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买一部电动自行车,不过花了三五千元。但是因为一次违规充电,恐怕就将付出十几倍代价!就问你怕不怕?电动车乱充电,最高罚5万元!这是上海整顿电动自行车的处罚新规,违规充电,顶格处罚为5万元, 6月1日开始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项新规一出,立马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从赞同的、担忧的到吐槽的,评论区几乎被吵翻了天。本来说是为了安全考虑,现在怎么统统到罚款上了呢?

6月1日,对于上海的电动车主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上海市正式实施新版《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对电瓶车违规充电的惊人罚款:最高可达5万元!

不少市民在惊呼“这罚款够我买十辆新电动车了!”的同时,也开始担心自己的日常通勤将如何适应这样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微博、知乎到贴吧,随处可见对这一新规的热烈讨论。有人担忧,这对于依靠电动车上下班的普通工薪阶层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我们每天就靠它上班,现在一罚就是五万,这不是明摆着逼我们走投无路吗?”

不少物业管理者对此项规定表示:难以执行!一位物管大哥无奈地说:“我们经常遇到居民私拉电线充电的情况,我们尽力去管理,但能力有限。现在罚款这么高,我们也怕引发居民的不满。”

物业的管理难度增加了,电瓶车主更是感到压力山大。

高达5万元的顶格罚款,是治本之策,还是治标之举?专家表示,虽然高额罚款可以起到震慑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形成一个全面的管理机制,包括提供规范的充电设施、加强市场监管、确保电动车和配件的质量安全等。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通过高额罚款“治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罚款只是手段之一,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育和改善基础设施,引导市民养成安全的充电习惯。”专家建议,政府在推行新政策的同时,应该考虑补贴和推广使用安全认证的充电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多便利,从而减少违规充电行为的发生。

无论是从安全性还是管理效率角度考虑,这一新规都将给上海乃至全国的电动车管理带来深远的影响。如何在罚款与管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保障了安全又照顾了民情,这将是一个需要市政府、市民与行业共同思考的问题。

当前,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正在征求意见,网友已经吵得不可开交,因为事关4亿多小电驴还能不能上路的问题,大家踊跃发声,希望有关专家能听到老百姓的诉求,对新国标作出更加实际的修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的关注点在三个规定内容上,不处理好平衡关系,强硬推出,结局可能是制造了更多的事故。

第一,电动车限速只给25公里。这样的速度同自行车差不多,严格按照新规的话,马路上到处都是堵车、剐蹭的小事故,让老百姓高效出行的目标成了一纸空文,尤其对那些工作离家远的人来说,花在路上的时间直接翻倍,夏天晒的更黑,冬天冻的更透,简直就是噩梦。第二,整车限重只有55公斤。原本续航高、价格便宜的铅酸电池,因为重量原因被抛弃,只能换成更轻的锂电池,可能量密度大的锂电池反而易燃易爆引发火灾,价格还贵的离谱,以前2000-3000就能买下来的,新规一出价格只飙到4000-5000,关键续航还没之前高。第三,电动车必须装脚蹬,却不给装后视镜。给电动车装上脚蹬,初衷是好的,没电的时候还能骑,不至于抛锚在半路上,而且没脚蹬还要被划分到机动车管理。可实际上脚蹬就是鸡肋,有电的时候不用蹬,没电的时候却蹬不动。以至于大家买车后,都选择拆掉这个累赘。另外,因为国标规定车辆高度1米1,造成不能装后视镜,转头看路看人的功夫,就发生了不少本可以避免的事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有4亿辆电动自行车,4亿老百姓的呼声不可不听,更不能一禁了之。以民为本,不但要说更要做到。