》

The Citizen Kane Book

作者:宝琳·凯尔

1971

28票

本书收录了《公民凯恩》的分镜头剧本,但最引人注目的是收录了凯尔长达5万字的文章《凯恩培养之路》(Raising Kane),该文于1971年首次在《纽约客》上刊登。在这篇文章中,她认为赫尔曼·J·曼凯维奇才是这部电影的剧本的主要功臣,而不是奥逊·威尔斯。她的说法得到了威尔斯前合作伙伴约翰·豪斯曼的推波助澜,但后来遭到了其他许多记者的质疑。

51.(并列)

《电影狂想》

Cinema Speculation

作者:昆汀·塔伦蒂诺

2022

28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纽约时报》所说,这位奥斯卡获奖电影制片人的第二本书(继《好莱坞往事》小说之后),「既是一部电影回忆录,也是一部影评作品」,探讨了深深影响他的20世纪70年代的电影。他推崇默默无闻的作品(《滚雷》),对经典作品(《出租车司机》)提出猜想,甚至还向最喜爱的影评人(凯文·托马斯)致敬。

50.

《我是奥逊·威尔斯》

This Is Orson Welles

作者:彼得·博格丹诺维奇&奥逊·威尔斯;乔纳森·罗森鲍姆编辑

1992

29票

威尔斯是博格丹诺维奇撰写的约翰·福特传记的忠实读者,他敦促比他年轻二十多岁并刚在好莱坞崭露头角的博格丹诺维奇和他一起写一本类似的书。他们的对话从1969年开始,涉及到《伟大的安巴逊》遭到肆意破坏等问题,断断续续持续了15年,期间两人都经历了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的起伏。

48.(并列)

《雕刻时光》

Sculpting in Time: The Great Russian Filmmaker Discusses His Art

作者: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1987

30票

塔可夫斯基因癌症去世(享年54岁)后不久出版的这本集著作、演讲、访谈和剧照于一体的作品,探讨了他生前完成的七部长片的灵感、挑战和意义——这些影片曾引起许多电影爱好者的广泛议论和争辩——以及他对苏联的复杂感情。

48.(并列)

《五个人的战争 : 好莱坞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Five Came Back: A Story of Hollywood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作者:马克·哈里斯

2014

30票

哈里斯的第二部作品与《革命影像》(Pictures at a Revolution)一样,围绕五大核心内容展开,这次不是电影,而是在二战期间服役的好莱坞一线导演,即弗兰克·卡普拉、约翰·福特、约翰·休斯顿、乔治·史蒂文斯和威廉·惠勒。该书精彩地探讨了他们和他们的电影制作是如何因海外服役经历而改变的。

47.

《矮子当道》

Get Shorty

作者:埃尔默·伦纳德

1990

31票

这位伟大的美国犯罪小说家在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家之前,曾在好莱坞工作多年,在这部黑暗的喜剧作品中,他讲述了一个放高利贷的奇利·帕尔默跟他前往讨债的制片人推销电影创意的故事。这部作品在1995年被搬上大银幕,由约翰·特拉沃尔塔主演,并在2017年被拍成电视剧。

46.

《告密》

Naming Names

作者:维克多·S·纳瓦斯基

1980

32票

纳瓦斯基是《国家报》的资深编辑,他撰写了一个「道德侦探故事」,试图弄清好莱坞黑名单为什么会出现以及它如何影响了人们,他花了7年时间,对被列入黑名单的人(如达尔顿·特朗勃)和告密的人(包括伊利亚·卡赞和巴德·舒尔伯格)进行了187次采访。该书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

45.

《生活本身》

Life Itself

作者:罗杰·伊伯特

2011

33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普利策奖得主在与癌症抗争的过程中,于2013年去世,他用优美的散文回顾了自己爱上电影的经历、与已故电视搭档吉恩·西斯科尔的关系(「恨有多无意义,爱就有多深」)以及爱妻夏茨的支持(「一阵风把我从坟墓中拉了回来」)。史蒂夫·詹姆斯于2014年将此书改编成了一部纪录片。

44.

《露露在好莱坞》

Lulu in Hollywood

作者:路易丝·布鲁克斯

1982

34票

这位留着标志性黑色波波头的美国女演员就像一颗彗星,光芒四射(她是20世纪20年代最耀眼的电影明星之一,尤其是在德国电影《潘多拉的魔盒》和《迷失少女日记》中),然后一闪而逝——直到她晚年以作家的身份再次出现。这本散文集记录了在早期好莱坞作为一个思想解放的女性的挫折。

43.

《电影书写札记》

Notes on the Cinematograph

作者:罗伯特·布列松

1975

35票

这位法国电影人是后来许多新浪潮电影人的偶像,他在本书中分享了涉及电影相关主题的各种笔记、想法和哲理——有些深刻,有些浅显——从无声时代到有声时代,从专业演员到非专业「模特」。本书为电影人带来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42.

《电影传记词典》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inema [aka The New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Film]

作者:大卫·汤姆森

1975

36票

汤姆森是最多产的电影书籍作者之一,他是一位长期生活在美国的英国人,而这本巨著是他最著名的作品,而且经常更新,其中包括数千篇与电影有关的人物的小传。汤姆森的观点往往与众不同,但总是发人深省。

38.(并列)

《汤姆叔叔、黑鬼、混血儿、保姆和雄鹿: 简明美国电影黑人史》

Toms, Coons, Mulattoes, Mammies and Bucks: An Interpretative History of Blacks in American Films

作者:唐纳德·博格尔

1973

37票

博格尔现在是一位资深教授,也是特纳经典电影频道的常客,被广泛认为是研究电影中的非裔美国人的杰出学者,博格尔通过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首次对电影史上黑人的刻板印象进行了审视。这本书被《纽约时报》誉为「一本静悄悄的革命性著作。」

38.(并列)

《片名前的名字:卡普拉自传》

The Name Above the Title: An Autobiography

作者:弗兰克·卡普拉

1971

37票

作为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三届得主,卡普拉在书中讲述了自己从意大利移民,在贫困中成长,并在逆境中成为好莱坞电影人,创作了《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和《生活多美好》等全民经典影片的故事。这本书读起来很有意思,但许多细节现在看来都值得怀疑;事实上,《纽约时报》宣称,这本书「似乎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谎言。」

《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193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1939)

38.(并列)

《打了就跑:乔恩·彼得斯和彼得·古贝尔带索尼公司在好莱坞一游》

Hit and Run: How Jon Peters and Peter Guber Took Sony for a Ride in Hollywood

作者:南茜·格里芬&基姆·马斯特斯

1996

37票

格里芬和马斯特斯曾是《首映》杂志的同事(马斯特斯如今在《好莱坞报道者》工作),他们联手讲述了日本索尼公司收购好莱坞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然后将其委托给一对古怪的制片人(书中提到,他们曾一起参加过心理治疗)的故事,这对制片人主持了一部又一部的失败之作,他们的巨额酬金和最终的「分手费」震撼了好莱坞的经济生态系统。

38.(并列)

《盛大的告别:唐人街与好莱坞的最后岁月》

The Big Goodbye: Chinatown and the Last Years of Hollywood

作者:萨姆·维森

2020

37票

年仅42岁的维森已经出版了七本杰作,其中最出色的莫过于这本研究《唐人街》的制作和文化背景的作品,该片的导演是罗曼·波兰斯基,制片人是罗伯特·埃文斯。他的研究揭示了编剧罗伯特·汤有一个未经署名的合作者,波兰斯基改变了汤的结局,以反映他自己在莎朗·塔特被谋杀后的宿命论观点。

37.

《低俗电影 : 米拉麦克斯、圣丹斯和独立电影的兴起》

Down and Dirty Pictures: Miramax, Sundance and the Rise of Independent Film

作者:彼得·比斯金德

2004

38票

比斯金德曾在《逍遥骑士、愤怒公牛:新好莱坞的内幕》中讲述过70年代的故事,他在本书中采用了类似的闲聊风格,讲述了90年代独立电影的兴衰,以1989年的《性、谎言和录像带》为背景,该片在罗伯特·雷德福创办的圣丹斯电影节上首映,并由温斯坦的米拉麦克斯公司发行。

36.

《究竟谁拍的这部电影:传奇导演谈话录》

Who the Devil Made It

作者:彼得·博格丹诺维奇

1997

39票

博格丹诺维奇从小痴迷于经典电影,在自己成为顶级导演之前和之后,他都采访过传奇的电影人,这本书收录了他与其中16位的机敏对话,包括希区柯克和霍华德·霍克斯,后者在谈到自己对导演的品味时说:「我喜欢几乎所有能让你意识到究竟谁拍的这部电影的人。」

35.

《电影是什么?》(第一卷及第二卷)

What Is Cinema? [Volumes 1 and 2]

作者:安德烈·巴赞;译者:休·格雷

1967&1971

40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赞是法国电影评论家,与他人共同创办了《电影手册》杂志,倡导「客观现实」(通过深焦等手法迫使观众决定什么是重要的),他在第一卷中发表了关于「本体论和电影语言」、「电影与其他艺术」等主题的文章,在第二卷中发表了关于「电影与社会学」和「新现实主义:一种真实美学」等主题的文章。巴赞死于白血病,年仅40岁。

34.

《来自边缘的明信片》

Postcards From the Edge

作者:凯丽·费雪

1987

42票

费雪的首部小说讲述了女演员苏珊娜·维尔的故事,苏珊娜因吸毒过量而陷入困境,而后努力重新振作起来。她说道:「我好像拿到了快乐的签证,而悲伤,却给我派发了终生通行证。」费雪后来将这本书改编成电影剧本,由迈克·尼科尔斯执导、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并于1990年上映。

32.(并列)

《顺其自然》

Play It as It Lays

作者:琼·狄迪恩

1970

42票

无与伦比的狄迪恩的第二部小说以洛杉矶的一名女演员和单身母亲为中心:玛丽亚的女儿被送进了福利院,她自己也陷入了生存危机,经常开车上高速公路,似乎在寻找着什么。这本书令人深陷其中(「我知道一无所有意味着什么,但还是继续下去」),1972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2005年入选《时代》杂志评选的自1923年以来100部最佳英语小说。

32.(并列)

《艾吉论电影》(第一卷及第二卷)

Agee on Film [Volumes 1 and 2]

作者:詹姆斯·艾吉

1958&1960

42票

考虑到他年仅45岁就死于心脏病发作,艾吉一生所创作的伟大作品实在是太多了。第一卷收录了他为《时代周刊》和《国家》杂志(两者需要完全不同的风格)撰写的影评,第二卷收录了他的三部电影剧本(包括《非洲女王号》和《猎人之夜》)。他还写了《现在,让我们赞美伟大的人》和普利策奖得奖作品《失亲记》。

30.(并列)

《大玩家》

The Player

作者:迈克尔·托尔金

1988

44票

受「伊朗门事件」的启发,托尔金对「现代反社会者」进行了思考,他将这部黑色喜剧设置在自己成长以及遭受过诸多挫折的行业(他的父亲梅尔是一位顶级电视编剧),并围绕神经质的电影公司制片人格里芬·米尔展开——因担心自己的工作可能会受到威胁,而转向谋杀。罗伯特·奥特曼1992年将其改编为一部充满客串大咖的电影。

30.(并列)

《铁骑雄师拍摄纪实》

Picture: A Story About Hollywood

作者:莉莲·罗斯

1952

44票

这位《纽约客》的特约撰稿人在好莱坞待了一年多,从头至尾记录了米高梅公司出品的《铁骑雄师》的诞生过程——在片场观察导演约翰·休斯顿,在摄影棚观察执行官路易斯·B·梅耶和多尔·沙里之间的紧张关系,在纽约与洛氏公司的负责人尼克·申克交谈——在杂志上发表了一个分为五部分的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后来被编辑成本书。

《铁骑雄师》(195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骑雄师》(1951)

29.

《大曝光: 好莱坞与华尔街的真实故事》

Indecent Exposure: A True Story of Hollywood and Wall Street

作者:戴维·麦克林蒂克

1982

46票

《华尔街日报》记者麦克林蒂克爆料了「贝格尔曼事件」——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制片总裁大卫·贝格尔曼伪造支票、挪用公款,但却受到上司的保护——然后将其扩展成一本与众不同的书,成为后来许多试图揭露好莱坞金钱和权力腐败影响的作者的范本。

28.

《网之城:40年代的好莱坞肖像》

City of Nets: A Portrait of Hollywood in the 1940s

作者:奥托·弗里德里希

1988

47票

弗里德里希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电影记者和历史学家,他在书中收集了有关二战、欧洲人逃离希特勒前往美国、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对好莱坞的调查等影响40年代电影的最有意思的故事。《纽约时报》称本书「极具可读性」。

27.

《大卫·O·塞尔兹尼克回忆录》

Memo From David O. Selznick: The Creation of Gone With the Wind and Other Motion Picture Classics, as Revealed in the Producer’s Private Letters, Telegrams, Memorandums and Autobiographical Remarks

作者:鲁迪··贝尔莫

1988

49票

丹尼尔·塞尔兹尼克是这位传奇制片人的儿子之一,他邀请电影记者贝尔莫翻阅其已故父亲的文件,包括他半个世纪职业生涯中口述给秘书的备忘录,贝尔莫对这些文件进行了整理,并在本书中对这些文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说明。在电子邮件时代,除非又发生一次索尼公司遭到黑客攻击的事件,否则很难想象我们还能有这样一个窗口,了解关于电影制作的大小决策是如何做出的。

26.

《眨眼之间 : 电影剪辑的奥秘》

In the Blink of an Eye

作者:沃尔特·默奇

1995

51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默奇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和音效剪辑师之一,他的知名作品包括《教父》系列的三部影片、《美国风情画》《窃听大阴谋》和《现代启示录》。默奇将1988年在澳大利亚的一次演讲扩展成这本宣言之书,讲述了他的剪辑之道:当人们从一个想法转换到另一个想法时会眨眼,因此剪辑也应如此。

25.

《恶魔的糖果: <虚荣的篝火> 的惨败剖析》

The Devil’s Candy: The Anatomy of a Hollywood Fiasco

作者:朱莉·萨拉蒙

1991

54票

身为《华尔街日报》的影评人,萨拉蒙想写一部现代版的《铁骑雄师拍摄纪实》。布莱恩·德·帕尔玛(Brian De Palma)邀请她记录改编自汤姆·沃尔夫关于华尔街的小说《虚荣的篝火》的同名电影的制作过程,而该片最终变成了一场灾难,却为萨拉蒙提供了大量无价的素材。

22.(并列)

《最后的大亨》

The Last Tycoon

作者: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由埃德蒙·威森完成

1941

55票

《了不起的盖茨比》面世十多年后,菲茨杰拉德开始为电影写作剧本,并被公认为「颓废」了。他开始写一本关于门罗·斯塔尔(一个像欧文·萨尔伯格一样的「天才少年」)的书,熟悉 「电影运作的方程式」,他在书中写下了著名的一句话:「美国人的人生没有第二幕。」如果菲茨杰拉德没有在1940年死于心脏病(年仅44岁),并能活着看到这本书的出版,他就会知道自己是错的。

22.(并列)

《对话比利·怀尔德》

Conversations With Wilder

作者:卡梅伦·克罗

1999

55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本受《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启发的书是克罗试图让怀尔德在《甜心先生》中客串后建立的友谊的产物,这两位电影人都是记者出身——一位40多岁,另一位90多岁——着重剖析了后者的生活(他差点执导了《辛德勒的名单》以纪念他在大屠杀中去世的母亲)和电影(如《相见恨晚》启发了《桃色公寓》)。

22.(并列)

《赛璐路壁橱:电影中的同性恋》

The Celluloid Closet: Homosexuality in the Movies

作者:维多·鲁素

1981

55票

鲁索是一位电影评论家和同性恋活动家,他将自己关于电影中男女同性恋者形象的演讲——作为嘲笑或恐惧的对象,几乎总是以死亡告终——编辑成了一本开创性的书。在死于艾滋病前不久,鲁索说:「我知道,在我死后,我的书会被放在某个地方的书架上,某个即将成为同性恋活动家的16岁孩子会读到我的作品,并从那时起继承我的事业。」

20.(并列)

《戈德温传》

Goldwyn: A Biography

作者:A·斯科特·伯格

1989

56票

小塞缪尔·戈德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档案访问机会,伯格花了九年时间阅读了所有资料,并采访了与这位好莱坞黄金时代顶级独立制片人有关的所有人(惠勒!赫本!奥利弗!)。戈德温从来自波兰的岌岌无名的施缪尔·格尔巴菲斯变身成为奥斯卡奖获得者的故事表明,那些因为他著名的「戈德温主义」而低估他的人大错特错了。

20.(并列)

《最终剪辑:制作 <天堂之门> 的梦想与灾难》

Final Cut: Dreams and Disaster in the Making of Heaven’s Gate

作者:

1985

56票

《大曝光》表明,公众对有关电影商业的故事情有独钟,因此,在威廉姆·高德曼的敦促下,联艺公司的高管巴赫在制作该公司的《天堂之门》时做了记录,这是迈克尔·西米诺继《猎鹿人》之后的第一部电影,当时他正处于最傲慢、最放纵的时候。《天堂之门》后来成为了好莱坞历史上亏损最严重的灾难性巨片,导致联艺公司以及这本书的版权被出售。

《天堂之门》(198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堂之门》(1980)

19.

《伦纳德·马尔汀电影指南》(每年更新)

Leonard Maltin’s Movie Guide [annually updated]

作者:伦纳德·马尔汀

1969

57票

马尔汀一直在给引人瞩目的影迷杂志供稿,在此基础上,他签约撰写了这本短评集的第一版——其中包括当时很难找到的信息,如电影片长——当时他只有 17 岁。这本短评集最初有8000个条目,每隔几年更新一次,1982年马尔汀成为《今夜娱乐》的播音评论员后,改为每年更新一次,直到2014年被互联网淘汰。

18.

《好莱坞巴比伦》

Hollywood Babylon

作者:肯尼思·安格

1959

58票

在超市小报和娱乐新闻网站TMZ出现之前,名人八卦很难找到,因此这本记录名人风流韵事、谋杀和自杀的作品大受欢迎,《纽约时报》称其「毫无可取之处」。本书由一位地下电影人撰写,一经出版便成为畅销书,并衍生出一部续作,而且很多内容已被澄清(不,克拉拉·鲍并没有与整个南加州大学橄榄球队上床,简·曼斯费尔德也没有被斩首)。

17.

《体制的天才:好莱坞大制片厂时期的电影制作》

The Genius of the System: Hollywood Filmmaking in the Studio Era

作者:托马斯·沙茨

1988

59票

这本书是对「作者论」的某种反驳,它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个论点:至少在好莱坞的黄金时代,电影不是个人的产物,而是拥有类似军事等级制度和单位的大制片厂的产物。沙茨展示了米高梅、塞尔兹尼克国际、环球和华纳兄弟等电影公司的令人信服的案例分析。

16.

《美国电影:导演和导演之道,1929-1968》

The American Cinema: Directors and Directions, 1929-1968

作者:安德鲁·萨里斯

1968

60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声》影评人萨里斯在旅居巴黎的一年里接触到了《电影手册》杂志的「作者论」(即导演是电影的主要作者),并通过这本薄薄的书将这一理论带到了美国。这本书是美国年轻一代电影爱好者的珍品,它将许多电影人分为「万神殿」和「不入流」两类,使得人们开始重新评价他们,在此过程中还与另一位著名影评人宝琳·凯尔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15.

《迈克·尼科尔斯传》

Mike Nichols: A Life

作者:马克·哈里斯

2021

61票

哈里斯与尼科尔斯相识于这位电影人的晚年(尼科尔斯于2014年去世),哈里斯的这本书得到了尼科尔斯家人的支持,梅丽尔·斯特里普、罗伯特·雷德福和伊莲·梅等人也因此愿意公开谈论尼科尔斯。本书不吝探讨了尼科尔斯性格上的巨大缺陷,同时对他从德国(他在纳粹崛起前离开德国)到百老汇和好莱坞之巅的艰辛历程表示赞叹。

14.

《从尊崇到强暴: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From Reverence to Rape: The Treatment of Women in the Movies

作者:莫莉·哈斯克尔

1974

67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任《村声》影评人的哈斯克尔在本书中指出,好莱坞黄金时代对女性角色的刻画要比之后的年代复杂得多:「今天,我们有了空前的表达自由,有了创纪录数量的女性在银幕上表演、获得成就、选择实现自我,而我们却遭受着历史上最糟糕——最受虐待、忽视和非人化——的银幕女性形象的羞辱。」

13.

《蝗灾之日》

The Day of the Locust

作者:纳撒尼尔·韦斯特

1939

68票

这部以大萧条时期为背景的颓丧之作聚焦于生活在好莱坞(这座小镇以及电影业)边缘的人们,被认为是韦斯特最好的作品。韦斯特于1933年开始在好莱坞从事编剧工作,1940年死于车祸,年仅37岁。《洛杉矶时报》称本书为「这座城市所激发的最伟大、最玄妙的小说。」

12.

《岁月已逝》

The Parade’s Gone By…

作者:凯文·布朗洛

1968

74票

在这部权威的无声电影编年史中,年仅20多岁的布朗洛就找到并采访了碧克馥、基顿和吉许等明星,以及格里菲斯的电影剪辑师等重要幕后人员,为那个时代的电影和电影制作方法提供了真知灼见。2010年,他成为首位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电影保护者。

11.

《什么使得萨米奔跑》

What Makes Sammy Run?

作者:巴德·舒尔伯格

1941

75票

舒尔伯格在27岁时写下了他的首部小说,本书讲述了一个纽约办公室男孩搬到好莱坞,改名萨米·格里克,并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行业大佬将本书视为一种反叛,并因此排挤舒尔伯格,后来,舒尔伯格向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告密,并撰写了《码头风云》的剧本以求自保,还凭借此片获得了奥斯卡奖。

10.

《革命影像:五部电影与新好莱坞的诞生》

Pictures at a Revolution: Five Movies and the Birth of the New Hollywood

作者:马克·哈里斯

2008

77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里斯当时是《娱乐周刊》的专栏作家,他的首部著作记录了好莱坞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讲述了五部1967年公映、获得第4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电影走向银幕和奥斯卡的旅程,其中一些代表了旧好莱坞的坚守(《杜立德医生》和《猜猜谁来吃晚餐》),另一些则彰显了新好莱坞的崛起(《雌雄大盗》和《毕业生》)。《纽约时报》称赞本书是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

8.(并列)

《导演》

Making Movies

作者:西德尼·吕美特

1995

79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时有人问我,是否有『一本书』可以让电影观众了解电影是如何制作的,以及在观看电影时应该注意些什么,」罗杰·伊伯特曾如此写道。「这就是那本书。」吕美特在执导《十二怒汉》《热天午后》和《电视台风云》等影片之前,曾从电视直播起步,并分享了自己在职业生涯中所遵循的技巧和理念(「对我来说,好的风格是看不见的风格……是能感觉到的风格」),并解释了为什么在他心目中,导演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8.(并列)

《伊利亚·卡赞自传》

Elia Kazan: A Life

作者:伊利亚·卡赞

1988

79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本巨著中,这位舞台(《推销员之死》和《欲望号街车》)和银幕(《欲望号街车》和《码头风云》)上的伟大导演,这位生前既受人尊敬又遭人憎恨的人,深入反思了与他共事过的人,包括马龙·白兰度和詹姆斯·迪恩,以及与他有过风流史的人,如玛丽莲·梦露;影响他生活和事业的决定,如在麦卡锡时代告密;还有,复杂的自我。

7.

《你再也不会在这个小镇上吃午餐》

You’ll Never Eat Lunch in This Town Again

作者:朱莉娅·菲利普斯

1991

80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字典里查找「爆料」(tell-all)一词,你就会发现这本令人捧腹的著作,作者是《骗中骗》(她凭借该片成为史上第一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女性)、《出租车司机》和《第三类接触》的制片人,后来朱莉娅变成了一个瘾君子和酒鬼,挥霍光了她的财富,在面临经济破产时,她决定揭露新好莱坞的中心人物(包括她自己)的轶事。她在发表奥斯卡获奖感言时处于磕药状态,错过了母亲的葬礼,等等,不一而足。这本书被一位制片人称为「史上最长的自杀遗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占据了13周的榜首位置。

6.

《他们自己的帝国:犹太人如何缔造了好莱坞》

An Empire of Their Own: How the Jews Invented Hollywood

作者:尼尔·盖布勒

1988

81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盖布勒是演艺界最伟大的记录者之一,在他的第一本书(他后来写了关于迪士尼、温切尔和史翠珊的杰出传记)中,他针对人们熟悉的「犹太人掌管好莱坞」的说法,解释了哈里·考恩、威廉·福克斯、卡尔·莱姆勒、路易斯·B·梅耶、欧文·萨尔伯格、阿道夫·朱克和华纳兄弟等东欧移民是如何在电影业还不大受欢迎的时候进入、努力融入这个行业,并「通过在银幕上创造他们理想中的美国……按照他们虚构的形象重塑了这个国家。」

5.

《在电影中失去童贞》

I Lost It at the Movies

作者:宝琳·凯尔

1965

86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本书是这位史上最知名影评人之一众多作品中的第一部,收录了她从1954年(她首次发表影评的第二年)至1965年(她开始为《纽约客》撰稿并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之前)期间撰写的影评和随笔。在她对《西区故事》的尖锐批评中,凯尔那著名的逆反性格已经显露无遗。理查德·希克尔在《纽约时报》上评论这本后来成为畅销书的著作时写道:「凯尔可能在电影中失去了一些东西,但在她的书中,我们找到了一些东西——电影界长久以来一直需要的影评人。」

4.

《光影流情》

The Kid Stays in the Picture

作者:罗伯特·埃文斯

1994

123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4岁的埃文斯曾被广泛认为是一个「过时的人」,但在这本被无数人引用的关于好莱坞生活的回忆录(以及随后出版的录音带和纪录片版本)出版后,他却逆袭成为了民间英雄。埃文斯讲述了自己从女装推销员,到被达里尔·F·扎努克保护的小演员——力排众议坚持让他出演《太阳照常升起》(「那小子拍定了这部电影」[The kid stays in the picture],这也是他的书名和他对大亨派头的迷恋的由来),再到好莱坞制片人和电影公司掌门人,娶了当时最红的电影明星,然后是堕落和东山再起。书中所有故事都是真的吗?当然不是。但它是不可抗拒的吗?完全没错。

3.

《编剧》

Adventures in the Screen Trade: A Personal View of Hollywood and Screenwriting

作者:威廉姆·高德曼

1983

139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好莱坞历史上最受尊敬、收入最高的编剧之一,高德曼以《虎豹小霸王》《总统班底》《霹雳钻》和《公主新娘》等作品而闻名,他在本书中坦率地解释了这一行的运作方式,讨论了他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障碍,并说明了剧本是如何完成的。即使在出版40年后的今天,这本书仍然因其对电影业预测票房成功的能力以及对其他大多数事情的告诫而闻名于世:「没有人无所不知。」

2.

《逍遥骑士、愤怒公牛 : 新好莱坞的内幕》

Easy Riders, Raging Bulls: How the Sex-Drugs-and-Rock ’n’ Roll Generation Saved Hollywood

作者:彼得·比斯金德

1998

140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首映》的前编辑,比斯金德花了六年时间仔细审视「新好莱坞」——他将其定义为从《雌雄大盗》(1967)到《愤怒的公牛》(1980)的时期——通过与几十年前参与其中并幸存下来的大多数重要人物交谈,聆听他们的故事,或是在大量饮酒和吸毒后还能想起的回忆。书中有大量鲜活的故事,但没有引证,因此其真实性受到质疑。(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对罗杰·伊伯特说:「书中关于我的每一个字不是谬误就是谎言。」)但是,这本书——2003年的一部纪录片也是由此而来——让人爱不释手。

1.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

Hitchcock [aka Hitchcock/Truffaut]

作者:弗朗索瓦·特吕弗,译者:海伦·G·斯科特

1967

143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常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这本书是特吕弗在1962年8月的一个星期内进行50个小时采访的成果。当时,一位年轻的法国导演向一位在美国被低估的英国电影大师取经——而这位法国人与其他《电影手册》的同僚一样,认为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导演」。特吕弗也曾是一名影评人,他有备而来,从希区柯克口中套出了鲜少有人知道的关于他的生活和电影的信息。在老电影难以重温的年代,随书附赠的放大剧照尤其令人激赏。肯特·琼斯在2015年制作了一部关于本书的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