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素材来自身边生活,如有类似经历,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我叫刘亚娟,52岁,退休一年多,每月3200退休金,独生女还未成家。

老伴是企业单位里的中层,月入过万,还有6年才能退休。

本想着退休后好好休息,到处走走看看,享受一番诗与远方的美好。

老伴却不跟我商量,擅自把78岁的婆婆和最小的侄子一起接回家。

婆婆说自己离不开孙子,就自作主张,让小侄子到我们这里读高中。

刚好我也退休,在我们家居住,也让我重新感受一番陪伴的快乐。

说的好勉强,不过是看我退休,既不出去找工作,又到处游玩。

老伴才觉得这样对我是不好的,把婆婆和小侄子接来同住

既能把拴在家里伺候他们,又能给老伴自己争个“孝子和好大伯”的名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叔子在老家县城,有三个孩子,其中两个读大学,最小的侄子读高中。

以前,小叔子就曾说过,让最小的侄子到市里读高中,正好我们家跟重点高中一墙之隔。

既方便跑宿,又能为他们节省很多不必要的开支。

当时我没有点头,也是市里高中不好进。

这次不知道老伴用什么办法,把侄子弄进我们家隔壁高中读书。

既然来了,我也要认真对待,但我主张侄子住宿,而不是天天跑宿。

婆婆说我不懂事,亲侄子,而且将来是给我们夫妻养老的孩子。

我们现在就应该当自己的亲儿子一样看待,当年我怎么对待女儿,现在就怎么照顾侄子。

跟婆婆说不通,我跟老伴说这件事。老伴却说我现在退休,正好有时间,有责任做这些。

我说老伴是糊涂,现在哪还有指望侄子养老的,亲生儿子未必能指望上,何况是侄子。

况且,侄子在我家居住,三年后考上考不上都是我们的事情,未来的工作也是我们的事。

接着就是结婚,买房。我询问老伴,你当真要管侄子以后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伴说我心眼心,想得太多了,人家有父母,我们只是照顾他高中三年。

不论我如何揉开了掰碎了解释,老伴就是听不进去,还说我不孝顺,没有亲情。

看老伴如此冥顽不化,我也只能走为上策,把家里的一老一小留给他。

也让老伴感受一下真正的“母慈子孝”,以及侄子大伯的温情场景。

默默地收拾自己的行李,给远方的女儿打电话,询问她工作忙不忙?

女儿一听我这话,直接询问家里出什么事情了。

我把婆婆和小侄子入住的事情跟女儿说了,女儿直接给我购买车票,让我去找她。

当我和女儿在大草原游玩时,接到老伴的电话,他说如果我不回家,那就等着离婚好了。

女儿给我分析,不要被男人的话语吓唬到,这个年岁,男人是依靠女人的。

若真的离婚,也只有男人生活“不能自理”,女人只会越过越好。

老伴虽然工资过万,但这么多年,家里的积蓄都在我的账户里。

若真的离婚,老伴也只有那套学区房,至于存款,那就看他的小金库了。

婆婆给我打电话,我都不接。小叔子给我打电话,我只听着不说话。

也许是看我态度坚持,没过多久,老伴就说,现在只有婆婆住在家里,小侄子住校了。

老伴让我回去多陪陪婆婆,等小侄子放假回家,我再多做点好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我也不愿意,想想我生女儿时,婆婆是如何对待我的,现在需要我了,我也要看心情。

我告诉老伴,我可以回家,但不是现在,我在外面玩累,想明白,自然就回家。

女儿的工作很忙,她自己租住一套两居室,而我正好可以跟她居住在一起。

每天她忙上班,我忙着游玩,晚上也会在一起散步,节假日我们一起出去游玩。

感觉跟女儿居住在一起,比跟老伴在一起更舒心自在。

三个多月过去了,婆婆被老伴和小叔子送到市区里的养老院。

小侄子因跟不上市里的课程,最终还是回到县里的普通高中就读。

不出所料,老伴被弟媳妇埋怨,说他折腾小侄子,明知小侄子不是读书的料,非得让孩子去重点学校读书,害得小侄子现在都自卑了。

老伴的一番好心最终得到的是嫌弃和怨恨。不仅付出了金钱,还要承受别人的人情,最终还弄得里外不是人。

我就在想,是老伴不知道最终是这样的结局吗?

不是的,老伴应该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的,只是不需要他付出时间和精力,只需动动嘴皮,就能在大家庭里得到好名声。

可老伴忘记了,这样的好名声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不只是牺牲我的时间和体力,财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时,我是真不明白男人,为啥会把自己的面子和名声看得那么重要。

过自己的日子不好吗?你以为是好心为家人好,到最后没人领你的情,还说你事多。

回去后,我经常去养老院看望婆婆,每次去婆婆都拉着我的手说,还是我最好。

原来,小叔子夫妻已经很久很久都不曾看望过她,在婆婆的心里,她这辈子最疼小叔子,带大三个孩子,自己的退休金和存款也都给了小叔子。

不曾想,自己最偏心的孩子,却是对自己最没孝心的,知道自己现在没用了,一脚踢开。

听着婆婆絮絮叨叨的话语,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但我只知道,我们女人这辈子,不能一味地顺从老伴的意愿,要学会遵循自己的内心,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本文故事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请理性阅读。)

作者:华贵禅心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畅聊余生时光。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