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 金刀

编辑 | G3007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存在的压力,研究生总人数逐年增加。然而,相比于本科生,研究生的就业优势却在逐渐丧失,被戏称为“学历贬值”。相比“卷”学历,社会上又在流行“看第一学历”(即本科学校)。

根据《2023年中国就业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比2022年增加82万人,其中研究生占比大幅上升,首次超过100万人。然而,研究生就业率却呈现下降趋势。《2022年中国研究生就业报告》指出,2022年研究生就业率为78.4%,较2021年的82.6%下降了4.2个百分点。

一方面考研人数屡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研究生就业率却在逐渐走低,甚者出现了部分研究生就业不如本科生的情况。社会上一直存在“唯读书论”和“读书无用论”两种思潮,本文试图通过一些案例来探讨读研的利弊。

01

01

读研也是就业”

就读于某985的薇婷告诉我们,自己读研多是出于被迫。

薇婷对我们说,她的专业就是前段时间遭到全网热议的某文科专业,当时张雪峰因为该专业的言论被群起而攻之。但是等她毕业时候才发现,对口的工作的确少得可怜,而且来的工作不是地点不理想,就是薪资太低,完全与她所在学校的名气不符。

薇婷班上同学直接就业的不到五分之一,剩下的不是升学,就是选择延毕后备考研究生或者公考。薇婷其实一早知道这个专业就业有点困难,当时选择这个专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看重学校的招牌,因此才会奋不顾身地来到这里。本以为凭借着学校的金字招牌和城市地理优势,可以在求职大军中脱颖而出,没想到真快要到就业时才发现就业是多么困难。

“就业难总体来说内外原因都有。外部原因是大环境恶劣,不少热门单位都选择了缩招或者直接不招,僧多粥少的情况加剧了竞争;内部原因主要是学校教的东西与社会,尤其是就业脱节。以拍抖音为例,学校根本没有教过这些技巧,但是招聘企业上来的要求就得能上手写脚本拍抖音还要会运营,这些工作又被认为是很low的工作,一个没上过大学的人也能学会,名校毕业的自然也没人学。”

薇婷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学历,毕竟全社会都热衷卷学历,武大辅导员岗位都有哈佛大学的来应聘;另一方面,自己实在也没找到满意的工作,与其浪费应届生的身份去一些不喜欢的企业,不如在学校在躲三年,说不定又会有新的机会。

不过薇婷也有烦恼。她告诉我们,她并不喜欢搞所谓的“科研”,只想当一个“学术混子”划水拿到学位,但是这样学历教育是否真的有用呢?比起本科毕业时,自己只是多了一份学历,但实际应对工作的技能似乎也进步不了多少,这样的读研也只不过是把问题推后了几年。

而且似乎研究生学长学姐们的就业出路也没多好,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能够通过考试进入体制内,薇婷觉得拿时间换空间,备考三年也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至少比现在好。

不过学校和她都不约而同地将就业去向写好了:本校读研。

02

02

“兜兜转转一圈,还是回到了起点”

“兜兜转转一圈,还是回到了起点”

小宋本科是某211大学经管类专业,他告诉我们高中时候为了上一所好大学,被迫选择了文科,直到报大学时候才有点傻眼,文科专业能选择面很少,适合就业的就更少。当时有人建议小宋选择法学或者汉语言文学专业以方便将来考公,但立志于闯出自己一片天地的小宋婉拒了这个建议。当然小宋也有自己的理由:高中学文科已经背吐了,大学实在不想再学这种背诵型学科。

然而事实教育了小宋。临近毕业时候,自己所在大学的专业不能算全国顶流,因此就业难度不小,属于“高不成低不就”类型。而迫于专业限制,小宋能考体制内职位偏少,而且竞争者众多,自然也没能上岸。全职备考了一年之后,小宋觉得都是自己专业选错了所以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因此小宋选择考研,来实现人生第二次选择。

小宋在机构的建议下选择了法硕(非法学)专业作为目标,整个备考过程非常煎熬,书背了有4-5遍,按照小宋自己的话说是“当年偷的懒全都得补回来”,最终在各种因素加持下总算是成功一次性上岸。

不过临近毕业小宋又被就业整得很郁闷。小宋想考法院或者检察院,但是二者的要求必须是法本才可以报考,像小宋这样“半路出家”的是不能跟根红苗正的法学生竞争,即使对方只是一个普通二本的学生一样有资格报考。去律所工作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红圈所也基本都会要求法本专业,自己只能去一些本地的律所,按照小宋的话说“薪资少得可怜”。

最终,小宋靠着本科经管类专业+法硕的优势,勉强拿到了一家民企的法务offer,薪资还不如当年一些本科同学的起薪。而且由于小宋本科毕业后考公考研耽误了几年,研究生毕业时候已经接近29岁,有很多企业面试时候都会把他排除在外。

“兜兜转转一圈,还是回到了起点,对方公司还是因为我懂些财务知识才要我,这研究生读的太鸡肋。”

03

03

“读研就是精进技能”

“读研就是精进技能”

大刘本科就读于某一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尽管当初以他的成绩完全可以去一些211甚至985上学,但大刘家人很早就觉得专业高于院校。

本科阶段大刘就已经参加过了一些竞赛和项目,深知自己在技术方面的欠缺,因此大刘很早就把读研作为自己的目标。因为整个社会考研非常卷,以及大刘的眼光也不是很高,因此大刘很顺利地读上了本校的研究生。

研究生阶段,大刘明显感觉自己的眼界被打开了很多,跟着导师做了好几个省级和校企合作项目,思路也完全被打开了。还没等到毕业,就已经有合作过的企业向大刘抛来了橄榄枝,大刘的导师也希望他能留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大刘感觉尽管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一般,但是自己很幸运地成为了香饽饽。他告诉我们,研究生阶段重要的是能提高技能,像理工科的不少专业,研究生阶段都能将水平和视野提高不少,这样的读研当然非常有价值,而且对将来的就业很有帮助。

至于文科硕士,大刘也坦言,自己读研时候基本每天都要打满10-12小时,同校那些文科硕士看起来很轻松的样子,估计没学到什么真本事,当然在就业上很不好,而且年龄又比本科生大了两三岁,竞争力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面对大刘这番言论,薇婷和小宋也有不同的意见。首先文科硕士也没有大刘想象中的那么轻松,大多数人学的也很辛苦;其次,他们也坦言,文科类的专业除了法学、财会这种稍微有点门槛的专业,其他专业的确读研时候技能上没啥进步;再者,两人都觉得,并不是文科专业的同学们非要读研,而是整个环境形势所迫,本科时候就业情形就很恶劣,他们也知道读研学不了什么真技能,但是自己只能靠堆学历来提高竞争力,否则更落于下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 语

结 语

我们曾在《公考进入地狱级难度,就业思路也许真的要改》一文中报道过,目前不少蓝领工人,如泥瓦工、木工、电工等,工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有加速向西方学习的趋势。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这些蓝领工种极度缺人。不过谈到这个问题,高校毕业生们广泛的共识是,考研比学一门技术更体面,未来的可能性也更多,即使研究生毕业时面临的就业形势比本科时更恶劣,那也是一个美好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