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波台

近日,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公共政策、突发案事件、社会民生领域网络谣言典型案例,并指导网站平台持续加大监测和处置力度,及时溯源并关闭谣言首发账号,今年以来累计处置违法违规账号10859个,有力铲除网络谣言滋生土壤,着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互联网在方便人们工作生活、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各种网络乱象也随之而来,网络谣言是其中一种。有的为了吸引眼球、赚取流量而跑偏走歪,不惜炮制所谓“内幕信息”或“猎奇事件”,为一己之利消费公众情绪和情感;有的在各种社会议题上做文章,虚构突发事件、臆测编造公共政策、借社会热点造谣炒作,扰乱社会秩序;更有甚者,“网络水军”团伙恶意炒作相关内容,通过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造热点”“蹭热度”“带节奏”,形成黑色利益链条……这些现象混淆人们的认知,使社会秩序受到损害,甚至践踏法律底线,严重污染网络空间环境。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整治谣言重拳频出。我们常说,“真相还没有穿上鞋子,谣言已经跑遍了全世界”。鉴于网络谣言传播迅速、影响面广,近年来,各级网信、公安部门从治理网络环境、规范网络秩序、构建网络健康生态出发,连续开展“清朗·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等专项行动,全力铲除网络谣言滋生的土壤,维护广大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以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和处置的违规账号为例,涉及社保、医保、洪水、行凶、学生体考等领域,无一例外关系到公众切身利益,社会高度关注,容易引发群众恐慌担忧,扰乱社会秩序。好在网信等部门持续加大监测和处置力度,及时溯源并关闭了谣言首发账号,累计处置违法违规账号10859个。持续依法严厉打击,也形成了有力震慑,让网络空间充盈清风正气。

保持治理常态长效,还须打好“组合拳”。如果把网络空间比作一个生态系统,网络谣言就像杂草,除了需要及时清理,更要让田地里长满健康的庄稼,把杂草的生存空间挤压到最小。政府监管层面要持续保持治理高压态势,落实落细网络实名制,及时查处谣言源头,织密网络监督网,压实发布平台责任,同时加大处罚力度,让造谣者、传谣者没有生存空间,同时完善信息通报、线索移交、联合处置等工作机制,发生重大网络谣言事件时,联合发布权威信息,及时澄清事实,回应群众关切;主流新闻媒体要坚持全面、客观、真实报道新闻事件和信息,研究互联网传播规律和特点,创新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以更贴近网友的方式提升宣传报道的实际效果,牢牢把握舆论场的主导权。作为公众,要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增强对信息的辨析能力,对明显违背认知常识和客观规律的信息保持审慎态度,当真相还没出现时,不如让信息“飞一会儿”,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未知全貌,不予置评”,避免误入谣言套路,成为流量的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