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盏”助力信阳茶香飘世界

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菅传义“以器兴业”促乡村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师简介:

菅传义河南省第七届工艺美术大师。2021年,“菅氏陶瓷传统制作技艺”收录至河南省商丘市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名录。2022年,经北京冬奥组委授权,菅传义大师创作的“冬奥官帽茶盏”,在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面向全球限量发行2022套。

在日前闭幕的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菅传义制作的巨型“毛尖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菅传义大师向记者介绍,“此次,参展的‘毛尖盏’是我为了宣传中国名茶——信阳毛尖,特别创作的作品,是用信阳水、信阳土塑造出的具有信阳独特地域文化特点的青瓷作品。‘毛尖盏’的盏身拉坯由我的儿子完成,盏身的图案是我的女儿设计并完成刻绘,我则负责上釉并完成烧制。可以说,这件作品倾注了菅盏两代匠人的心血,也体现出了河南青瓷的超高艺术水准。”

艺术之美赋能乡村振兴,一盏清茶拓展发展之路。谈及“毛尖盏”的创作初衷,菅传义大师对记者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河南工艺美术大师,能够用自己的技艺为家乡的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做出贡献,既是一名河南人的担当与责任,也是一位工艺美术大师的职责和使命。”

“以器兴业”

助力信阳毛尖香飘四海

从天霁蓝官帽菅盏牵手奥林匹克走向世界舞台,到各类文创茶盏承载着不同文化属性展现在新生代消费者面前,菅传义大师在多年的从艺之路上,深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全人类共通的语言,工艺美术作品的文化传播力可以跨越不同国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壁垒。以“毛尖盏”具象化的艺术之美,诠释信阳毛尖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意韵美,无疑是两种文化的强强联手,能够达到美美与共、互为促进的作用。

“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但市场占有率不高,这么好的茶不被全国的消费者了解,这让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菅传义大师说道。

随着人们饮茶的方式不断变化,茶器的审美也随之变化。唐人重越瓷,认为越窑所产茶盏,釉色似玉而微泛淡背色,能与茶色相焕发。北宋时期,因斗茶之风盛行,好茶配好器成当时的风尚,建盏因独具‘茶色白,宜黑盏’的优势,成为当时最流行的茶器。“我们在设计‘毛尖盏’的时候,考虑到信阳毛尖属于绿茶,茶汤淡雅清新,既可品香又可观叶,经过多次重新设计,我们将河南青瓷定为‘毛尖盏’的釉色,古雅朴素的青瓷与清新淡雅的绿茶可谓是‘天作之合’。河南历史名瓷牵手河南传统名茶,二者相生共荣、相辅相成,将中原文化之美以活色生香的艺术手段完美呈现,两种地方特色文化产品携手发展,也是艺术生活化的最好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尖盏”呈现出青瓷“无水似有水”的古雅美感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器的造型种类也是千变万化,对于“毛尖盏”的造型选取,菅传义大师也经过了周密的设计。“‘毛尖盏’的造型选择并不是随便设计一个碗、一只杯这么简单的事情。‘毛尖盏’最初的定位就是要具有河南特色的陶瓷品类,同时兼顾器物的艺术性,最重要的是具有实用性,要能够完美适配信阳毛尖的独特茶性,最大程度地激发茶香,呈现茶汤的色泽之美,展现叶芽的自然形态。”菅传义大师对记者说:再漂亮的茶器,归根结底还是要真正为冲泡好一盏好茶服务。不实用、不科学的造型设计,会影响品茶人的心情和茶汤的口感,这一点和国外的高脚杯有些相似,不同的杯型要根据不同酒种的特色而设计。早春绿茶叶质细嫩,冲泡不耐高温,宽口的斗笠型茶盏可以更好地释放茶香,同时快速释放茶汤的热度,让鲜嫩的茶叶保持最美观的外形和色泽。斗笠盏上大下小,既适合饮茶人在泡茶时更好地欣赏茶叶的姿态美,拿取又十分顺手,青瓷的釉色与清亮的茶汤相叠加,呈现出灿若朝阳的一抹春色,“毛尖盏”从色香味意形等多方面,为饮茶人带来极致的使用感受。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用‘毛尖盏’喝信阳茶,品信阳茶用‘毛尖盏’将掀起‘新中式’茶饮的新风尚。‘毛尖盏’散发着源自两宋的清新雅韵,承载着来自河南信阳的一盏春露,在袅袅茶香中勾勒出新时代的信阳茶产业发展蓝图。”菅传义大师对信阳茶叶的发展充满信心。

茶盏共生

赋能乡村文旅发展

近年来,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为践行“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将特色茶产业更好融入当地大文旅发展格局,积极探索“茶盏共生”双非遗融合发展路径,加快茶产业与建盏文化产业、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茶旅发展“双飞翼”。今年4月,该镇邀请菅传义大师合作,将3000平方米的睡仙桥村茶博物馆升级改造集展示茶盏历史、茶盏类别和大师精品力作的“毛尖盏”主题展馆,并规划建设8000平方米外部研学扩展区,将设置茶盏烧制区、大师工坊、研学体验区,打造以茶盏研学、制作为核心,茶艺品鉴为特色的文旅综合体,使信阳毛尖和“毛尖盏”两种非遗珠联璧合,推进非遗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睡仙桥村茶博物馆“毛尖盏”主题展馆外部景观及内部展陈

菅传义大师表示,此次,“毛尖盏”主题展馆的建立,得到了当地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为菅盏艺术传承与发展搭建了系统、全面的展示空间。他为了更好地弘扬信阳毛尖茶文化和茶盏文化,将从艺几十年来烧制出的精品茶盏悉数搬至展厅,集中向广大游客进行展示,展陈的所有作品充分展示出他从艺多年来最高的艺术成就。“毛尖盏”主题展馆让传统陶瓷艺术搭乘着乡村振兴的春风,成为信阳毛尖出新出彩的“瓷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一矿石结晶釉茶盏呈现出宛如蜻蜓翅膀的纹理

“单一矿石结晶釉的成品率低,产出精品量少,烧制过程中一个小小的疏忽,或是连续几天的阴雨,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整窑瓷器报废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在我看来,任何一件精品的茶盏都属于‘上天的恩赐’,我总感慨这个创作过程就像是和‘老天爷’在搞联名创作,既要考手艺,又要看天色。业内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有一个习惯,一些不可复制的精品茶盏,面对藏家动辄百万元的出价,我都不会转让。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创作这些茶盏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想着要创造多少经济价值,而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中国陶瓷文化,了解菅盏的艺术魅力,这些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荣誉。在我的内心始终有一个愿望,就是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单一矿石结晶釉的艺术魅力,让中国传统制瓷技艺的创新之火永续光辉。” 菅传义大师说道。

据了解,近年来,浉河区立足自身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坚持将茶文化与全域旅游相结合,按照“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的“茶旅融合”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浉河区将茶历史、茶名人、茶遗迹等茶文化元素融入到城乡建设、文旅发展中,坚持市场导向,吸引社会资本先后建成茶博物馆、茶文化馆、茶文化广场、茶公园、茶庄园等系列茶主题场景,着力打造茶乡特色;讲好茶故事,创新发展茶歌、茶舞、茶诗、茶影、茶艺等民间艺术,带动茶文化研学热情;弘扬手工制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培养国家和省级非遗传承人3名、中国高级技能大师2名、中国制茶大师4名。

一腔热血

成就非凡艺术人生

菅传义大师并非出身制瓷世家,一切的成就都来自于他对陶瓷艺术的一腔热爱与一股不服输的“狠劲”。面对重重困难,他常说:“军旅生涯给我锻造了一身‘硬骨头’,什么困难都压不弯、打不垮,成功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胜利的花朵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妖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绿水青山》

菅传义大师退伍后,从一名汽修工做起,逐渐迷上收藏,成为一位在古陶瓷收藏界颇有名气的藏家,后来因钟情于建盏而开启了他与陶瓷的不解之缘。他曾在江西景德镇学习烧制瓷器6年,把当地较为有名的几个窑口的瓷器都复烧过。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当时业内烧制建盏时采用的是合成调配釉,但是宋代哪里有合成釉料?那时矿石和草木灰是仅有的烧制原料。因此,他认为,想要最大程度复原宋瓷,就必须摒弃现行的这种合成调配釉烧制法,回归宋人的烧制方式,于是他把好不容易弄到手的两吨釉水全部倒掉,开始去全国各地寻找最顶级的矿石原料。

为了找到理想的矿石,菅传义大师自2009年开始共试验了全国140多种石头,烧制了26万多个坯、6500多窑,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在不断的失败中,他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想法:宋代工匠在釉水里添加草木灰是为了降低烧制温度,但能不能实现零添加呢?如果通过提升窑内温度,能否在不加入草木灰的情况下也能烧制成建盏?最终,在无数次的失败中,菅传义大师将炉温上升至1400多摄氏度进行烧制,成功研发出矿石直接球磨入釉不添加草木灰的烧造技术。单一矿石结晶釉建盏横空出世,终结了陶瓷界“无灰不成釉”的历史,创造了专属于“菅盏”的独特艺术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金钱豹》(上)与《帝王绿》(下)

菅传义大师向记者介绍:“单一矿石结晶釉改良了非单一矿石结晶釉茶盏脉络模糊且杂乱无章的缺点。通过单一矿石结晶釉烧制出的茶盏,其结晶中有着独特的纹理,脉络连贯、相互交融、呈规则性排列,一眼看去宛如蜻蜓翅膀,这个脉络为菅盏所独有,我将其命名为‘三浦脉络’。”

从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到一名普通的汽修工,从古陶瓷收藏家到单一矿石结晶釉的“开山人”,从江西景德镇“半路出家”的学徒到福建建阳龙窑的主人,从“烧钱”上千万元的个人爱好到肩负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窑火熏黑了脸颊,窑灰染白了头发,菅传义大师的瓷艺之路已经走了几十年。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菅传义大师,仍然奋斗在复兴传统名瓷的一线,他对于陶瓷艺术的执着追求从未停歇。采访结束,他感慨地说到:“中国陶瓷艺术的文化太深了,这是我一辈子也学不完、追不够、停不下的事业。”

文|记者 贾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